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肾移植3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990~2005年间326例次肾移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受者1、3、5年的人、肾存活率;肾移植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影响受者再次移植存活率的因素;HLA抗原/基因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结果(1)自1990年使用环孢素A(CsA)后1年人、肾存活率(人、肾均存活)为86.33%,3年为80.26%,5年为66..34%;(2)5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102例,1年移植肾存活率83.44%,1年人存活率85.43%;(3)肾移植术后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占死亡原因的50.7%,感染占病死率的13.5%;(4)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5%。(5)良好的HLA供受者配型可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利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51例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为开展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2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接受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51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3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结果 51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例术后7个月因骨髓抑制、重症感染自动出院后死亡.人/肾1a存活率为98.07%;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1例因术后5月多囊肾破裂大出血死亡,3例在术后1a内因重症肺部感染死亡,人/肾1a存活率87.10%.结论 2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a存活率等指标上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术前准备充分,配型好,术后并发症少,人/肾存活率高,肾脏来源较为广泛,为肾脏衰竭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启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1):904-905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所有供者术后7~10d出院,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受者术后随访至2008年6月,人/移植肾存活率为100%。结论周全的术前用物准备及密切的术中配合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2 200例次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1908例(2200例次)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方法 总结1985年以后人、肾1年、3年、5年的存活率;肾移植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影响患者再移植存活率的因素;HLA-抗原/基因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结果 (1)自1985年临床使用环孢素A(CSA)后,其1年人、肾存活率为87.3%,3年人、肾存活率为80.2%,5年人、肾存活率为67.0%.(2)5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302例,术后1年移植肾存活率8.4%(252/302),1年人存活率8534%(258/302).(3)肾移植术后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占死亡原因的50.7%,感染占死亡率的13.5%(4)。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 的发病率为1.5%(23/1580)。(5)肝损害患者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6)良好的HLA供-受者配型可以减少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在HLA抗原不配合的情况下,受者应尽量选择不具有免疫原性抗原/基因的供肾移植。(8)对于慢性排斥应应采取综合方法进行治疗。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再次移植肾存活率的各种因素,提高再次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 对39例再次肾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次肾移植术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显著低于初次肾移植(分别为76.5%、64.2%、56.5%和87.1%、75.1%、68.2%, P<0.05);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PRA阴性受者,使用抗体诱导治疗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未用抗体诱导治疗患者.是否切除失功肾对再次移植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再次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首次移植.个体高免疫状态是再次肾移植的危险因素,必须更加严格地进行组织配型,进行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再次移植肾的存活.如没有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不主张切除原移植肾.  相似文献   

6.
因各种不可回逆的肾脏疾病而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都可考虑作肾移植.肾移植手术主要是将移植肾的动脉与受者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移植肾的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吻合,移植肾的输尿管与受者膀胱或输尿管吻合.通常无并发症的肾移植手术比较简单,并且大部分患者在术前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已使病情趋于稳定,贫血也因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有所改善,所以一般不需要在术中输血.移植后如无并发症也不需要输血.输血与肾侈植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应用术前输血以减少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肾的存活.自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广泛应用后,对肾移植前输血的价值又有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9例同种异体肾移植,1例胰肾联合移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供受者之间配型以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结果人肾存活率95%/95%,19例恢复工作,1例死亡,未出现外科并发症,术后4例出现加速排斥反应,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高质量的供肾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严格的HLA配型和术后合理用药是提高长期存活的关键;免疫抑制剂合理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剂量巴利昔单抗、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性分析28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124例,达利珠单抗诱导80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治疗。对不同组受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及术后肾功能恢复、移植受者/肾存活率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巴利昔单抗组与达利珠单抗组的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1年的移植受者/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巴利昔单抗组与达利珠单抗组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临床应用双剂量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抗体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遵守适应证和禁忌证,采取个体化的免疫诱导疗法,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受者/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1992年12月~1996年4月的五年间共完成同种异体肾脏移植13例次,从本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显示:①高质量的取肾与植肾手术是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提高存活率的关键,②严格选择供、受者和充分术前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肾移植近期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细胞病毒(CMV)是肾移植术后最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可能导致的直接影响如CMV肺炎、肠炎及肝炎等为人熟知;而对肾移植受者的间接影响多被低估,包括移植肾排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和二次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移植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淋巴细胞增生病(PTLD)以及人、肾存活率下降等.肾移植受者术前透析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会显著增加CMV感染途径及感染风险,使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被重新激活的可能性增加,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肾移植受者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对于CMV感染的防治策略,目前倾向采用早期优先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合理血药浓度。方法 收集2000年3月~2018年1月首次肾移植的68例ADPKD患者和68名性别、年龄和移植日期相匹配的其他肾移植受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人、肾存活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差异。同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道感染将ADPKD患者分为泌尿道感染组与非泌尿道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差异。结果 ADPKD组与对照组患者1、5、10年移植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6.6%、94.1%、90.6%和96.0%、93.9%、93.9%;ADPKD组与对照组患者肾存活率分别为95.2%、90.8%、79.0%和96.0%、87.2%、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胃肠道症状、心血管事件、肺部感染以及肿瘤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月,ADPKD组比对照组的他克莫司、霉酚酸血药谷浓度更低(P<0.05);ADPKD组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且在ADPKD中泌尿道感染组较非泌尿道感染组的霉酚酸血药谷浓度要高(P<0.05)。结论 ADPKD患者移植术后长期维持需要的免疫抑制浓度可能要低于其他肾移植患者,且较高剂量的霉酚酸血药谷浓度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肾移植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肾移植术后感染的治愈率及改善受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肾移植术后感染入我院的124名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免疫抑制方案、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资料。重点分析肾移植术后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肺炎及细菌耐药性。结果:①124名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共发生166次感染,16人至少发生2次感染(16.8%)。②84例肾移植术后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发生于术后2~6月。40例病原学诊断明确(46.4%),细菌感染最为常见(35%),其后依次为混合感染(22.5%)、巨细胞病毒感染(20%)。③术后2~6月为重症肺部感染的高发时间段。10例病原体诊断明确(58.82%),细菌感染4例(23.53%),混合感染3例(17.65%),真菌感染2例(11.77%)。结论:呼吸道及泌尿道为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常见部位,肾移植术后感染最常发生于术后2~6月,不同时期肺炎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分离病原体以细菌为主,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3.
预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移植前预致敏状态对移植肾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 175例次再次肾移植的 1、2、3年移植肾存活率 ,及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群体反应抗体 (PRA )水平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再次移植 1、2、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 6 0 .2 %、48.5 %和 34 .4% ,明显低于首次移植的 82 .7%、71.8%和 5 0 .6 %。在近 3年32 0例淋巴毒交叉配型结果 (CDC)≤ 5 %的患者中 ,有 40例患者血清的 PRA≥ 5 0 % ,其中 14例为首次移植 ,移植肾的一年存活率为 79.5 % ,2 6例为再次移植 ,存活率为 6 1.5 % (P<0 .0 5 )。而 2 80例血清 PRA <5 0 %的患者移植肾一年存活率 ,首次移植者为 89.3% ,再次移植者为 79.2 % (P<0 .0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移植前患者的 PRA水平以及再次移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适合国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法  4 5 3例肾移植受者按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分成国产环孢素A(CyclosporineA ,CsA)组和他克莫司 (Tarclolimus,FK5 0 6 )组 ,并将两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FK5 0 6组肝炎携带受者及高危移植受者多于CsA组 (P <0 0 0 1) ;两组病例在年龄、男女比例、体重、住院时间、术后第 10天血肌酐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sA组治疗费用低于FK5 0 6组 (P <0 0 0 1)。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国产CsA疗效好、费用低 ;肝炎携带受者及高危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FK5 0 6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支与多支移植肾供肾动脉的移植效果.方法 根据供肾动脉的支数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支肾动脉组(251例);B组为2支肾动脉组(12例),但有1支动脉直径<2 mm或估计供血区域<10%.将该动脉结扎(上极动脉);C组为2支或2支以上肾动脉组(35例).分别观察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肾功能情况.结果 A、B两组的手术时间较C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的失血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的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有7.6%(19/251)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有2例出现肾功延迟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7%(2/12);C组有11.4%(4/35)出现并发症.术后各组1年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支与多支移植肾供肾动脉组之间比较,除手术时间略长外,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情况、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提高血管重建吻合技术是减少多支供肾动脉术后并发症,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肾移植的经验.以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总结8例肾移植经验,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的防治、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1、3年人、肾存活率100%。8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已重返工作岗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供肾质量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给药和长期随访是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回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内)肺部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肝移植术后与肺部并发症(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有34例患者合并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9.4%。最常见为胸腔积液(n=26,53.1%),其后依次为肺部感染(n=8,16.3%)、肺不张(n=6,12.3%)、急性呼吸功能衰竭(n=5,10.2%)、肺水肿(n=2,4.1%)。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病例相比,发生者组的死亡率明显偏高(P=0.048),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延长(P=0.042),术后第1天的凝血功能较差(P=0.023)。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仅3例需行引流术,其他均自愈。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肝移植术后的早期肺部并发症对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影响及术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6例肾移植受体的术前CMV感染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情况,根据术前有无CMV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CMV感染组肾移植受体根据有无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同时检测35例正常健康者CMV结果.采用检测CMV-PP65抗原诊断CMV感染.结果术前CMV感染率肾移植受体为63.8%(74/116)高于正常健康者14.3%(5/35).术后发生CMV感染或CMV病非治疗组为5例(15.6%)高于治疗组1例(2.4%).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术前CMV感染组为14例(18.9%)高于非感染组2例(4.8%).术后发生AR治疗组为4例(9.5%)低于非治疗组10例(31.3%).结论肾移植受体术前CMV感染发生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发生率.术前CMV感染的肾移植受体术后AR发生率高于非感染者.对术前CMV感染患者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肺移植受体的选择及术后内科常见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如何合理选择肺移植受者并及时治疗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该组32例单、双肺、心肺联合移植受者选择的合理性和分析术后内科并发症。结果32例肺移植受者成活21例,死亡11例。结论合理选择单、双肺移植受者,及时治疗术后内科并发症,是单、双肺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2剂Simulect和5剂Zenapax在肾移植中诱导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近、远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4月~2001年4月首次肾移植患者102例,分成Simulect组(54例)和Zenapax组(48例),在三联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环孢素A/FK506、骁悉、皮质激素)加用Simulect(术前2h和术后第4天分别予20mg静滴)或Zenapax(1mg.kg-1.d-1,最大剂量100mg,首剂术前2h,此后每2周1剂,共5剂)。观察术后3个月内肾功、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肾小管坏死情况;术后5年内肾功、排斥反应、并发症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内AR发生率明显降低(Simulect组:14.8%;Zenapax组:14.6%);首次AR发生时间延迟;激素治疗对大部分AR有效;5年内再次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3%(Simulect组)和6.3%(Zenapax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明显加快,早期及远期肾功能良好。未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仅2例DGF。5年内,感染、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等未见增加。5年人/肾存活良好,均达95%以上。结论2剂Simulect和5剂Zenapax预防肾移植术后AR的效果好、安全性高,有利于早期肾功能恢复和远期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