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业是海河流域最大的用水和耗水行业,发展节水灌溉对减少农业用水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海河流域农业用水现状、灌溉用水现状、节水灌溉现状的梳理,分析了海河流域各区域农业节水灌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河流域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应采取的对策,为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半湿润地区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土壤风蚀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像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徒骇马颊河流域土壤风蚀深入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土壤风蚀现状,深入讨论流域内土壤风蚀危害严重的地区,从自然和人工2个方面总结了土壤风蚀的成因,探讨了土壤风蚀对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危害,最后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和下一步需要继续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受农业化肥过量施用及生活污水、有害气体过量排放的影响,大量污染物随降水扩散到流域不同的低洼地带,同时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扩散到地下,对地表及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寒区由于冬季长达半年的特殊气候特点,冬季的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这对污染物的随机性扩散模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采用运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SWAT模型及美国地质勘探局开发的LOADEST模型,通过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建立完整的地理、土壤、土地利用、水文气象和农业数据库,对项目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模拟效果证明SWAT模型适用于北方高寒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  相似文献   

4.
结合流域机构对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在综合考虑海河流域现状农业节水工作各项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河流域农业节水分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将海河流域划分为6个农业节水一级分区、19个农业节水二级分区,讨论了分区合理性,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收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基础上,利用现代综合勘察手段,查清了流域水资源形成条件以及盐碱土分布和演化规律,运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开发了流域三维地下水水流、溶质运移模型和灌区土壤水一地下水联合模拟预测模型。利用数量化理论估计方法确定区域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基于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的二元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析,开展现状条件和规划条件下流域三个灌区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预测以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价。研究项目为流域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调配和利用、灌区输、排水工程设计、土壤盐渍化改良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松辽流域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为500亿m3左右,占全流域总用水量的74%左右,但总体来说节水灌溉比例较低,农业用水方式较为粗放,节水潜力较大.抓好农业节水是松辽流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关键领域,是流域内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关键环节,是稳定"东北大粮仓"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松辽流域农业节水现状与...  相似文献   

7.
根据疏勒河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了地貌特征、气象特征、灌区类型、土壤类型、水质、农业种植结构、缺水程度7项指标组成农业节水区划指标体系。以灌区为单位,对疏勒河流域进行了农业节水区划,划分了7个农业节水发展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分区的农业节水发展对策与措施。农业节水区划结果可以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抓好流域农业节水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开展了东北地区节水增粮行动、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立农业节水体系、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工作,但与西北缺水地区相比成效还不够显著,关键问题在于对农业节水动力机制认识理解不够深刻。文章在对松辽流域农业节水专项调研基础上,抓住农业节水动力机制关键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2018-2019年度"大禹杯"农业节水科技奖在长沙举行颁奖大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完成的"海河流域农业节水分区研究"项目喜获三等奖。"海河流域农业节水分区研究"项目在综合考虑海河流域现状农业节水工作各项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本水价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水价,汇总、计算了流域内农户对节水水价的承受力指标及农户对未来1.5、3.0、6.0倍不同作物节水水价的承受力。结果表明:即使未来农业水价调整到节水水价或更高,塔里木河流域农户对水价也仍有一定的经济承受力;不同流域农户对不同作物节水水价承受力差异是未来塔里木河流域实行差别水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未来农业水价的补偿更应侧重于实行直接农业水价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水力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的碳“源/汇”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侵蚀作用对全球碳循环格局产生的影响,阐明了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水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格局以及有机碳库动态过程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系列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以微生物为切入点进行侵蚀作用下的碳矿化研究将有助于从机理层面解决侵蚀在土壤碳循环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此外,运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全面考察水力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动态机制,将是今后侵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研究中亟待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西藏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西藏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成因,指出西藏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3种类型,水蚀范围较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6%,风蚀范围更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5%,冻融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9%,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土壤侵蚀类型在地域上成多样化分布,土壤侵蚀在垂直方向上呈规律分布.提出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①必须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②重点治理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地区的河谷滩地和两侧的坡地;③开展水土保持综合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④注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平.最后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在流域减水减沙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以陕西省黑草河小流域为例,对多种水土保持措施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流域的径流输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对比评价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减水减沙效益,为流域内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和优化流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对贵州印江河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将降雨径流模型(SCS模型)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构建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通过设定3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下的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水沙耦合模型在研究流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径流模拟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确定性系数0.7以上,泥沙负荷模拟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确定性系数0.5以上,模型满足水量和泥沙负荷模拟的精度要求;3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中,旱地面积增加10%,流域径流深增加11.5%,土壤侵蚀模数增加12.9%;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10%,流域径流深分别减少7.5%和6.3%,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减少14.63%和6.78%,模型研究成果可以为贵州印江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曹金亮  张佳 《人民黄河》2006,28(12):52-54
通过岩土侵蚀地质环境条件及侵蚀类型调查研究,分析了黄河中游岩土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易侵蚀岩土特征、地貌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及侵蚀动力特征,将黄河中游岩土侵蚀分为风蚀沙丘草滩型、风蚀水蚀盖沙黄土梁峁沟壑型、重力侵蚀水蚀风蚀片沙石质丘陵型、水蚀重力侵蚀黄土地貌型、重力侵蚀基岩山地型、河谷川道型、人力侵蚀矿业开采型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浅谈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如何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已成为水利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借鉴国内成功治理水土流失经验,结合全自治区实际初步探讨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由于冻融侵蚀治理技术尚不成熟,主要针对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提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研究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的叠加效应,对于深化认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与产沙机理,为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风洞-冻融循环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冻融、风蚀作用不会导致坡面产沙量的明显增加,而是增加了水力侵蚀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流域水沙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土壤侵蚀产沙模型相互嵌套,构建了一个分布式流域水沙预报模型。模型基于DEM,将流域离散为“坡面+ 沟道”系统,采用“+ 1 ”分级方法将沟道组织为河网,实现了流域水沙预报的并行计算。坡面单元划分为植被层、地表层、非饱和带和地下水层,模拟了降雨、截留、蒸散发、入渗、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水、各种形式的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沟道进行汇流演算以及泥沙输移。模型在李子溪流域对长系列降雨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水文模块模拟精度良好,侵蚀产沙模块模拟效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空间描述能力对土壤墒情模拟、分布式输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计算,需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为了提高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数据比对2个方面,证明蓄水容量曲线和分布式模型中逐单元土壤含水量序列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转换公式,据此可以将面平均的土壤含水量转换为空间分布的土壤含水量。用离散蓄水容量曲线法设置分布式模型的土壤含水量初值,并与传统模型预热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完全一致,次洪模拟效果相同,并且节省了大量的计算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将栅格新安江模型与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栅格尺度的水沙模拟模型,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流域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以及息县站2000年-2010年水文数据,模拟了淮河上游2000年-2010年输沙过程。并基于构建的水沙模型,结合流域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远景规划数据设定两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栅格新安江模型的水沙耦合模型在淮河上游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模拟的输沙量相对误差小于15%,确定性系数0.6以上,满足泥沙模拟精度要求;林地用地面积增加5%,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8.78%,城镇用地面积增加8%,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12.73%。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水土保持治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