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X1∑+,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光谱(LIF)得到RbH(X1∑+,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kv″(CO2),kv″=21(CO2)=2.7kv″=15(CO2).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Erot>和转动能的变化<△Erot>,发现<△Erot>v″=21≈2.9<△Erot>v″=15.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 cm3 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53×10-13 cm3 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Х1Σ+,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 光谱(LIF)得到RbH(Х1Σ+,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和转动能的变化<ΔErot>,发现。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cm3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 53×10-13cm3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率瞬时激光光谱技术,研究了H2(1,1)与CO2碰撞中的能量转移。受激拉曼泵浦把H2(0,1)激发到H2(1,1)能级,H2(1,1)与CO2碰撞,使CO2的振转态得到布居,通过泛频吸收得到CO2(0000)和(0001)的转动态分布,测量H2(0,1)和H2(1,1)的CARS(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谱,得到这二个能级布居数密度之比,而H2(0,1)密度通过在池温300K下H2(v=0)的转动Boltzmann分布得到。碰撞转移速率系数由一个速率方程得到,对于CO2(0000)J=48~76,速率系数ktr从(3.9±0.8)×10-11单调递增到(1.4±0.3)×10-10 cm3·molecule-1·s-1,而对于(0001)J=5~33,速率系数均在(4.3±0.9)×10-12cm3·molecule-1·s-1附近。随H2(1,1)的激发,在0.5μs内测量CO2(0000)和(0001)原生态的转动布居,得到玻尔兹曼转动温度Trot,对于(0000)态,有Trot=1 100K,对于(0001)态有Trot=310K,与池温接近。利用泛频吸收线的多普勒增宽测量,得到CO2各转动态的实验室平移温度Ttran和质心平移温度Trel,对于(0000)J=48和76,Trel分别为454和1 532K,平动能平均变化在231~1 848cm-1之间,而对于(0001)J=5~33,平均平动能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激光泵浦-探测技术,在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Cs(6D5/2)态与H2反应生成的CsH分子基电子态的转动和振动的量子态分布。在Cs-H2混合蒸气中,脉冲激光双光子激发Cs(6D5/2)态,另一台调频脉冲激光器扫描CsHX1Σ+(v″,J″)→A1Σ+(v′,J′=J″±1)吸收线,发现CsH分子只有v″=0和1上的振动带上有布居而不布居在v″1的振动带上。v″=0和1上的转动带分布呈现单峰结构,其峰值位于J″=6~8处,转动带分布轮廓与池温下的统计分布接近。转动Boltzmann温度分别为(458±20)K(对v″=1)和(447±18)K(对v″=0),得到的CsH分子的转动温度稍低于池温。从转动态分布得到v″=1与v″=0上布居数之比约为0.897,从而计算出CsH基电子态上的平均转动能ER和平均振动能EV,有效能减去平均振转能得到平均平动能ET。CsH分子3种能量的相对比值fT∶fV∶  相似文献   

5.
K(5P)与H2反应产生KH(Х1Σ+)的ν″=0~3振动能级,泛频激发KH至ν″=17高位振动态。通过测定KH(ν″=17,3)与CO2碰撞过程中振动能的时间分辨分布(即Tν的变化过程),研究了高低振动态碰撞传能的不同特点。对于KH(ν″=17),振动温度Tν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5μs)Tν迅速下降,能量应主要转移至CO2(0001)振动态或(0000)高位转动态;第二阶段(5~20μs)Tν仅稍有下降,向CO2振动态及高位转动态的能量转移已结束;第三阶段(20μs后)Tν虽然缓慢但明显下降,表明向CO2低转动态及平动能的转移加速。对于KH(ν″=3),Tν的变化只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10μs)的共振V-R过程迅速降低了振动温度;第二阶段(10~80μs)Tν有一个缓慢下倾,只能转移到很低的转动态和小的平动能。这些结果表明了振动激发态分子与基态分子碰撞中仅用单一速率系数不能正确揭示复杂平衡过程的本质,不同的阶段应该用不同的速率系数来描述。利用瞬时吸收技术得到CO2(0000)和(0001)的原生态转动布居分布,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平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速率系数。  相似文献   

6.
在样品池条件下,应用脉冲激光的泵浦-检测技术,研究了Rb(6~2D)激发态原子与H_2反应碰撞生成的RbH分子的振转能级的布居数密度分布及平均转动能、振动能、平动能的相对比值.发现RbH(X~1∑~+)只有v=0,1上有布居.转动带分布轮廓与池温下的统计分布接近,得到RbH的Boltzmann转动温度稍低于池温,而振动温度高.v=1和v=0上的布居数之比约为0.69,从而得到RbH(X~1∑~+)上平均转动能和平均振动能,由反应的有效能得到平均平动能,这三种能量的相对比值f_R:f_V: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N2HF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 Carlo轨迹法研究了N2HF(v′,J′)→N2+HF(v″,J″)振转非弹性碰撞过程.结果指出:N2对HF的振动能级的粒子分布影响较大,在较低相对平动能下,对HF转动能级有弛豫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光谱诊断系统测量大气压直流氩氮等离子体射流的发射光谱,在光谱紫外波段观察到氮的第一负带系N 2(B2∑ u→X2∑ g),利用N 2(B2∑ u→X2∑ g)跃迁的△v=0谱带系v'=0→v"=0和v'=1→v"=1谱带,对实验测得的谱带和模拟计算得到的谱带进行点对点对比,得到了等离子体射流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并就仪器展宽、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对谱带结构和形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文章所述的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振动温度、转动温度和化学动力学温度基本相等,大气压直流氩氮等离子体射流达到局域热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9.
光外差磁旋转浓度调制激光光谱技术属于一种高灵敏度的吸收光谱测量方法 ,可以用于瞬态分子和激发态分子光谱的检测。采用这种技术分别在 16 4 0 0~ 16 6 5 0cm-1和 174 5 0~ 1775 0cm-1波段内直接观测到CO三重带系d3 Δ←a3 Π(4,0 ) (5 ,0 )振转吸收光谱。这种跃迁的上态d3 Δ1(v =4 ) ,d3 Δ2 (v =4 ) ,d3 Δ1(v =5 )分别与A1Π(v =0 ) ,D1Δ(v =0 )和A1Π(v =1)态存在微扰相互作用。通过对所测量到的 CO三重带系 (4,0 ) (5 ,0 )振转谱带作了包含微扰相互作用在内的分析 ,获得了上态d3 Δ(v =4 ,5 )的精确的分子转动光谱常数。  相似文献   

10.
用时间分辨 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热的氢原子与CO2 分子间高效率的平动 振动 (T V)能传递 .热的氢原子由ArF激光光解H2 S得到 ,这种氢原子的平动能为 2 2 3kJ/mol .实验中观察到了从 2 130cm-1到2 4 0 0cm-1的红外发射谱带 ,它归属于高振动激发的CO2 分子的非对称伸缩振动 (ν3 ) .对这一发射谱带的光谱拟合显示CO2 的非对称伸缩振动被激发到了较高的振动态 ,振动量子数达到了v =7.并且有 5 5 80cm-1的能量经传能过程由氢原子到达了CO2 的ν3 模 .实验条件下氢原子与CO2 的T V传能效率为 0 .30 .实验结果与Schatz等人的用 3D半经典计算预测的碰撞截面符合的很好 .  相似文献   

11.
测量了在15500~17200 cm-1的超声射流冷却的NiS自由基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 15条谱带被归属为三个电子态激发态分别为:[15.65](v′=0~4)~X(v"=0),[15.69](v′=0~4)~X(v"=0),和[15.81](v′=0~4)~X(v"=0). 三个新发现的电子激发态的光谱常数为首次确定. 此外,大多数观察的振动带的寿命也得到了测量.  相似文献   

12.
用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了乙烯酮分子在218 nm光解下的光解动力学,得到了光解产物CO的共振多光子电离谱,以及在不同振转态的角分布和平动能分布。得出如下结论:(1)CO(X~1∑~ )在v=0和v=1两个振动态都具有较热的转动激发,而且在v=0振动态的转动激发要比在v=1振动态的转动激发高;(2)乙烯酮分子在218nm光解的主要通道是产生CH_2((?)~1A_1) CO(X~1∑~ )产物通道,同时产生CH_2((?)~1B_1) CO(X~1∑~ )和CH_2((?)~3B_1) CO(X~1∑~ )产物通道也可能存在。(3)光解产物CO在不同振转态的各向异性参数β都大于零,对于不同的振动态观察到的现象没有明显地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泵浦-检测方法,在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Cs(6D5/2)与H2反应碰撞传能过程。利用激光感应荧光(LIF)光谱技术,确定了CsH[X1Σ+(v,J)]振转能级上的布居分布,转动态分布与热统计分布基本一致.Cs激发态原子密度由激光能量吸收得到.记录A1Σ+(v',J+1)→X1Σ+(v,J)的时间分辨荧光,从荧光强度的对数值给出的直线斜率确定(v',J+1)→(v,J)的自然辐射率,结合(v,J)→(v',J+1)吸收系数的测量,得到反应生成物CsH[X1Σ+(v,J)]态的分子密度.由速率方程分析,给出反应截面(v,J),对J求和,得到(v)[10-16cm2单位]分别为(0.64±0.19)(v=0)和(0.58±0.17)(v=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光学双共振光谱技术研究了NaK分子21Σ+→61Σ+跃迁线的碰撞增宽。一台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实现11Σ+(v″,J″)→21Σ+(v′,J′)的跃迁,另一单模半导体激光器激发21Σ+(v′,J′)能级到61Σ+的振转能级,二激光束反向平行通过样品池。谱线总线宽与K原子密度成线性关系,由其斜率得到增宽速率系数kbr=(1.4±0.7)×10-8 cm3·s-1。同时研究了21Σ+(v=8,J=12)→21Σ+(v=8,J=13,14)转动能级间的碰撞激发转移,测量谱线的相对强度,由速率方程得到碰撞转移速率分别为6.1×106和5.2×106 s-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X1+,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光谱(LIF)得到RbH(X1+,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kv″(CO2),kv″=21(CO2)=2.7kvn=15(CO2).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rot>和转动能的变化<△Erot>,发现<△Erot>v″=21≈2.9<△Erot>v″=15.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cm3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53×10-13cm3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用时间分辨傅立叶红外发射光谱的方法对H原子与CO2分子的碰撞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用紫外激光光解的方法分别制备出三个不同平动能为174.7、241.0和306.2 kJ/mol的氢原子,并引发H CO2→OH CO反应.观察到了反应的产物,即振动激发的CO (v≤2).同时也看到了在H原子与CO2分子的碰撞中发生高效的T- V能量转移.CO2的反对称伸缩模的最高振动能级为v=4.化学反应与能量转移的速率之比大约为10.  相似文献   

17.
用三维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了HNCO分子在210 nm光解下的光解动力学.得到了光解产物CO在不同转动态的角分布和平动能分布.结果表明,HNCO分子在210 nm光解的主要通道是产生NH(a1¢)+CO(X1§+)的通道;碎片CO具有很高的转动激发,而NH的转动激发很小,约50%可资用能转化为平动能,该通道解离能确定为42738 cm?1;解离各向异性参数ˉ 最小为?0.75,且随着NH转动激发增大.该研究首次实验上证实了HNCO分子的快速、直接解离过程.ˉ值随NH的转动变化可以用经典碰撞模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利用泵浦-检测方法,在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Cs(6D5/2)与H2反应碰撞传能过程.利用激光感应荧光(LIF)光谱技术,确定了CsH[X1∑+(v,J)]振转能级上的布居分布,转动态分布与热统计分布基本一致.Cs激发态原子密度由激光能量吸收得到.记录A1∑+(v',J+1)→X1∑+(v,J)的时间分辨荧光,从荧光强度的对数值给出的直线斜率确定(v',J+1)→(v,J)的自然辐射率,结合(v,J)→(v',J+1)吸收系数的测量,得到反应生成物CsH[x1∑+(v,J)]态的分子密度.由速率方程分析,给出反应截面σ(v,J),对J求和,得到σ(v)[10-16 cm2单位]分别为(0.64士0.19)(v=0)和(0.58士0.17)(v=1).  相似文献   

19.
激发态Cs2和H2的电子-振转能级的碰撞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ARS)探测技术, 研究了激发态Cs2与H2间的电子-振转能级的碰撞转移。用波长为532 nm和中心波长为716 nm的两束激光同时聚焦到样品池中, 扫描CARS谱确认了H2分子的S支(△v =1, △J=2)仅在v=1, J=4,5及v=2, J=3,4能级上有布居, 用n1、n2、n3、n4分别表示(2,4)、(2,3)、(1,4)及(1,5)上的粒子数密度。从CARS线的峰值得到n2/n1、n3/n1、n4/n1分别为6.34±1.27、3.66±0.73和1.45±0.29。转移能配置到振动、转动和平动的比例分别为0.44、0.06和0.50, 能量主要分配在振动和平动上。在T=523 K和PH2=2.5×103 Pa条件下, 通过求解速率方程组和对时间分辨CARS线轮廓的分析, 得到碰撞转移速率系数k1=(6.0±1.2)×10-14 cm-3s-1和k2=(4.0±0.8)×10-13cm-3 s-1。  相似文献   

20.
CO三重带系d^3Δ-α^3∏(4,0)和(5,0)带激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外差磁旋转浓度调制激光光谱技术属于一种高灵敏度的吸收光谱测量方法,可以用于瞬态分子和激发态分子光谱的检测。采用这种技术分别在16400~16650cm^-1和17450~17750cm^-1波段内直接观测到CO三重带系d^3△←α^3∏(4,0)(5,0)振转吸收光谱。这种跃迁的上态d^3△1(v=4),d^3△2(v=4),d^3△1(v=5)分别与A^1∏(v=0),D^1△(v=0)和A^1∏(v=1)态存在微扰相互作用。通过对所测量到的CO三重带系(4,0)(5,0)振转谱带作了包含微扰相互作用在内的分析,获得了上态d^3△(v=4,5)的精确的分子转动光谱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