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知晓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他们对目前学校防控措施的意见和建议。方法对位于杭州下沙高教园东区的杭州师范大学和位于下沙高教园西区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40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两校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措施全部知晓的程度为50.83%;大学生们普遍关注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三个问题是疫苗、流行情况和预防措施;针对学校当前的防控措施,同学们普遍要求将防控信息公开和加强隔离观察制度。结论在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完全知晓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注意防控信息的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了解南岸区城乡居民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论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全区425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南岸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4.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9.0%,知识知晓率高于行为形成率(P<0.01)。城市居民甲型H1N1流感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8.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5.60%;农村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为58.7%,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0.0%,城市居民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1)。城乡居民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纸和宣传资料。结论南岸区城乡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低,知识知晓率高于健康行为形成率(P<0.01),且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干预,以提高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会区当前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风险,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新会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进行调查评估,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风险因素。结果:对本区农村和城镇两个地区进行三次抽样调查,人群甲型H1N1流感总的抗体阳性率为22.29%,其中农村地区人群阳性率为25.83%,城区居民的阳性率为18.75%,各职业人群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教师(33.33%)、医护人员(28.75%)、学生(22.57%)、其他人群(11.32%)、儿童(11.11%),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为42.91%,其中城镇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结论:通过分析当前新会区甲型H1N1流感情况,甲流病毒易传播的特点,人群抗体水平较低和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不高,预测甲型H1N1流感可能会再爆发,所以应确定流感大流行的高风险地区和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减少防控工作的被动性与盲目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7月我市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的分布特征,并与同期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结果我市总人口接种率为6.26%,其中学生接种率最高为73.44%。我市近3年来所有接种人群均未发病,接种人群甲型H1N1流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χ2=4.134,P<0.05)。结论实施对易感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为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27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91%,其中75.28%的学生知道甲型流感是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88.91%的学生知道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62.22%的学生知道有针对甲型流感患者进行治疗的药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88.45%的学生希望进一步获得更多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知识,其中网络和电视是大学生获得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在校大学生虽然掌握了部分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但其知识结构还不够全面系统,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掌握程度、获取途径、关注度及行为改变情况,为探索有效的大学生突发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自行编制问卷对9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校方开展为期一月的防控知识宣传后,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知晓率仍普遍较低.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他人口述的方法获取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医学生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关注度高于非医学生,但行为改变程度低于非医学生.结论 在进行大学生突发传染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宣传为基础,以疫情爆发后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为重点,侧重采取网络宣传和人际宣传,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知信行情况和满意度,为进一步善深圳市入境口岸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采取系统随机抽样,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和SAS8.1进行χ2检验。结果本次调查共拨打489个电话号码,有效号105个,无效号384个,应答率为86.7%(91/105)。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为97.8%,其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91.2%、79.1%和79.1%;33.7%的入境人员表示担心感染甲型H1N1流感,且外籍人员较中国公民更为担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1);61.5%表示因甲型H1N1流感减少外出,28.6%表示自服药物预防,91.2%表示若出现流感症状,首选医院就诊;93.4%的入境人员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结论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高,但对其相关的呼吸道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则相对较低,仍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恐慌行为,入境人员较为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调查,掌握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清新县6个镇作为监测点,分6个年龄组,抽取人群静脉血,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结果: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14.34%;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7~1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25.00%)。结论: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阳性率较低,人群普遍易感,应加强幼托机构、学校等聚集性场所甲流的防控,加强甲流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省18岁以下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甲流防控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对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血清学横断面调查”的2020人(≤18岁)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河南省18岁以下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9.60%,13~18岁、7~12岁、0~6岁阳性率分别为45.70%、25.67%、23.71%,各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7,P<0.01)。城乡有差异(郑州市35.47%、其他市36.00%、农村23.67%)。接种疫苗人群抗体水平(63.89%)显著高于未接种人群(25.91%),χ2=117.18,P<0.01;有无流感样症状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 P>0.01)。结论 18岁以下人群具有一定的甲型H1N1流感抗体,但抗体水平较低,人群普遍易感,建议提高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分析,了解甲型H1N1流感特点,探讨学校传染病防控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该校共确诊148人,罹患率1.26%,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局部暴发.结论 学校人群密集是流感易患场所,"四化防控法"是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法,可在学校推广.  相似文献   

11.
闫影  闫影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61-162
近年来甲型H1N1流感传播非常广泛。公共场所人群较为密集是容易受到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高危群体,很多公共场所相继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传播速度快,严重威胁了公众的身体健康。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资料,制订公共场所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措施和管理对策,可以大幅降低公共场所人群的受感率;注重疫苗和药物的选择与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较为严重的亚洲国家之一。面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目本确立了以日本厚生劳动省为首,其他行政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的联合防控机制。并根据疫情特点,分为流感大流行前期、海外发生期、国内局部流行早期、流感大流行潜伏期和大流行扩散期5个阶段。本文在对日本甲型H1N1流感防控调研的基础上,对日本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5个阶段采取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梳理,并对其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今后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甲流”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师范大学4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问卷调查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甲流”的了解程度、危机处理方式、排压方式、心理影响因素等。结果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有61.3%的大学生对“甲流”给予积极关注和了解。73.2%的学生面对“甲流”内心平静,有59.1%的学生觉得自己不会轻易染上“甲流”,40.7%的学生不愿陪伴生病同学去医院看病,11.8%的学生不愿意被隔离,25.8%的学生觉得回家安全,有73.8%的学生认为应该服从学校统一安排,49.8%的学生认为自身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对自己心理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期,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大学校园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具体步骤、常见形式以及我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所采取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接种者对甲型H1N1流感及疫苗的态度与认知情况,为医务人员加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选取2009年11月10—12日北京市某大学及某机关单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者400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有88.0%的接种者为自愿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恐慌者占66.0%,接种者甲型H1N1流感的恐慌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接种者对新研制的疫苗持肯定态度者占38.0%;对接种疫苗后仍需采取其他措施预防甲型H1N1流感所持的态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关注度高;有66.0%的接种者对甲型H1N1流感认知有缺陷,有45.2%的接种者对甲型H1Nl流感疫苗认知有缺陷,仍应加强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宣传,尤其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及疾病预防宣教。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属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排产生变异病毒导致了多次周期性全球流感大流行。2009年爆发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猪H1N1流感病毒、禽H5N1流感病毒和人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重排病毒,其8条基因片段均有自己的进化特点。禽类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类流感流行的流感病毒的起源,其常在猪体内进行基因重排进化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是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也是不同种属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混合器”,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未来流感防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结果 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8.71%,女性占41.29%; 90.55%的病例集中在0~30岁年龄段,11~20岁年龄段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1.79%;从职业构成看,所有病例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4.18%.结论 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及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学院一年级和高年级(三、四年级)4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途径有所不同:一年级学生以电视和网络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学校教育和电视为主。②高年级学生对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91%、83.4%,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的71%、70.5%(x2=27.704,P=0.000;x2=10.021,P=0.002)。③女生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生(P〈0.05)。结论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提高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