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6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对比两组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随访5个月,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渗透于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安全可行,保障内瘘的安全有效使用,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总结最佳护理干预方案.方法 将28例2007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92例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寿命,能够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识别、并发症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透析第1个月内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显著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通畅,保证内瘘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3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4~10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半年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半年内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率,降低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发放健康资料,遵医嘱给予随机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内瘘功能指导,并按计划对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和内瘘保持完好率高,使用寿命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围术期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2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医护人员服务、护理效果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QOL-C30)评价两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栓、出血、血管狭窄及感染等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服务、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服务、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2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内瘘闭塞现象,对照组为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预防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玉品  付敬  侯宪华 《全科护理》2021,19(9):1231-1234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发生率及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及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的临床实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病人的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有效的通路,同时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对内瘘使用的满意度,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及观察优质护理对使用动静脉内瘘做为通路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住院的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利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我院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出院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明显改善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风险分级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震颤感、成熟度、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动静脉内瘘震颤感失功率(2.5%)及不成熟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2.5%,17.5%),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7.5%),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狭窄、斑块、血栓及血流量异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动静脉内瘘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发症发生率、知识知晓掌握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知识知晓掌握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透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行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3次,4~5 h/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18个月,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7.4%)和功能障碍发生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7.0%,34.8%),动静脉内瘘的中位使用时间(大于20个月)较对照组(20个月)显著延长,生活质量三项指标健康指数(6.6±3.34)、情绪指数(39.7±7.62)和心理指数(4.6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15.34±4.26,60.51±8.51,9.42±2.2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瘘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4R危机管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对比实行4R危机管理前后医护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8.42%,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在实行4R危机管理后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较实行前有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 4R危机管理理论能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且能提升医护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接骨木水煎剂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接骨木水煎剂浸泡动静脉内瘘侧肢体,每次30 min,每日两次,共8周。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瘘护理。结果观察组中、重度疼痛者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接骨木水煎剂可以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和逆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创面延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内瘘狭窄、创面延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下的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失功风险预测干预方案及其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AVF术的MHD患者9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下的动静脉内瘘失功风险预测干预方案, 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感与成熟度,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失功率、不成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感染、血栓、出血、循环障碍、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D患者应用基于动静脉内瘘失功风险的预测循证下的干预方案可有效减轻内瘘失功风险,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获取患者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