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补虚养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7月~2019年10月庄河市中医院就诊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多潘立酮、胶体果胶铋等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补虚养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腺体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病理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腺体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病理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变胃黏膜病理形态,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理。方法:在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样选取治疗组35例用滋肾养胃法,对照组36例用吗叮啉、猴头菌颗粒,各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前列腺素E2(PGE2)、胃泌素(GAS)、生长激素(GH)。结果:①治疗组:PGE2、GAS、GH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对照组:PGE2、GAS、GH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GE2、GAS、GH的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通过调整血管活性因子(PGE2)和胃黏膜营养因子(GAS、GH),实现对CAG病理改变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陈雪芳 《新中医》2015,47(10):59-60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健脾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75.00%;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治疗组97.22%,对照组63.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黏膜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病理变化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临床疗效明显,可清除幽门螺杆菌,防止癌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 78%,Hp转阴率为90. 32%,对照组有效率82. 22%,Hp转阴率为70. 00%,观察组有效率、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炎症和胃黏膜状态。  相似文献   

5.
吴绵勇  郁银娟 《新中医》2020,52(8):69-72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4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增强胃黏膜营养、改善胃动力、抑酸、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清热祛湿方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IM分级,治疗后对比2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分级较治疗前改善(Z=12.89,P0.01),对照组IM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P0.05),观察组治疗后IM分级优于对照组(Z=4.8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清热祛湿方加减用于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中医证候,减轻IM程度,促进幽门螺杆菌根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肠化方配合老十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胃蛋白酶原1(PG1)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给予老十针治疗,研究组54例给予肠化方配合老十针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总积分,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证候疗效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23和PG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证候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PG1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肠化方配合老十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降低血清IL-23水平并升高PG1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睿  张薇  杨杰  张盈盈 《陕西中医》2020,(11):1539-1542,1547
目的:研究降逆胃舒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病理评分的功效。方法:选取23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入选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降逆胃舒汤治疗; 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HP清除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胃镜征象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及血清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胃黏膜胃镜积分、病理评分及血清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胃黏膜胃镜积分、病理评分及血清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HP清除率为88.24%、对照组为73.11%,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3.81%,对照组为18.39%,两组HP根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逆胃舒汤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并降低复发,更有效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的各项中医证候,进一步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评分与胃镜征象,更良好的调节患者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根幽方合四君子汤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疗效及对环氧化酶-2(COX-2)及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根幽方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检查分级情况、COX-2及Ki-67表达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胃脘痞胀、胃脘疼痛、胃脘灼热、口苦口臭及恶心呕吐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胃黏膜病理检查分级情况显著改善(P均0.05),COX-2和Ki-67积分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幽方合四君子汤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可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促进黏膜损伤修复,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下调COX-2和Ki-67表达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消萎汤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消萎汤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p根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健脾消萎汤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养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前列腺素E2 (PGE2)的影响.方法:将7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维酶素阳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经综合造模法复制CAG动物模型,施加相关治疗因素2个月,对大鼠血清GAS、SS和PGE2水平的变化进行现察.结果:模型组血清GAS、SS和PGE2含量均较正常组降低(P<0.01),而养胃颗粒各治疗组的血清GAS、SS和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结论:养胃颗粒能够明显促进CAG大鼠血清GAS、SS和PGE2的分泌,增强胃黏膜的防御机能,是该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将108例CAG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脾虚湿热瘀血证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IL-8、IL-11、TNF-α和G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健脾益胃汤组方治疗CAG疗效显著,尤其适于基层医院推广营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进行探讨,提出脾胃气(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宜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活血化瘀、通络消痞为治则,以健脾活瘀方加减治疗。健脾活瘀方由党参、白术、黄芪、丹参、三棱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活血通络等功效。临床案例表明:健脾活瘀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治疗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胃抗萎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研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1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益胃抗萎方加减,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积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率分别为88.5%、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56.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积分分别为(0.84±0.51)分、(0.79±0.42)分、(0.81±0.4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0.43)分、(1.05±0.61)分、(1.25±0.55)分(P0.05)。结论:益胃抗萎方加减具有益气健脾、养阴和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症状,杀灭幽门螺杆菌,阻断病情发展,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静  张铭 《新中医》2020,52(8):39-42
目的:观察香砂养胃丸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者216例按随时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口服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10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香砂养胃丸;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1 (IL-11)、血清白细胞介素-8 (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黏膜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 (PEG2)含量,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7%,对照组为86.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镜病理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两项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MDA、血清IL-11、血清IL-8及TNF-α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胃黏膜PEG2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6例,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养胃丸与兰索拉唑合用可改善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养胃清热化瘀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养胃清热化瘀方组和胃复春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叶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探索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搜集脾胃虚弱型CAG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各31例。治疗组用标准三联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14天,叶酸服用12周;治疗组加服加味四君子汤1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胃镜表现、胃黏膜病理和中医症状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病理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胃镜下评分、病理积分等均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运用四君子汤加味联合标准三联抗幽门螺杆菌与叶酸可以有效抑制并逆转脾胃虚弱型CAG患者胃黏膜萎缩情况,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8.
健脾养胃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养胃、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CAG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健脾养胃、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丽珠得乐、维酶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吗丁啉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胃黏膜病理变化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Hp感染控制情况相近。结论健脾养胃活血化瘀法治疗CAG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益胃汤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胃脘胀满或疼痛、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嗳气)积分、病理(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证候疗效、病理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及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与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均能明显改善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状况,中药汤剂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系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本病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HP)、增强胃动力、止痛等对症治疗,但疗效欠佳。笔者采用健脾养胃化瘀解毒法配合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