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型半胱氨酸(Hcy)即2-氨酸-4-巯基丁酸,又名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Met)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1964年,Gibson等率先报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疾病和血栓形成有关。自1969年McCully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但近年又有临床试验得出不同结论。笔者拟就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作如下综述。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以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途径为背
景,以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血脂致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阐述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其
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卒中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维生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卒中预后的影响各研
究结果不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各型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黄欢  赵钢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5):457-461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人口的首位死亡原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补充叶酸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本文就叶酸对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作用、影响因素及补充叶酸的建议等研究进行综述,为卒中的预防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伴高血压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266例脑卒中患者(204例脑梗死,62例脑出血)和140非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脑卒中组Hcy平均值和高Hcy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Hcy水平中度以上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高Hcy伴高血压比例相对单纯高血压或单纯高Hcy成倍数增加.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或伴高血压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伴高血压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脑卒中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缺血性卒中OCSP临床分型及M-TOAST病因分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卒中注册软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登记方法,登记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亚型分布,并以卒中登记中9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梗死505例,TIA61例.部分前循环是最多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共243 例(48.12%).脑梗死病因学分型M-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最多,共248例(49.11%).高血压、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OR=3.854,2.922).结论 本研究中缺血性卒中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最多见,其病因学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AT)最多.相对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自2006年3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8例,于人院后次晨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同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对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RS≤3分)、重症组(mRS>3分),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Gy),比较两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比例,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847例,平均mRS为1.73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411例,平均mRS为4.18分.轻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7±3.9)μmol/L;重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37.9±4.4)μmol/L.两组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4%和30.1%,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O.041,P<0.01).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可预防脑卒中,又对改善卒中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致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在60年代末,已有学者注意到患有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大都同时伴有早发的心梗、中风以及严重的动脉硬化和血栓栓塞。70年代初McCully就报道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我院最近发现家族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青壮年大面积脑栓塞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检测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46例正常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鹏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2,7(4):264-270
目的 调查青年卒中患者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探讨青年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连续登记住院的青年卒中(18~44岁)患者的病历资料入组274例,并分层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入组300例,分析其众多危险因素及病因学构成特点。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中,缺血性卒中229例(83.58%),男性211例(77.01%);年龄在40~44岁的患者160例(58.39%);②青年卒中组,合并高血压179例(65.33%)、吸烟162例(59.12%)、饮酒123例(44.8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0例(39.84%)、肥胖86例(31.39%),与中老年卒中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高脂血症156例(56.9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缺血性卒中经TOAST(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学分型,青年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0例(44.25%)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66例(29.20%),与中老年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青年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组,主要动脉无异常的患者比率(26.55%)高于中老年组(15.79%),轻、中度和重度狭窄率(46.02%和7.96%)低于中老年组(50.20%和17.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青年卒中以缺血性卒中、男性为主,其中40~44岁的患者占1/2以上;②青年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其中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百分率随年份的增长有逐渐增高趋势;③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的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其他病因多样化;④青年卒中患者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5例,脑梗死患者45例,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明显(F=30.152,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脑梗死组(t=8.153,P0.05),高于对照组(t=6.294,P0.05);脑梗死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86.67%)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68.89%),短暂性脑缺血组发作高于对照组(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脑梗死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均高于对照组(P0.05);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警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HCY)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选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患者及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各50例,对两组治疗14d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差。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50例,脑血管介入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统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介入治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塞组和脑血管介入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和脑血管介入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介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卒中发生风险、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这份新声明旨在为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活者的缺血性卒中预防提供全面和及时的循证推荐,循证推荐包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干预措施,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以及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药的应用。另外,还为其他多种特殊情况下复发性卒中的预防提供了推荐、包括动脉夹层分离、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女性卒中(特别是与妊娠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相关卒中),脑出血后肮凝药的应用,以及该指南在高危人群中执行和应用的特殊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265例患者的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吸烟史等情况,并对在服药期间患者各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随访: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依据调查结果筛选出水平高于正常的患者.随访3年,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再发组和缺血性卒中无再发组两组,分析以上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265例患者入选,5例因其他系统疾病死亡失访,8例因出现胃肠道并发症停用阿司匹林,252例参加随访的缺血性卒中病例中54例再发,再发率21.4%.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再发组中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无再发组;缺血性再发组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正常或血脂3项都高于正常、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正常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无再发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期间,TC及LDL高于正常或血脂3项都高于正常[比值比(odds ratio,OR)=2.5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33~5.36,P=0.007]、血糖水平高于正常(OR=2.83;95%CI 1.49~5.61,P=0.003)、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OR=2.44;95%CI 1.29~5.28,P=0.009)与服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患者的脑梗死再发独立相关.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TC及LDL高于正常或血脂3项都高于正常、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进行二级预防患者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指南用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幸存者,为他们提供有关预防缺血性卒中全面和及时的循证医学建议。循证医学建议包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干预、对心源性栓塞的抗血栓治疗、对非心源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还有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进一步预防卒中复发的建议:包括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女性卒中(尤其是与妊娠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的卒中)、脑出血后抗凝血剂的应用以及在其他高危人群中指南执行的特殊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 方法 对1823例卒中病例队列(包括80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513例腔隙性脑梗死和502例脑出血)进行长期的前瞻性随访,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总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随访0.1~6.0年(中位数4.5年),323例卒中病例死亡,其中183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6μmol/L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16μmol/L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相对风险为1.47(95%可信区间1.15~1.88)。进一步分析表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卒中患者总死亡的相关性主要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相对风险为1.33(95%可信区间1.06~1.65)。亚型分析显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显著相关。 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卒中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18~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中,缺血性卒中132例(73.3%),出血性卒中48例(26.7%);平均年龄(38.8±6.4)岁,男女比例13︰5。起病症状多为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头痛、呕吐;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76例,心源性栓塞17例,高血压17例,动脉瘤13例等,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基底节区为好发部位;治愈率高,病死率较低。结论青年脑卒中以30~45岁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最多见,其次为心脏疾病、颅内动脉瘤,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可以由基因与基因或是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为控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方法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78例)与对照组(60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Hcy)水平,并分析Hcy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