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以反复咳嗽、大量脓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情迁延难愈,严重时可伴有咯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朱师认为,支扩咯血病因主在痰热蕴肺,一则痰热久蕴肺系则伤络灼阴,使肺络伤而又无太阴濡养,络伤血出自不可避免;二则痰热久蕴使肺失制节,动气扰血,气为血之帅,气不安,则血亦难安矣,故血随气出;三则痰热久蕴,久病必瘀为必不可免,加之患者多有反复出血,正所谓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与痰热相互胶结,进而导致病情缠绵,反复难愈。朱师本着“塞流”“澄源”“复旧”的原则来加以治疗,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以止溢血与清痰热并举,降冲气与逐瘀血共施,辅以养阴复旧以调其根,最后顺其阴阳,调整体质以防患于未然,宗此之法对于支扩咯血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论补气法     
气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正确、恰当使用补气法,可迅速改善乃至某些病证康复。1补血养气法早在《难经·二十二难》中日:“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指出了气血之间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不同。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互根互用...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家对妇女妊娠期间及产后的用药都持有“胎前宜清”、“产后宜温”的观点。如王海藏日:“胎前气血和平,则百疾不生,若气旺而热,热则耗气而胎不安。当清热养血为主”。又如汪石山说:“妊娠必须清热调血,使血循经,以养其胎,故丹溪用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等等。妇女妊娠期间的生理特点就是血聚养胎.于是相对性阴血偏少,阴血不足者则火旺,火旺者当予寒凉类药清之。至于“产后直温”之说,如虞天民说:“问:妇人产后诸疾,古方多用四物汤加减。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是以风邪为主侵袭人体肌表,影响脏腑气血运行,津液代谢。笔者根据脏腑气血津液理论,提出治风先治气,因气为血、津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气行则津行,津行湿自去;气行则郁解。肺主气,主皮毛,朝百脉,为水之上源,故以风邪为主所导致的各种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血证验案3则     
血证验案3则赵鼎洪214011江苏省无锡县人民医院出血之因,大致不外热、虚、瘀三端。《景岳全书》言: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也。对出血治疗,前人谓:“宜行血不宜止...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一著中,凡妇人经、带、胎、产之患,均适其证而加荆芥。笔者对全书155方中用荆芥之23方加以分析,总结出荆芥运用九法:1.助柴胡开提肝木;2.协黑姜化浊行瘀;3.融益气补血剂,引血归经,4.伍人参益气升清;5.合乳香、桃仁活血化瘀;6.佐羌活、防风祛风止癌;7.配四物汤升陷止痢;8.并独活、防风祛风止痛;9.寓养血理气剂,顺气安胎。  相似文献   

7.
脾胃论治眼病的重要性 《兰室秘藏》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灌于目,脾者诸阴之道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脾胃脏腑相合,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脾胃论》说:"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的胃气乃能通利."脾胃为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升降正常,出入有序,则浊阴从下窍而出,不致上犯清窍.  相似文献   

8.
丹溪论中风时说:“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无血;在右属痰、有热、气虚”,“病在左者,四物汤等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病在右者,二陈汤、四君子汤等加竹沥、姜汁”。张景岳《质疑录》认为:“人之气血,周流于一身,气如囊龠,血如波澜,气为血行,血为气配,阴阳相维,循环无端,何尝有左右之分”?谁是谁非,莫衷一是,笔者兹做如下探讨,望贤者斧正。  相似文献   

9.
正升降观是由晚清医家倡导的一种辨证论治体系,总结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由蒋星墀率先提出,最后由周学海详细整述而成[1]。《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气之  相似文献   

10.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各50g,为粗末,每服6g,加煨姜一块,卜荷少许。水煎服。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所致之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红,脉弦而虚等病症。蒲辅周老先生曾说:“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气为血之帅,治血需调气,气行  相似文献   

11.
"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气虚是一切虚证的基础。气虚可致血瘀,血瘀亦可致气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愈郁,血愈瘀,血愈瘀,气愈亏,二者互为因果,纠结为患。《难经本义》"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内经》称"五脏安,血脉和,精神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祖国医学“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国”的理论。自己近几年来用活血化瘀之法。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典型病例多例。现将血府逐瘀汤治疗较为为典型的三侧病例。以供共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梅核气之特点正如《医略存真》所言:如会厌梗硬,咽中似有塞物,言语咽唾妨碍,饮食则如常”。此疾之领后虽无不良,但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苦不堪言。周教授对此诊治效果甚佳,经验独到,常分以下三型:一、脾胃虚寒、湿法阻咽:此型多因中阳亏虚,胃蓄寒湿,致胃失和降。湿浊之气上逆,阻凝于咽而成。故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胃疾,常有院嘈泛欧之症,对此周老多以健脾温胃、降气化浊少佐利咽为治。案例:陈某,男,36岁,1992年7月19日初诊,诉:咽部异物感十余年,伴胃院不舒,受凉饮冷则嘈杂泛酸,履取西药及中成药无济于事,近渐感咽部梗塞…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范畴,患者均不同程度地有心前区疼痛史,为预防心绞痛发作,促进病情恢复,护理中应注意: 一、忌情志激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 说明精神情志变化可直接影响于心。气与血相互为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生气可使气机淤滞,气血运行不畅,当影响心之经脉淤滞不通时,则发生心痛,甚者可因此发生心肌梗塞而死亡。故在护理中,要开导病人,使其心胸  相似文献   

15.
李杲是金元四大医学名家之一,著有《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诸书,其中《脾胃论》是东垣的代表著作,是他去世前2年写成的,最能代表他的学术思想。他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相辅相成,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在治疗上主张温补脾阳,升提脾气,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6.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高度概括了眼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又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说明五脏中眼与肝脏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名医别录》谓:“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疫疹一得》云:“石膏性寒,大清胃热;性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热。”石膏性属大寒还是微寒,医家莫衷一是。历版《方剂学》认为是大寒,《神农本草经》载石膏“味辛微寒”,《本草纲目》亦载“气味辛微寒”。从张仲景配有石膏的17个方剂来看,石膏不仅用于里热实证,通过一定的配伍,还可用于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等证。本文根据临床不同配伍,将其作用分述如下。透表解肌石膏辛甘寒,《药证证药录》卷5谓其“寒重,能…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5年至今,以“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为理论基础,以“独降肺气”为先导,白拟降气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倒经的论治     
倒经就是妇女在每月行经前1~2日,或正来月经时,或在经后,发生周期性的鼻衄、吐血现象,并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出现。古人有的把它称为逆经。一、病因病理: 古人对倒经的产生有过一些论述。如《妇科秘诀十全》中记载:“有室女倒经,此由血热火气上行也”,《叶天士女科》中记载:“经期之前,相火交织,变为血热而吐衄”。根据近人对古人经验的归纳和发展,总的认为倒经的产生原因有三: 1.血分热极,血热妄行,则火气上行; 2.肝性宜顺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气为血帅,气行血也行,气逆血也逆。当肝阳上亢时,血为热迫则上逆; 3.平日喜食椒、姜辛热一类食物,或过服温热之药,导致内热,逼血妄行。我们认为造成倒经的内因是肾水不足。肾水不足,可导致肝血虚,肝血虚则肝阳上亢;肾水不足,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为“补土派”大师李东垣所创。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以恢复升降为宗旨,培养中土为要务,开益气升阳之先河,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补中益气汤以黄茂补气兼有升提之功为君,辅以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佐以升麻、柴胡鼓动中焦阳气升发。柴胡又是常用的疏肝解郁之品,肝胆之气的条达则有利于脾升胃降和上、中、下三焦的气机运转。陈皮理气分清浊,助胃气以降。加当归使补气以生血,并防止温燥伤阴。药仅8味,补而不滞,为医家所推崇。笔者现将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介绍。1气虚胃院疼痛王某,女,50岁,1985年7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