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小直径细长凸模热处理产生变形而报废,采用如下的热处理工艺效果很好。热处理工艺规范:将箱式炉升温到1200~1600℃,水平放入工件,保温30秒左右(加热系数按5~6秒/毫米计算),取出工件,在空气中稍冷一下,再放入10号机油冷却(油温20~50℃),冷却时间按工件厚度或直径的每2~4毫米冷却1  相似文献   

2.
我厂制造的薄板工件,一般是小型冲模的压板或垫板,直徑50~400公厘,厚5~15公厘,材料是40号或(?)8碳鋼。热处理的时候,凡是直徑不到250公厘的,都用盐爐快速加热(温度为960~980℃)。技术条件要求热理后工件的硬度达到Rc35~40、Rc42~44或Rc50~54。一般地說,直徑同厚度的比在5:1以下时,工件处理后变形不大,超过了5:1,变形的程度就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变形,根据經驗,我們認为可以采用如下的热处理工艺: 一、加热工件用鉄絲吊着放在盐爐中快速加热到960~980℃。盐爐的爐膛有效尺寸为250×250×300公厘,变压器的容量为55千伏安。加热时  相似文献   

3.
690合金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晶界碳化物和贫铬区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690合金固溶处理(1020℃/15min)后在不同温度(650℃,715℃,800℃)和不同时间(1~40h)等温热处理的晶界碳化物析出行为和贫铬区演化状况,总结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碳化物和贫铬区的影响,指出贫Cr区是由碳化物的析出长大行为与原子迁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从微观组织变化角度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制度。研究结果表明,800℃等温热处理时碳化物在晶界两侧同时析出;715℃/10~20h时晶界附近铬分布最为平缓。690合金最佳等温热处理制度为715℃/10~20h。  相似文献   

4.
一、高速钢热处理工艺现状自1900年发明了高速钢以后,当时即确立了比较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至今亦无甚改变。目前学者们所普遍推荐的和工厂中广泛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不外乎以下几种工序的迭合:退火——普通退火;等温退火淬火一段式——800~850℃预热二段式——500~550℃和800~850℃淬火普通淬火(油冷)分级淬火一般分级冷在M_H点以下控制冷速的慢冷 560℃1小时三次回火等温淬火贝茵体处理法 560℃1小时四次回火表面处理——氰化;硫化;磷化或电火花强化;热油处理、热水处理;蒸汽处理  相似文献   

5.
存稿文摘     
复眼透镜光胶后的热处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别有勤本文介绍在高温下(300~350℃)工作的复眼透镜,用玻璃对玻璃的光胶后,在失透温度下于600~700℃进行热处理的工艺、热处理机理和零件的检验等。图1,参2。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热处理中的节能是能源节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传统观念,热处理加热工艺要使奥氏体均匀化。因此,淬火加热温度似乎被法定为亚共析钢 Ac_3 (3θ~50)℃,共析及过共析钢为 Ac_1 (30~50)℃而且还要在这个温度保温相当长的时间。这个加热过程可用图1表示。  相似文献   

7.
我厂柴油机气缸盖螺栓使用的材质为42CrMo,工件尺寸40mm×45 0mm ,技术要求:σb≥880MPa,σs≥690MPa,δ≥1 2 % ,ψ≥5 0 % ,Ak≥63J。热处理工艺:淬火加热温度85 0~860℃,保温时间90min ;冷却方式:≤70℃油中冷却;回火加热温度5 70~5 90℃,保温1 2 0min空冷。经常出现的问题:( 1 )产品质量不稳定。时常出现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尤其是σb 和AK 指标。( 2 )热处理产品质量受钢材的原始组织影响较大,稍有偏差就会出现批量产品不合格。( 3)采用双液(先水后油)淬火时,产品开裂现象严重,废品率较高。( 4 )在整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产…  相似文献   

8.
在本公司生产处理的一些传动轴中,为了使零部件具备较高的强度及耐腐蚀性,其材质采用3Cr1 3马氏体不锈钢。根据设计要求,3Cr1 3马氏体不锈钢传动轴需经调质后使用。如何选用热处理加工工艺,不仅对保证其质量尤为关键,同时也影响到生产效率及工作环境。为此,我们制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通过现场生产实践应用,效果良好。1 零件形状及热处理技术要求零件形状如图1所示。热处理技术要求硬度2 8~32HRC。图 12 工艺分析( 1 )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如表1所示。表 1(% )CSiMnSPCr0 2 5~0 34≤0 6≤0 6≤0 0 30≤0 0 35 1 2~1 4(…  相似文献   

9.
用来冲制电池锌筒的冲棒一般由高速钢制作,若采用常规热处理工艺进行淬火、回火,冲棒使用寿命不高(每根只能冲2万只锌筒),失效形式一方面是表面耐磨性不够,另一方面易产生脆断。现采用下述工艺:1.低温淬火工艺:高速钢冲棒先经低温(560±10℃)和中温(850±10℃)两次预热后,转入高温盐浴中加热,W18Cr4V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1250~1260℃, W6Mo5Cr4V2钢为1180~1190℃,淬火加热时间按10s/mm计算,保温后入280±30℃硝盐浴,停留2~5min,空冷到室温,然后在560±10℃连续回火三次,每次1.5~2h。检查硬度,可达HRC62~64。  相似文献   

10.
正未来车轮的发展方向将是轻量化、高平衡性和高强韧性等方面的研究。铝合金车轮是"轻量化"、"高速化"、"现代化"的产物,铝合金车轮不仅美观,而且还具有质量轻、节能、散热好、耐腐蚀等特点。现行工厂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规范为:固熔处理(5 3 5±5)℃,保温3-4小时,淬火介质为水,温度为6 0度,淬火持续时间小于1 5秒;时效处理(1 4 0±5)℃,保温3-4小时。具体工艺根据规格大小和热处理设备不同作适当调整。一直以来,热处理工艺参数不正确,铸件经热处理后出现力学性能不合格、过烧、变形和开裂等缺陷,问题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工件经过热处理工艺(盐油浴过程)后,通常在金属表面产生黑色或灰黑色的斑迹。我厂经过多次试验,证明用下列方法可以防治:工件在装卡淬火前,先在碳酸钠(Na_2CO_3)5~6%的水溶液中清洗一次,温度70~80℃,清洗时间10~15分钟,以去除工件表面上所沾上的杂质如油污、有机酸类等。以后又在矽酸钠(Na_2SiO_3)3~4%的水溶液中洗滌温度70~80℃,将工件上下左右提浸二三次,以排除残留的碱液,防止生锈。随后即取出装卡,准备淬火(淬火工艺从略)。工件经热处理后,按下列步骤清理:  相似文献   

12.
磁电机是轻骑摩托车的主要部件,磁电机中的轴套是磁电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其简图如图1所示。 此件若按旧的工艺规程加工,需要十道工序完成,现仅将有关的工序罗列如下: (1) 下料:20CrMo钢棒料φ30×118~( 1)mm (2) 锻坯:在300t摩擦压力机上模锻,留锻件余量1~5mm。 (3) 热处理:正火,加热至840~860℃,  相似文献   

13.
我厂使用5CrMnMo钢制造热锻模已经多年,但一直存在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我们通过多次试验改进了原工艺,采取提高淬火加热温度(由850℃提高到880℃)、固体氰化、增加回火次数、模腔用细砂喷砂等措施,使模具寿命成倍提高。现将模具制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介绍如下: 1.模具制造工艺流程下料→锻造→退火→机加工→固体氰化(或渗硼)→淬火→低温回火高温回火→探伤、硬度检查→细砂喷砂→砂布抛光→修整→磨→成品。 2.热处理工艺预先热处理采用球化退火工艺,最终热处理工艺见图1。 3.热处理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同心量棒的形状如附图,材料为钢,从锻坯至最后成品的热处理工艺如下。一、热处理工艺 1.退火采用等温退火,在箱式燃油炉中加热到780~790℃,保温2小时,随炉冷却到720~730℃,继续保温2.5小时,再缓冷到550~600℃出炉,在  相似文献   

15.
现行机械零件的发黑工艺一般是用热处理方法进行的,即在140~150℃的工作温度下,在氧化溶液中经30~60min,在零件表面生成一层均匀的氧化膜,以达到防锈的目的。现介绍一种常温条件下发黑的新工艺。 常温发黑是用SRB-1发黑剂取代原热处理中的氧化溶液,在常温5~40℃,1~6min完成发黑工艺的过程,然后以DWO-1脱水防锈油取代原来热处理发黑后的皂化、水煮、干燥、上油的工艺。常温发黑工艺流程为:去  相似文献   

16.
改进前,GCrl5钢制轴承打字模经5%硼酸酒精涂护,然后在箱式炉中加热,加热温度为840±10℃;保温45min后油淬,并经180℃加热、保温2h回火后硬度为HRC58~62。工件经上述工艺热处理后,金相分析表明,工件单边脱碳层深达0.08~0.12mm,这是造成字模寿命短(2000~3000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厂生产的机床普遍采用六角螺帽、六角开槽螺帽和管形开槽螺帽。这三种螺帽都用35号钢制成,热处理后要求硬度达Rc30~35,并要求发蓝;螺孔规定是三级精度。过去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有两种: 一、螺孔12公厘以下螺帽的热处理工艺:在盐浴炉中加热到830~840℃,保温2~5分钟(根据工件有效厚度而定),淬入2号柴油中冷却,结果硬度是Rc29~48。  相似文献   

18.
根据英国BS5892-1992标准中的R7E拖车轮E级热处理要求和力学性能要求,研究了温度、冷却介质、车轮形状等对拖车轮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R7E拖车轮E级热处理工艺为(830±10)℃×(3.5~4)h+(530±10)℃×(3.5~4)h,该工艺可以满足BS5892-1992的要求,按此工艺规程生产的车轮达到了标准中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找出了铍青铜(QBe2)的最佳热处理规范:(1)固溶处理工艺,以780℃加热、保温1小时、水冷为宜;(2)时效处理工艺,以320℃加热、保温1小时、水冷为宜;(3)固溶后的晶粒度应在0.015~0.045毫米范围内;(4)时效处理后,晶界 析出量以3~9%为宜,最多不得高于10%。金相观察时,以晶界处有一点γ相聚集即可。附图5幅,表6个,参考文献10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室温油分级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奥氏体化温度930-950℃,出油温度180~220℃,出油入炉时间60s,等温温度220-240℃,等温时间1~1.5h;此时材料基体组织为下贝氏体+少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其冲击韧度大于14J/cm^2,硬度为52-56 H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