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大戟科三宝木属植物长序三宝木Trigonostemon howii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长序三宝木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1)、松脂醇(2)、落叶松树脂醇(3)、8-羟基松脂醇(4)、蛇菰脂醛素(5)、咖啡酸乙酯(6)、阿魏酸乙酯(7)和对羟基苯乙酮(8)。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8为酚酸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序三宝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研究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的化学成分。通过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葫芦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1),槲皮素(2),香草酸(3),葫芦茶苷(4),顺式葫芦茶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7),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原儿茶酸(10)。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 L.)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根皮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nomontine(山番荔枝辛,1)、methoxyannomontine(2)、Isohemigossylic acid lactone-2-methyl ether(3)、1-(4'-Met hoxybenzyl)-5,6,7-trimethoxyisoquinoli(4)、thalimicrinone(5)、liriodenine(鹅掌楸碱,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狭瓣鹰爪花Artabotrys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进行对照,鉴定了从狭瓣鹰爪花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litseachromolaevane A(2)、liguducin A(3)、1β-hydroxy-4(15),5E,10(14)-germacratriene(4)、(9E,11Z)14-hydroxyoctadecan-9,11-dienoic acid(5)和benzyl benzoate(6)。其中化合物1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4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化合物6为芳酸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型和分析型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对五味子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从五味子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鉴定化合物为五味子醇甲(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五味子甲素(化合物3)、柠檬酸双甲酯(化合物4)、柠檬酸单甲酯(化合物5)、五味子酯丙(化合物6)、Schinlignan E(化合物7),当归酰戈米辛H(化合物8)。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老鼠簕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benzoxazolinone(1),4-hydroxy-benzoxazolinone-2(3H)-one(2),benzoxazolinone-2(3H)-one(3),4-O-β-D-glucopyranosyl-benzoxazolinone-2(3H)-one(4),benzoxazolinone-2(3H)-one(5),4-hydroxy-3,5-dimethoxybenzoic acid(6),erigeside C(7),glucosyringic acid(8),(2R)-2-O-β-D-glucopyranosyl-2H-1,4-benzoxazin-3(4H)-one(9),7-chloro-(2R)-2-O-β-D-glucopyranosyl-2H-1,4-benzoxazin-3(4H)-one(10),(2R)-2-O-β-D-glucopyranosyl-5-hydroxy-2H-1,4-benzoxazin-3(4H)-one(11)。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西沙掘海绵Dysidea frag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ODS)、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柱色谱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掘海绵D.fragilis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methyl(2Z,6R,8R,9E)-3,6-epoxy-4,6,8-triethyl-2,4,9-dodecatrienoate(4)、5,5’-diisobutoxy-2,2’-bifuran(5)、5,8-epidioxy-cholest-6-en-3b-ol(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6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对潺槁树根皮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潺槁树根皮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依次鉴定为:N-methylcoclaurine N-oxide (1)、(E)-N-formyllaurolitsine (2)、(E)-N-formyllaurolitsine (3)、Thalifoline (4)、Maculosidine (5)、吴茱萸春(6)、Pteleine (7)、乌药碱(8)、波尔定碱(9)、新木姜子碱(10)。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鹿茸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鹿茸草用95%的乙醇提取,提取物依次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再经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鹿茸草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胆甾醇(1)、芹菜素(2)、木犀草素(3)。结论:此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产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将茯苓干燥粉末进行水蒸气回流提取,浓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将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物经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解析及确定。结果表明:从茯苓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茯苓新酸B(2)、茯苓新酸G(3)、Poriacosones A(4)3-氢化-松苓酸(5)和依布里酸(6)。经查阅文献可知,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现在色谱分离技术对大戟科三宝木属植物异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异叶三宝木枝叶8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1)、9,10-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2)、blumenol A(3)、4,5-dihydroblumenol A(4)、dehydrovomifoliol(5)、3-hydroxy-β-ionone(6)、sarmentol F(7)和5,12-epoxy-9-hydroxy-7-megastigmen-3-one(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宝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露兜树科露兜树属植物露兜簕(Pandanus tectorius)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从露兜簕果实8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中,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松柏醛(2)、咖啡酸甲酯(3)、阿魏酸(4)、对羟基苯甲醛(5)、丁香醛(6)、原儿茶酸(7)、二十六烷酸(8)。化合物1~8为首次从露兜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种柱色谱结合重结晶对七指蕨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7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β-D-呋喃果糖基(2→5)-吡喃果糖苷(1),甲基-α-D-呋喃果糖苷(2),5-羟基-2-羟甲基吡啶(3),对甲氧基苯甲酸(4),甲氧基苯甲酸(5),3,4-二羟基苯乙醇(6),3-羟基丙酸(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七指蕨科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番荔枝科(Annonaceae)皂帽花属(Dasymaschalon)植物喙果皂帽花(Dasymaschalon rostratum)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喙果皂帽花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1),methyl3,4-dihydroxybenzoate(2),香草酸甲酯(3),methyl syringate(4),syringic acid(5),4-羟基苯甲酸(6),3,4,5-trimethoxyphenol(7),3,4-dihydroxybenzoic acid ethyl ether(8),(R)3-hydroxy-3-phenylpropionate(9),3-phenylpropionic acid(10),benzyl 3-methoxybenzoate(11)。化合物9~11为首次从皂帽花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喙果皂帽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大戟科白饭树属植物白饭树(Flueggea viros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白饭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securitinine(1)、phyllanthidine(2)、4-epiphyllanthine(3)、epibubbiadine(4)、(+)-松脂酚(5)、8α-羟基松脂酚(6)、龙胆酸(7)和原儿茶酸(8)。化合物5~8为首次从白饭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对苗药虎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虎耳草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虎耳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鼠李糖苷(1),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木糖-(1→2)-β-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5)。为该药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一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YK-7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肿瘤活性测定。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核磁与质谱数据分析结合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α,8α-过氧-(22E,22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Ⅰ)、(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Ⅱ)、环(脯-色)二肽(Ⅲ)、环(苯丙-丝)二肽(Ⅳ)、4,8-二羟基-α-四氢萘酮(Ⅴ)、苔黑酚(Ⅵ)、苔黑酚羧酸(Ⅶ)、原儿茶酸(Ⅷ)、2-acetylamino-3,5,14-trihydroxyicos-6-en-4-olide(Ⅸ)、1-单亚油酸甘油酯(Ⅹ)。其中,化合物Ⅸ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Ⅱ、Ⅶ、Ⅷ、Ⅹ从曲霉属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从该种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Ⅸ对选定的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洋稀有放线菌Actinomadura sp.SCSIO 4388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ODS反相硅胶中压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核磁13C NMR、1H NMR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已发表文献数据来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菌株Actinomadura sp.SCSIO 4388的发酵液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Z,6E)-1-N-甲基-3-苯亚甲基-6-亚异丁基-2,5-二酮哌嗪(1),(3Z,6E)-1-N-甲基-3-苯亚甲基-6-(2S-甲基-3-羟亚异丙基)-2,5-二酮哌嗪(2),环(4-羟基-L-脯-L-苯丙)二肽(3),环(甘-L-亮)二肽(4),二羧酸吡咯(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 sp.SCSIO 4388中分离发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MPLC、HPLC、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从山橙属植物川山橙中分离鉴定生物碱化合物15个。分别鉴定为分别为Melaxilline A(1),epimeloscine(2),scandine(3),epimeloscine N_4-oxide(4),scandine N_4-oxide(5),meloscandonine(6),11-methoxytabersonine(7),kopsinine(8),venalstonine(9),kopsiloscine G(10),venalstonidine(11),vindolinine(12),condylocarpine(13),scandomelonine(14)和episcandomelonine(15)。其中生物碱1、4、5、10、13、14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钩枝藤科钩枝藤属植物钩枝藤(Ancistrocladus tectorius)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白饭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中,分别鉴定为hamatine(1)、ancistrocline(2)、ancistrocladine(3)、ancistrotectorine(4)、木犀草素(5)、鼠李素(6)、7-甲氧基香豆素(7)和东莨菪内酯(8)。化合物5~8为首次从钩枝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