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生产工艺改进 早期采用溶液法生产氯化聚氯乙烯(CPVC),以氯仿和四氯化碳为溶剂,溶解PVC后进行氯化反应.后改用悬浮(分散)氯化,在溶胀剂(如氯仿)存在下,将PVC分散在水中,用大量过剩氯气在较低温度(低于60℃)和紫外线照射下进行氯化.悬浮氯化生产CPVC的溶解性能较差,但热稳定性好.水相法生产CPVC有不同的工艺.  相似文献   

2.
氯化聚氯乙烯的加工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PVC后氯化的产物。其目的在于提高PVC的耐热性。CPVC除耐热性提高外,还保持了PVC原有的优点(如良好的耐药品性、耐候性、电绝缘性等),具有更高的刚性及难燃性。关于CPVC的性能、物性测试、应用及加工前已作过报导(见《聚氯乙烯》1982,2,32—38)。本文在前次报导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外有关CPVC加工及应用的文献,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国文  何丽蓉  张未星 《塑料工业》2012,40(9):26-29,56
采用水相悬浮法氯化的一种新工艺以大摩尔质量的SG3型国产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原料,制备高摩尔质量和高氯含量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CPVC摩尔质量和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后产品CPVC的数均摩尔质量Mn和重均摩尔质量Mw值分别为93 174 g/mol和196 153 g/mol,分别大于PVC的88 487 g/mol和186 607 g/mol;在PVC与盐酸溶液固液比25%,反应温度60℃,1,2-二氯乙烷与PVC质量比0.5,偶氮二异丁腈和紫外光双引发,氯气流量0.4 L/min条件下,产品CPVC氯含量最高可达70.86%。该工艺下SG3型PVC树脂可成功氯化,氯化过程分子链没有发生断裂,氯化效率好,达到国外专用PVC树脂的氯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将PVC经后氯化而得到的重要改性品种(氯含量由原来的56.7%提高到65%左右),改性的目的在于提高PVC的耐热性(其使用温度比PVC高35~40℃)。本文综述了CPVC的性能、加工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氯化聚氯乙烯(CPVC)共混改性的研究状况,重点综述了CPVC/聚氯乙烯(PVC)、C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CPV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CPVC/丙烯酸酯共聚物(ACR)、CPVC/氯化聚乙烯(CPE)、CPVC氯化接枝改性等几种共混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一、氯化聚氯乙烯的性能 大多数商品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白色的粉末或颗粒,其含氯量在62~67%(重量)左右,由于CPVC与PVC相比含氯量进一步提高(由原来的56.7%提高到65%左右)表现出和PVC不同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氯乙烯(CPVC-g-MAH),得到了接枝率达2.91 %的CPVC-g-MAH,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探讨了聚氯乙烯(PVC)/CPVC-g-MAH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与PVC/氯化聚氯乙烯(CPVC)共混物进行对比以观察改性效果。结果表明,CPVC-g-MAH的热性能较CPVC有较大提高;PVC/CPVC-g-MAH共混物的冲击性能比PVC/CPVC共混物有所提高,而平衡转矩有所降低,说明CPVC-g-MAH相比于CPVC对PVC共混物加工性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张智永 《聚氯乙烯》2011,39(8):45-45
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是目前国内较为热门的树脂,其较普通PVC树脂在耐热性能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耐酸碱性能也优于普通PVC。CPVC树脂的氯化方式一般有3种:最早使用的是溶液法,由于溶液法使用的有机溶剂较多,这种方式已经被淘汰;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水相悬浮法,国际上也大都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添加剂,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氯乙烯(PVC)/CPVC共混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混比为3∶7时,PVC/CPVC共混膜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改性膜M_(3/7)在p H值为0的盐酸、硫酸和硝酸溶液中分别浸泡20 d后,膜的通量没有明显的增大,膜的断裂强度保持率在89%,膜M_(3/7)连续10 d过滤含聚乙二醇20000的酸液,膜的截留率保持稳定,且没有明显的下降。相比未改性膜M_(PVC),改性膜表现出较好的耐酸性能。相同pH值的硝酸对膜具有更强的腐蚀性。  相似文献   

10.
CPVC/PVC与CPVC/ABS合金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用量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PVC、CPVC/ABS合金最低塑化温度Tmin、塑化时间t、平衡扭矩TQ等加工性能以及体系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合金的耐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PVC、ABS用量的增加,CPVC/PVC、CPVC/ABS合金的Tmin、t和TQ降低,而体系的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特性及应用领域,针对国产CPVC树脂性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分析了国内CPVC主要生产单位的研究现状,指出影响CPVC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氯化专用PVC树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在国外,氯化聚氯乙烯(CPVC)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其它部门,用来制造中央供热的管道系统。CPVC管适用于温度达100℃的液体的输送,因此它可代替贵重的有色金属 CPVC对于化学溶液特别是强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在提高温度的情况下比聚氯乙烯(PVC)好。CPVC不燃,热导性和吸湿性低,热稳定性高,它的制件易粘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江苏东台生产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PVC进一步氯化的产物,它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热、绝缘和阻燃筹特性。最近江苏东台林业化工厂采用水相悬浮氯化法生产的CPVC通过了江苏省石化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4.
沧州元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板材及管材专用料,近日实现工业化生产。经检测,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要求,完全符合国际质量标准。氯化聚氯乙烯氯含量通常比聚氯乙烯(PVC)高10%以  相似文献   

15.
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与市场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林祥  唐霞 《氯碱工业》2001,1(4):26-28
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的国内外应用、生产工艺、市场现状,国内使用的PVC若有1%用CPVC代替,国内CPVC需求量将达到2万t/a,因此氯化聚氯乙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氯化聚氯乙烯是氯碱厂吃氯的下游产品,生产CPVC既可充分利用现有的PVC生产装置,又可充分发挥烧碱装置的生产能力,因此氯化聚氯乙烯是国内氯碱厂可以大力开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氯化聚氯乙烯及其高性能化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郑丽艳  王志君 《聚氯乙烯》1997,(4):58-63,41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PVC重要的改性品种。含氟量为61~68%,制备方法按氯化工艺分为溶液法、水相悬浮法和气固相法。因CPVC熔融粘度高,加工困难,应用受限制。近年来,国外在CPVC的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及新型稳定剂的研究上,对改善CPVC加工性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并通过与其他聚合物的合金化技术,改善CPVC加工流动性,提高抗冲性。目前,CPVC在我国市场还很小,应积极组织力量,加强CPVC稳定剂年攻性剂的研究,CPVC必将具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7.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不久前开发成功了用SC—7型(SC—5型)聚氯乙烯树脂(PVC)与液氯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引发水相悬浮法生产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在聚氯乙烯(PVC)进行氯化反应的同时接枝上各种不同单体.从而制备改性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研究了PVC固相法氯化原位接枝St的规律,讨论了单体苯乙烯(St)加入量、氯含量对产物物理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量为10份时,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明显高于空白CPVC的屈服强度,但维卡软化点降低;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和维卡软化点均随氟含量增加而增大;St的加入量适当,可以同时提高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和冲击性能,降低熔体粘度。  相似文献   

19.
选择氯化聚氯乙烯(CPVC)、聚氯乙烯(PVC)为主体材料,研究了PVC/CPVC共混比、填料品种及用量等对PVC/CPVC合金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PVC/CPVC合金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PVC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脱HCl反应,PVC常用的铅盐稳定剂、有机锡类稳定剂均适于CPVC体系,且铅盐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要优于有机锡类稳定剂。当m(PVC)∶m(CPVC)从100∶0向70∶30变化时,随着CPVC含量的增多,PVC/CPVC二元合金体系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最大弯曲正应力分别为1.82 MPa和0.45 MPa)等均呈递增趋势,而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出现递减趋势。在填料用量为5份时,PVC/CPVC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以选用活性碳酸钙(CaCO3)为最佳。随着活性CaCO3用量的增加,PVC/CPVC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活性CaCO3用量的变化对冲击强度几乎无影响。当活性CaCO3用量超过10份时,PVC/CPVC合金的热变形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20.
水相悬浮法生产氯化聚氯乙烯(CPVC)时,氯化速度和氯化均匀性取决于Cl2在聚氯乙烯(PVC)颗粒中的扩散程度,因而需要有能满足氯化要求的PVC专用树脂。采用以聚乙烯醇(PVA)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的复合分散剂,考察Spa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链转移剂等对PVC颗粒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PVC树脂增塑剂吸收率、平均粒径和比表面积增大,粒径分布变窄,而表观密度下降;随着链转移剂的加入,PVC树脂增塑剂吸收率、平均粒径和表观密度都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