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通过对脲醛树脂反应机理的研究,,对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尿素加料工艺、pH值控制和添加剂的使用提出新见解.当摩尔比采用1∶1.1~1.3,尿素分三次添加,缩聚反应的pH值控制在4.4~5.0,用聚乙烯醇作添加剂,脲醛树脂胶的甲醛含量可降至0.8%以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小于2.5%的要求,胶液初黏力强、柔韧性好,各项指标均符合HG-1233-79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甲醛鞣山羊皮服装革中游离甲醛进行捕获研究,详细对比了胶原蛋白甲醛捕获剂、超支化聚合物甲醛捕获剂及前两者按照不同比例复配的甲醛捕获剂去除游离甲醛的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甲醛捕获剂的应用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胶原蛋白甲醛捕获剂用量为1%,捕获时间为4h时,游离甲醛去除率为75.8%;超支化聚合物甲醛捕获剂用量3%,捕获时间4h时,游离甲醛去除率为94.8%;最佳复配质量比例(胶原蛋白甲醛捕获剂:超支化聚合物甲醛捕获剂)为1∶1,用量为3%,捕获时间4h时,复配后甲醛捕获剂游离甲醛去除率为91.0%.  相似文献   

3.
以对氨基苯磺酸、苯酚、甲醛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性合成线路制备了具有助磨效果的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比例、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反应体系初始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助剂助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减水剂对石英、滑石和锆英石等陶瓷硬质原料具有比较明显的助磨效果,优于传统的工业助磨剂。较佳的制备工艺为:对氨基苯磺酸∶苯酚∶甲醛=1∶2∶9(摩尔比);反应初始pH值为8.0,对氨基苯磺酸浓度为0.4mol·L-1,反应时间为3.5h左右;反应温度为95℃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自制的油酸咪唑啉、月桂酸咪唑啉、苯甲酸咪唑啉季铵盐分别与丙炔醇(PRA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ETPMP)进行复配,利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得出最佳复配条件∶油酸咪唑啉季铵盐质量浓度60 mg/L,按照质量比1∶0.6加入DETPMP,最高缓蚀率可达到93.7%。并用极化曲线法考察了复配缓蚀剂在饱和CO_2油田水中的协同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节高岭土矿浆的pH值到8.5—9,使用6种分散剂单独或复配应用的方法,改变高岭土浆料的分散特性,提高粘浓度。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时,分散效果聚丙烯酸钠>萘磺酸钠>胶易素1>六偏磷酸钠>胶易素2>单宁酸;复配使用时,六偏磷酸钠与萘磺酸钠以质量比1∶1配合为最佳,可以将高岭土浆料粘浓度从69.7%提高至71.3%。  相似文献   

6.
从印染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快速降解甲醛的菌株并命名为W1,通过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初步鉴定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固定W1菌株进行降解甲醛的初步研究,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菌悬液添加量配制成不同的包埋载体,利用L9(33)正交试验对W1菌株降解甲醛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其甲醛降解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为(NH4)2SO4 2.4g/L,MgSO4·7H2O 0.2g/L,微量元素母液0.1mL,pH值9.0,30℃恒温培养,在此条件下甲醛48h内的降解率达80.3%.通过对甲醛降解菌W1固定化的研究,为生物法去除甲醛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尿素、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游离甲醛含量较低、耐水性能优良的脲醛-三聚氰胺甲醛复合树脂胶粘剂,研究了原料配比、加料方式、加料时间、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中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测定了产物的性能,结果发现,当n甲醛:n尿素:n三聚氰胺=1.8:1:0.35,温度为85℃,pH=9.5时,所合成的树脂游离甲醛含量较低,耐水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以顺丁烯二酸酐与丙烯酸在过硫酸钠引发下自由基加成聚合聚羧酸,再以聚羧酸与分散剂K复配无泡皂洗剂.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无泡皂洗剂的去浮色力,并对无泡皂洗剂与常规皂洗剂进行平行对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羧酸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顺丁烯二酸酐)∶m(丙烯酸)=1∶3、w(引发剂)=5%(对单体质量)、80℃反应2.5 h.无泡皂洗剂复配的最佳条件为m(聚羧酸)∶m(分散剂K)=50∶1.染色织物经无泡皂洗剂皂洗后,湿摩擦牢度为4级,pH值为6.  相似文献   

9.
脲醛-三聚氰胺甲醛复合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游离甲醛含量较低、耐水性能优良的脲醛-三聚氰胺甲醛复合树脂胶粘剂.研究了原料配比、加料方式、加料时间、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中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测定了产物的性能.结果发现,当n甲醛:n尿素:n三聚氰胺=1.8:1:0.35,温度为85 ℃,pH=9.5时,所合成的树脂游离甲醛含量较低,耐水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硫酸二甲酯中微量甲醛的含量。硫酸二甲酯样品经水解后,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发生衍生化反应,使甲醛转化为稳定的甲醛2,4-二硝基苯腙。以二氯甲烷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了缓冲液、pH值及不同水解条件水解硫酸二甲酯对样品中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分析条件。甲醛在10~25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相似文献   

11.
降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脲醛树脂反应机理的研究,对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尿素加料工艺、pH值控制和添加剂的使用提出新见解。当摩尔比采用1:1.1-1.3,尿素分三次添加,缩聚反应的pH值控制在4.4-5.0,用聚乙烯醇作添加剂,脲醛树脂胶的甲醛含量可降至0.8%以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小于2.5%的要求,胶液初黏力强、柔韧性好,各项指标均符合HG-1233-79标准。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用于水煤浆添加剂复配的水溶性的磺化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的合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反应分四步进行,羟甲基化、磺化、低pH缩合、高pH重排,反应及树脂产物受pH、温度、时间、料比(氨基/甲醛,氨基/磺化剂)的影响,测定了选择样品羟甲基化物、磺化物和树脂产物的红外波谱。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纤维素酶单独处理、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复配后进行苎麻生物酶脱胶及脱胶纤维强力影响因子组合优化实验,以苎麻残胶率和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度为判断依据。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按照纤维素酶∶甘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2∶1∶1的比例复配,复配酶总浓度为8g/L,55℃,0.2%EDTA,135min,浴比1∶15,pH7,摇床转速200r/min时,处理工艺较为理想,该处理后精干麻的残胶率最低为6.65%,断裂强力为44.4625cN;纤维断裂强度为5.2309cN/dTex。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锅法以二乙烯三胺、甲醛、亚磷酸为原料在盐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ETPMP). 对不同反应时间下合成的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的产物进行了电喷雾质谱分析. 通过质谱峰及实验和理论的同位素分析对产物中DETPMP的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二乙烯三胺、甲醛、亚磷酸按照摩尔比1∶10∶5,温度100~105 ℃,反应时间4 h可得到DETPMP百分含量较高的混合物. 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反应混合液进行处理得到钠盐(DETPMPS).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DETPMP和DETPMPS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1.51 g/L的钙离子溶液中加入10 mg/L DETPMPS,其阻垢率达到94.55%.  相似文献   

15.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丙二醇(PPG)为原料,采用多酚PP为阴离子扩链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阳离子扩链剂,制备出一种新型两性聚氨酯乳液(AWPU).用紫外光谱(UV)和红外光谱(FT-IR)对AWPU主组分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PP嵌入到聚氨酯主链上,并研究了不同配方下PP用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值下AWPU的电位与电导率.最后将AWPU乳液与甲醛标准溶液反应前后的甲醛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P用量的增加,AWPU的粒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pH等于6.6时,AWPU不显电性,电位为零且其等电区位于5.0~7.8,本实验制备的AWPU乳液有降低溶液中甲醛浓度的功能,在降低甲醛含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弱碱-弱酸-弱碱工艺,在传统一次加料反应的基础上,尿素与甲醛“分批加入,多点分段”控制反应过程,进行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减量化的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F/U物质的量比、羟甲基化温度、缩聚反应pH、改性剂、固化剂等对脲醛树脂胶粘剂游离甲醛含量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甲醛与尿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31;1,羟甲基化反应温度为95—98℃,聚合反应pH4.8—5.1时,可以合成游离甲醛含量在0.1%以下的脲醛树脂胶粘剂,最终使由脲醛树脂胶粘剂制得人造板的性能技术指标达到E0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甲醛、二甲胺为胺化试剂,通过对反相乳液中制得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St-g-AM)进行Mannich反应,得到阳离子化的乳液产品。对合成路线、醛胺缩合反应及Mannich反应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将甲醛与二甲胺进行反应,再与反相乳液中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反应的路线对反应更为有利。当n(酰胺基)∶n(甲醛)∶n(二甲胺)为1∶1∶1.2,反应温度为40~50℃,介质pH值为5~6,反应时间为3~4 h,胺化度可达到23.5%,产品的特性粘数达到960 mL/g,且产品的稳定性、溶解性都较好。通过Mannich反应制得的淀粉接枝共聚物的胺化产物是具有优良絮凝性能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18.
以甲醛、二甲胺为胺化试剂,通过对反相乳液中制得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St-g-AM)进行Mannich反应,得到阳离子化的乳液产品。对合成路线、醛胺缩合反应及Mannich反应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将甲醛与二甲胺进行反应,再与反相乳液中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反应的路线对反应更为有利。当n(酰胺基)∶n(甲醛)∶n(二甲胺)为1∶1∶1.2,反应温度为40-50℃,介质pH值为5-6,反应时间为3-4 h,胺化度可达到23.5%,产品的特性粘数达到960 mL/g,且产品的稳定性、溶解性都较好。通过Mannich反应制得的淀粉接枝共聚物的胺化产物是具有优良絮凝性能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以环己胺为交联剂,制备了改性的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并用于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絮凝沉降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改性絮凝剂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温度为85 ℃、n(双氰胺)/n(甲醛)/n(氯化铵)/n(环己胺)=1.00∶3.00∶0.50∶0.15、改性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脱色率可达到88.6%,双氰胺甲醛型改性脱色剂的脱色絮凝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为去除水产品中的甲醛,本文探讨了茶多酚对鱿鱼中甲醛去除率的影响。根据茶多酚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与甲醛的醛基发生羟醛缩合反应,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各个实验参数,考察茶多酚对鱿鱼中甲醛的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鱿鱼中甲醛去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当pH值为9时,加入适量的茶多酚溶液,于100℃水浴中加热60rain。在此条件下,茶多酚与鱿鱼中的甲醛能够充分反应,甲醛去除率可达85%~88%。该研究为有效去除水产品中的甲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