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0.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及高龄.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毅峰  朱明辉 《当代医学》2009,15(36):102-10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72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肾病。两组间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合并心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对是否发生CIN具有预测价值[(OR=1.006,95﹪CI1.002~1.010,P〈0.01);(OR=1.165,95﹪CI1.022~1.329,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剂量在对比剂肾病(CIN)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10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剂量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分析术前24h及术后第1、2、3天血清肌酐、尿素氮、血2-微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情况,并分析发生C1N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内及两组间术前与术后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CI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结论使用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炎症水平,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损害和预防CIN的发生;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是CIN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关键词】肾病:阿托伐他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 6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造影剂威视派克行介入操作,分析入选病例的基础资料、CIN的发病率,分组讨论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脉介入后有56例发生CIN(发病率为8.6%),使用较高剂量造影剂(≥95 mL)、左心收缩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高龄、eGFR〈60 mL/(min.1.73m2)、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存在冠脉病变的患者CIN发病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60 mL/(min.1.73m2)(RR=6.50,P=0.003)、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RR=2.67,P=0.049)、高血压(RR=5.11,P=0.036)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造影剂剂量较大、左心收缩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高龄、eGFR〈60 mL/(min.1.73m2)、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存在冠脉病变等高危因素的患者CIN发病率高,eGFR〈60 mL/(min.1.73m2)、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可能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
略。结果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
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慢性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C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导致造影剂肾病的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造影剂对接受冠脉介入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导致肾功能恶化的易患因素。方法:接受冠脉介入的患者356例,测定其术前及术后第1、2、3天的肾功能水平,分析造影剂对冠脉介入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对可能的易患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约13.5%(48例)的患者肾功能恶化,发生了造影剂肾病(CIN)。术前肾功能异常、接受大剂量造影剂、合并心力衰竭、高龄、急诊PCI的患者发生率高。而在术前对肾功能的评估问题上。如以血肌酐(Scr)标准衡量肾功能,仅4.8%(17例)患者存在轻度的肾功能不全;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为标准时,却高达59.3%(211例)。结论:术前肾功能异常、接受大剂量造影剂、合并心力衰竭、高龄、急诊PCI是冠脉介入术后发生CIN的易患因素。Ccr是评估肾功能更准确、更合理的指标。肾功能异常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水化治疗降低老年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N)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老年PCI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水化组(n=64)和对照纽(n=62),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d抽血检查血肌酐(Scr),观察PCI前后sc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Scr水平、肌酐清除率以及术中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化组c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化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PCI后的CN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介入治疗致造影剂肾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1700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析CIN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性措施。结果 CIN总发生率为5.76%(98/1700)。CIN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原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比例明显高于非CIN组(P<0.05),而LVEF以及24 h水化量明显低于非CIN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前应积极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同时应用水化疗法预防,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及纠正危险因素,尽量避免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hs-CRP水平分为A、B、C3组,A组(hs-CRP水平〈lmg/L)纳入患者45例,B组(hs-CRP水平为1~3mg/L)纳入患者41例,C组(hs-CRP水平〉3mg/L)纳入患者40例。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观察患者术后CIN的发病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CIN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7.1%和30%,且血清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CIN发生率也较高,3组总体差异和A组与C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论是将术前hs-CRP水平作为连续变量还是作为分类变量纳入回归模型,患者术前hs-CRP水平的显著升高都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发生糖尿病也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在围手术期应用水化治疗和性别为男性是CIN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行PCI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hs-CRP水平与其术后CIN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关系,是CI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也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围手术期应用水化治疗和性别为男性是CIN发病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气化电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自2001年老年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气化电切住院患者430例,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87例,评估其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术后严重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术前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前有肾功能不全(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严重并发症与高血压(OR=2.31,P=0.001,r=0.243)和手术时间长(OR=5.19,r=0.2317,P=0.0069),术前血糖控制不理想有关(OR=6.3,P〈0.05)等有关。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气化电切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术前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手术时间〉90min、术前血糖控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吴良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0-91,9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I~Ⅱ级择期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通过MMSE评分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后1d分别为A组17%、B组33%、C组20%;术后7d分别为A组10%、B组20%,C组13%。术后1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统计结果与术后1d一致。结论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能降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1d和术后7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齐鲁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200例患者,分别监测造影前3?d内(任意1?d)和造影后第3、7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β2微球蛋白(β2 MG),分析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CIN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4例(7%)发生CIN。在CIN组和非CIN组,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CIN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年龄、BMI、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等不是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ultrasound,CDU)、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血管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16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6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30例),均行颈动脉CDU、TCD及头颈联合CTA检查.比较两组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果CTA显示157例(72.7%)298条脑血管异常;后循环血管病变以椎动脉V1段(21.5%)和V4段(17.4%)狭窄最为多见,狭窄程度以重度(47.0%)为主:脑梗死组血管病变发生率为80.2%.高于TIA组的67.7%,脑梗死组血管重度狭窄的比例亦高于TIA组(47.4%vs.25.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61.1%)颈动脉CDU异常;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7.4%.高于TIA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8例(68.5%)TCD检查异常;脑梗死组侧支循环开放率较TIA组明显减少(19.8%vs.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患者的主要血管病变部位在椎动脉V1段和V4段;颈动脉CDU、TCD和CTA联合应用可为PCI的血管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高剂量组(80例)阿托伐他汀40mg/d和常规剂量组(80例)阿托伐他汀20mg/d。测定介入术前和术后第一、二、三天肾功能,比较二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术后2周肝功能和肌酶水平。结果二组患者术前Scr和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后1d、2dScr水平升高,然后降低。术后3d,高剂量组Scr水平降低并接近恢复术前水平(P〉0.05),而常规剂量组Scr水平有降低但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二组患者术后1d、2dCcr水平都有降低,然后升高。PCI术后3d,高剂量组Ccr升高并接近恢复术前水平(P〉0.05),而常规剂量组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所有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造影剂肾病(CIN),CIN的总发生率为10.62%(17/160),高剂量他汀组CIN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vs12.50%,P〉0.05)。所有患者随访2周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介入术前40mg/d阿托伐他汀能减轻患者介入术后肾脏损伤程度和促进损伤肾脏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带状疱疹245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年龄、性别、前驱性疼痛、内科性疾病等与带状疱疹神经疼痛的关系。结果:≥75岁者PHN发生率为80.2%,显著高于〈75岁的26.8%(P〈0.01);合并糖尿病者PHN发生率为97.5%,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40.7%(P〈0.05);首先发生神经痛者PHN发生率75.8%,高于未发生前驱痛的24.0%(P〈0.05);存在焦虑、抑郁者的PHN发生率为88.0%,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患者的52.8%(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前驱性疼痛、心理抑郁同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具有关联,了解其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6完成的1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高龄老年组(≥75岁)与年轻老年组(60~〈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 高龄老年组(4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1);高龄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8%)与年轻老年组(9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高龄老年组(12.5%)均高于年轻老年组(5.4%),除1例死亡病例外,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高龄老年CAD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预后良好,PCI是治疗高龄老年CAD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需要PCI治疗的患者17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AS组,n=76)和常规治疗组(C组,n=97),治疗7天后行PCI术。术前和术后检测血清hs-CR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h血hs-CRP水平,低于入院时(t=2.413和2.309,P〈0.05)和术后48h(t=2.087和2.368,P〈0.05);AS组PCI术前24h和术后48h血清hs-CRP均低于C组(t=2.007和2.275,P〈0.05)。两组PCI术后SCr较术前升高(t=2.464和2.392,P〈0.05),GFR较术前降低(t=2.496和2.573,P〈0.05);术后AS组SCr低于C组(t=2.337,P〈0.05),GFR高于C组(t=2.145,P〈0.05)。AS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率低于C组(6.58%vs16.49%,χ^2=3.93,P〈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患者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CIN可能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肾功能情况、年龄、心功能、糖尿病、高血压、冠脉血管病变等与CIN的相关性,并记录CIN的发生情况。结果:CIN的发生率为14%,对CIN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基础肌酐值〉309.4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45 mL/min、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不全等与CIN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高血压和单纯糖尿病与CIN发生未见相关(P〉0.05)。结论:高龄、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等可能是CIN发生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和单纯糖尿病未能证实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N-乙酰半胱氨酸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0例),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充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在PCI术前1 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后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持续3 d;N-乙酰半胱氨酸组在PCI术前1 d分两次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1 200 mg,术后连续服用3 d;对照组不做进一步处理。然后分别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24 h、48 h、72 h的血肌酐(Scr)和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72 h两治疗组Scr增加值及CIN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Scr增加值及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的预防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