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代城市高密度发展条件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语义背景下,建筑绿化提供了将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契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城市绿化设施,包括城市公园、街道种植、绿色走廊、建筑绿化、私人花园等,被认为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净化城市土壤、空气质量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绿化设施的组成部分,建筑绿化在城市环境中扮演何种角色,与其他绿化设施类型是否具有同等的价值?近期的一些研究和文献综述强调了建筑绿化对于建筑单体热工性能改善或建筑美学价值,较少有研究从城市角度综合评估建筑绿化的贡献;目前国内的建筑实践也极少有从城市规划层面对建筑绿化进行设计.本文通过文献回顾近年来建筑绿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科学的证据来理解建筑绿化在城市内不同尺度下扮演的角色,包括它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意义以及在生态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征与贡献.依据文献线索,构建了建筑绿化的类型、功能与生态城市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跨学科概念性框架,并提出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现代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识.本文对城市建设现代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逐层剖析城市建设的状况与特征,建立城市建设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建规划控制、城建设施水平、城建综合管理、城建资金人员4个角度评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并在城市研究尺度链中选择江苏省域尺度作为研究层次,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向可操作、可调控的发展方向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新时期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管理问题,建立了高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Why-What-How”框架,重点研究了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将高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划分为内容确定、文件编制和实施三个阶段,建立了基于分解与集成的内容选择模型、基于专家共识的文件编制模型和基于PDCA的实施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并结合黄石市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沿江大道建设的初步方案.指出了建设的难点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析了沿江大道建设对于黄石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目的在于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促进沿江地区乃至整个黄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于8月24日在北京主办了"国家若干重大项目建设技术科学问题研讨"技术科学论坛.国家信息化建设、铁路交通、航空运输、电网建设、先进制造、计算技术、航天技术和水利工程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载荷体系、地面系统建设及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成就,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陆地观测卫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和展望,提出了加强国家顶层规划、加强地面系统统筹建设、实现系列化业务化运营、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产业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瑞典、瑞士、芬兰、日本和美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各有特色,如瑞典高研发投入和企业出众的创新能力、瑞士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芬兰形成了完善的创新中介服务网络、日本实施了成效显著的知识产权战略、美国建立了最为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这些对于正处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例,概述其建设在引导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区域科研特色优势、创新队伍建设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与启示;分析并针对其宏观管理、科研及实验室条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建设发展战略地位、发展目标与使命、发展方向与思路、发展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于8月24日在北京主办了“国家若干重大项目建设技术科学问题研讨”技术科学论坛.国家信息化建设、铁路交通、航空运输、电网建设、先进制造、计算技术、航天技术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专家和信息学部、技术学部的有关院士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等9位专家结合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若干重大专项以及当今世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国之重器"。目前,我国4个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均将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作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法国劳厄-郎之万中子研究所(Institute Laue-Langevin, ILL)和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uropea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ESRF)两个国际知名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从多个国家共建共管、采用理事会管理架构、持续推进装置改造升级、开放共享广纳贤才、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构建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聚落等方面,总结了其建设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探索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组织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营架构、支持保障设施的持续升级改造、建立灵活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畅通基础研究到产业的发展通道、打造开放合作共促共进的创新生态等方面,具体分析了ILL和ESRF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目标途径、生态系统途径和综合途径三个方面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及其内涵,并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一般认为,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要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因素、生物物理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考虑到亚高山地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功能恢复,因此采用生态系统学派(强调生态功能)为主进行健康诊断更具有实际意义,据此提出了亚高山针叶林健康状况诊断指标及其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与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过去10年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成为生态学中最具争议和挑战性的话题。生态学家们围绕植物组成和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土壤生物多样性赇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迄今为止,有关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研究还相当有限,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建议在未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过程研究中加强生物多样性与针叶林生产力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互动、地下/地上部分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草地与农牧交错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不仅是草地畜牧业的基地,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草原与农牧交错带,即不同于西部牧区,也不同于东部农区。根据它在地理、气候、农林牧产业结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应之对策,为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和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Mycorrhizas in ecosystems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Summary The results of analyses of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ricoid, ecto and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s are used to challenge the conventional view, which was based largely upon studies of isolated plants and excised plant root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hat the symbiosis is primarily involved in the capture of phosphate ions. In nature, each mycorrhizal type is associated with an ecosystem and soil environment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which selection has favoured the development of a particular range of attributes. These attributes are evaluated and their importance for the individual plant and for the ecosystems in which they occur is asse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knowledge of the full range of functions of each mycorrhizal type is essential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ecosystem in which it predominates.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复杂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通道,直接参与地图一生物圈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研究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目前在这个研究领域的共识是: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了解首先是基于对系统组分过程结构和动态的理解,而生态系统多功能的持续性机制在于确保组成系统的各组分过程结构的维持和良好的协调。在森林群落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植物、生态学过程是能流传输(transfer)和分配(partitioning)过程,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生态位的相对稳定和分化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死亡和更新过程。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我国西部目前唯一保存良好的天然森林。除了它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地位外,从生态系统本身以及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上,地处高寒环境下的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有其独特之处:相对简单的层次结构和种丰富度,清晰的更新和演替规律,有意义的地质、气候和区系历史,巨大的土壤冷冻碳库,更加分化的结构和功能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组合以及生态位的多样性等。这些特征一方面给系统生态过程研究带来许多挑战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为研究植被动态过程以及植被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综述了当前从种群和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水平上、个体水平上、细胞水平上、生理生化水平上对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指出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酸雨生态效应及机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川西箭竹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主要分布在亚高山地带,是亚高山森林下层重要的优势层片。对箭竹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结构、生长、更新、生物生产力、繁殖特性及其在亚高山森林系统水土保持、养分平衡等生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而有关箭竹层片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动态过程和机理、箭竹种群生活史动态格局、开花机理、人为干扰下箭竹群落及森林群落更新的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建议加强箭竹层片在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养分循环动态过程中的作用,箭竹克隆生长过程与森林群落更新过程的互动机理、箭竹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养分源库动态、人为干扰下箭竹克隆种群更新过程与森林更新过程互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报道和综述性文章,涉及分子、生理生态、种群和群落生态以及区域和全球尺度等微观和宏观领域的研究内容,因而要想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本文只简要评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响应研究中的诸如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森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植被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互动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等几个热点问题。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区为我国的第二大林区,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相对简单的植物群落结构、较低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巨大的冷冻土壤碳库、不同演替阶段和功能的植物群落组合以及分布于林线附近的邻接效应等为研究针叶林系统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实验室。针叶林生产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土壤碳氮过程等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针叶林系统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不同时期的MSS\TM\ETM 为主要信息源,对上海城市中心建成区从1975~2004年的扩展过程及其扩展过程中对周边土地类型的占用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建成区范围在29年间持续增长,但各时期增长速度不均衡,2001~2004年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同时期,上海城市扩展的主导方向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浦西地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而浦东地区则向功能区核心发展。上海城市扩展过程中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主,对农村居民点和其它建设用地的占用次之,对林地、水域等土地类型的占用则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