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俞翔  于婷 《山西建筑》2008,34(18):63-64
通过对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回顾,从中国城市现在所处的发展状态与美国的差别进行分析,对中国城市是否进入郊区化阶段这一争论焦点进行透析,以期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2.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如勇 《城市开发》2000,(10):20-22
毫无疑问 ,中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这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主流。与此同时 ,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股与城市化相反的逆流———逆城市化和郊区化。与城市化的浩大潮流相比 ,逆城市化和郊区化这股逆流可说是涓涓细流 ,力量十分弱小 ,但其趋势是明显的。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现代化过程和经验来看 ,它对社会诸多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 ,尤其对房地产业来说 ,城市郊区化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是与“逆城市化”(Counter-urban ization)现象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城市郊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郊区化在西方国家的发生过程已经有基本固定的模式,国外学者对郊区化的研究能够在概念上统一起来;国内的“郊区化”研究必须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从概念定义到模式过程都不可能照搬国外成果,因此在一些基础认识上还没有实现必要的一致。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郊区化研究的成果,尤其重点考察了现有国情下有关“郊区化”的一些重要概念。结合目前同样是热点的城市空间发展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如果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郊区化的概念,我国的郊区化实际上是城市发展从集中到扩散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城市与其郊区共同发展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4.
方亮 《城市开发》2002,(8):24-27
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是现代城市地域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是城市发展的新趋向,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城市郊区化的进程。特别是在二战后,西方国家郊区化进程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由单核心转向多核心结构。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向郊区扩张的趋势日益增进。我国城市郊区化面临的问题由此越来越凸现出来、作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郊区化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郊区化状况的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城市发展应采取适度郊区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外城市郊区化发展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市区里由内向外、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人口、企事业单位大量向外迁移,推进城市向郊区发展,形成一种城市由集中化向分散化扩展的现象。中外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异同 中外城市郊区化的共同点。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实施城市郊区化所带来的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其作用还基本相似。一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郊区化要因势利导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周一星 《城市规划》1999,23(4):13-17
从对郊区化的现象、概念、机制、利弊的认识、分析与研究入手,阐明了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我国大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对策,即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7.
美国城市郊区化开始于19世纪后期,上世纪20年代形成趋势,二战后进入大规模扩展阶段.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一种表现方式,其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最为显著的是由于郊区化的大发展所引发的城市社会空间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8.
美国城市郊区化开始于19世纪后期,上世纪20年代形成趋势,二战后进入大规模扩展阶段。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一种表现方式,其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最为显著的是由于郊区化的大发展所引发的城市社会空间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对比中美城市郊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郊区化在时间顺序, 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和空间结构方面差异显著美国郊区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中心城区的制造业与人口衰落的过程中国郊区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亟需发挥城市规划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城市郊区化研究述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郊区化的系统分析始于周世纪50年代.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浪潮与成因机制、郊区化的若干定量度量方法及人口郊区化和就业郊区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从郊区化的概念出发 ,就郊区化的宏观背景、表现特征和动力机制对中外郊区化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部分原因 ,从而阐述了我国郊区化的特色 ;最后提出了郊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产业用地等要素向郊区转移,城市发展进入郊区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租金的上涨,城市郊区出现以大片办公建筑为主的产业园区。文章以南京软件产业集聚区为例,分析对比国内外城市郊区化背景下产业园的规划案例,指出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芳 《现代城市研究》2005,20(11):66-68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居住 郊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但我国的居住 郊区化具有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一些特征。 我国的居住郊区化异变是指居住在郊区的人口 已由最初的中高收入阶层变为中低收入阶层, 这种异变所带来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何缓解和 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非常 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新商业空间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述中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新商业空间的概念,着重论述了其内涵和形成机制。新商业空间是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新商业业态发展演化而出现的,将对城市商业空间和城市功能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往往成为新城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北京郊区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郊区化的已有研究基本上都局限在对人口和工业的离心扩散进行总体分析,而在城市各个功能区对郊区化的影响方面尚未涉足.利用实际调查和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北京郊区化的影响内容和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位于远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居住环境等城市一般郊区所不具有的条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郊区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区位竞争力较强的郊区化企业和居民,促进了城市的远域郊区化和郊区化的空间分异.因此,在郊区化背景下,应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促进其与城市的整合发展.同时还应充分关注和研究我国郊区化的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16.
墟市是岭南地区城镇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化现象。明清逐步发展起来的墟市,带动了岭南近代城乡集镇化的发展。本文在粤中台山墟市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在华侨力量推动下的台山近代墟市的发展,及其集镇化演变的过程。并通过侨墟的这一独特案例的研究,探究作为岭南侨乡文化代表的台山及其近代城镇格局在近代岭南城乡形成与发展中的基层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new millennium signified a new phase in the development zone-oriented suburbanization of China. Spurred by a new round of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development zones in many large cities face a need for enormous transformations and re-development. These areas have often been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concept of “edge cities”, although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is “imported” concept, in practice, bears little resemblance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tendencies in China. Taking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edge urban formation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identifies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ept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rawing upon a case study of Nansha in Guangzhou, the unique paths and underlying dynamics driving these transformations are revealed.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edge urban areas are being transformed from mono-function development zones into new fully functional cities. A city in China like Nansha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both state interventions and local actions in boosting the polycentric economies of large city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9.
谢守红  宁越敏 《城市规划》2003,27(11):24-29,38
利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对广州市总人口、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变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自 1 980年代以来 ,广州一直处于城市化和郊区化并存的阶段 :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使都市区的总人口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从 1 990年代起中心城区的人口出现较明显的郊区化。这一现象是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空间表现 ,体现了转型时期中国都市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