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44例PSVT,并与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46例PSVT对比观察。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总终止率分别为82%和85%,无显著差异(P>0.05);复律时间:胺碘酮组的20±5min明显慢于普罗帕酮组的8.5±2.5min(P<0.05);副作用发生率二者无显著差异性,但普罗帕酮组的副作用较重。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段伟民 《临床医学》2012,32(3):69-70
目的探讨急诊药物(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有效转复、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胺碘酮复律时间长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普罗帕酮,有效转复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52例中,5例因持续时间过长,并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收住院。其余皆在急诊复律成功,观查1 h~1 d无明显不适出院。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复律的关键之一。普罗帕酮较胺碘酮复律用时短,不良反应少。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起辅助复律,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31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1)和83.9%(2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复律成功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射血分数(LVEF)有所增加,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均有所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心室负荷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优于维拉帕米,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室上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A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复律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律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2组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A组心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动过速,用药需考虑不良反应;胺碘酮起效慢,但疗效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的药物复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普罗帕酮组的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首次复律成功率亦高于后者(P<0.05),但两组的总复律成功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胺碘酮组的总复律成功率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安全有效,可作为室上速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79-880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三磷酸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律率成功率为96.83%,复律时间为1.08±0.24min,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35%,对照组患者转律成功率为93.65%,复律时间为28.97±8.48min,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VT患者的急诊治疗中,三磷酸腺苷的临床治疗效果好于普罗帕酮,能够显著提高转律成功率,减少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20例),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20例),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3例房颤转复,但未计入胺碘酮治疗有效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84.6%vs50.0%,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103±67)vs(172±51)min,P<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转复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安全性相似,但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急诊S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和对照组(心律平),每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急诊复率,对照组应用心律平急诊复律,观察二组复律成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为83.3%,心律平组为46.6%,胺碘酮组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1).胺碘酮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静脉注射过程中出现血压偏低,无需特殊处理,无心动过缓出现,无QT间期延长.心律平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即时疗效好,且较为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取86例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成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组各43例,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普罗帕酮组采用普罗帕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与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注射液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能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注射液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科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诊科常用的4种治疗方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3月急诊科诊断的236例PSVT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迷走神经刺激法(对照组),去乙酰毛花苷,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有效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有效转复率,迷走神经刺激法为17.86%,去乙酰毛花苷为56.45%,普罗帕酮为74.14%,胺碘酮为93.33%。三组药物复律与迷走神经刺激法复律存在明显差异(P〈0.05,P〈0.01)。胺碘酮复律高于去乙酰毛花苷(P〈0.01)和普罗帕酮(P〈0.01)。转复时间:迷走神经刺激法最短,胺碘酮最长,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复律时间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迷走神经刺激法3.57%,去乙酰毛花苷17.74%,普罗帕酮10.34%,胺碘酮13.33%。与迷走神经刺激方法比较:去乙酰毛花苷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胺碘酮、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律,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较高,去乙酰毛花苷次之,迷走神经刺激法最低。转复时间,迷走神经刺激法最短,胺碘酮最长。不良反应,短期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不明显,去乙酰毛花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彦嵩  马俊敏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093-1094
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收治的88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罗帕酮组(45例)给予普罗帕酮7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维拉帕米组(43例)给予维拉帕米5~10mg加入2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与维拉帕米组转复率分别为84.4%和9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平均转复时间明显长于维拉帕米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均可有效终止PSVT,维拉帕米治疗效果更佳,但应注意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室性心动过速(VT)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急诊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分别为观察组(胺碘酮)、对照组(利多卡因),观察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急诊复率,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急诊复律,观察两组复律成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为80.9%,利多卡因组为38.09%,胺碘酮组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P<0.01).胺碘酮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静脉注射过程中出现血压偏低,无需特殊处理,无心动过缓出现,无QT间期延长.利多卡因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儿童室性心动过速的即时疗效好,且较为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志平  扈秀丽 《临床荟萃》2003,18(15):855-857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胺碘酮组 (2 5例 ) :胺碘酮 15 0mg+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10分钟注射完毕 ;普罗帕酮组 (2 4例 ) :普罗帕酮 70mg +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5~ 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 10~ 2 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 ,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 4 5 0mg ,普罗帕酮为 2 10mg。 结果 转复率 :胺碘酮组 76 % (19/ 2 5 ) ,普罗帕酮组 75 % (18/2 4 ) ,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0 4 2 ,P >0 .0 5 )。转复时间 :胺碘酮组 (4 8.1± 15 .9)分钟 ,普罗帕酮组 (38.7± 14 .9)分钟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13,P <0 .0 5 )。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基础疾病治疗良好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普罗帕酮组:普罗帕酮600mg顿服后观察6h,未转复者予电复律,并以最低有效量口服维持窦律;胺碘酮组:胺碘酮600mg分3次口服,连服7天,未转复者电复律,以最低有效量维持窦律。结果单纯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4例,胺电酮组3例,联合电复律两组分别转复25例和22例,两组早期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0%,晚期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P<0.001)。普罗帕酮组1例服药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放弃复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胺碘酮组4例服药后恶心、呕吐,未能坚持负荷量连服7天;但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联合电复律治疗持续心房颤动安全而有效,但普罗帕酮起效快,可相对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8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VNR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律总转复率、首次转复率、追加药物转复率、转复时间、转复前后血压变化及1年内复发次数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心律首次转复率分别为68.29%和82.93%,总转复率分别为80.49%和90.24%,两组患者首次转复率、总转复率、转复时间、血压变化和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5%,高于观察组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AVNRT患者时的转复和预防复发效果相当,但使用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急诊接治且持续时间在48h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研究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7.1±2.9h,研究组平均复律时间7.1±2.9h,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PSVT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拉帕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总有效率是95.9%,对照组7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4 h内恢复窦性心律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72 h内未发生室上速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优于维拉帕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盐酸关附甲素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50例和关附甲素5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关附甲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胺碘酮组和关附甲素组在1h内转复率分别为62.0%和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物后观察24h内胺碘酮组复发率9.68%(3/31),关附甲素组4.76%(2/42)。结论关附甲素可作为PSVT的一线治疗用药,疗效确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与毛花甙丙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对196例PSVT分别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与毛花甙丙3种药治疗,观察PSVT终止时间和有效率。结果:维拉帕米组首次静推有效率、总有效率及复律时间最快,优于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丙组,普罗帕酮组次之,毛花甙丙组最慢。结论:治疗PSVT应首选维拉帕米,特殊情况下选普罗帕酮或毛花甙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