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十八胺、环氧氯丙烷、N-羟乙基吗啉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的开环反应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双(1-氯-N-羟乙基吗啉-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FTIR、1HNMR和13CNMR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环境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试仪测试了吗啉双季铵盐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作用。失重法结果表明:吗啉双季铵盐缓蚀剂在温度为45℃,质量浓度为0.4 g/L时,缓蚀率为91.32%;XPS结果表明,吗啉双季铵盐分子在钢片表面形成薄膜,薄膜的接触角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钢片表面的铺展程度逐渐减小,致密性越好,缓蚀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
以十八胺、环氧氯丙烷、N-羟乙基吗啉为原料,经过环氧氯丙烷的开环反应和季铵化反应合成双(1-氯-N-羟乙基吗啉鎓-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季铵盐。对其进行了FTIR、1HNMR和13CNMR结构表征, 并采用静态失重法、环境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测试仪分析了吗啉双季铵盐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经红外光谱与核磁表征合成目标产物;失重法结果表明,吗啉双季铵盐缓蚀剂在温度为45℃,质量浓度为0.4g/L时,缓蚀率较好;XPS结果表明吗啉双季铵盐分子在钢片表面形成薄膜,薄膜的接触角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钢片表面的铺展程度逐渐减小,致密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以地沟油水解产物混合脂肪酸和β-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环化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了1-(β-羟乙基)-2-混合脂肪基咪唑啉,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混合脂肪酸和β-羟乙基乙二胺的质量比10∶4.6,酰化时间5 h,环化温度250℃,环化时间6 h。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在5%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投药量100 mg/L、腐蚀时间6 h、温度60℃的实验条件下,碳钢的缓蚀率为95.43%,该缓蚀剂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缓蚀剂与金属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7):1400-1402
以地沟油水解产物混合脂肪酸和β-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环化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了1-(β-羟乙基)-2-混合脂肪基咪唑啉,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混合脂肪酸和β-羟乙基乙二胺的质量比10∶4.6,酰化时间5 h,环化温度250℃,环化时间6 h。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在5%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投药量100 mg/L、腐蚀时间6 h、温度60℃的实验条件下,碳钢的缓蚀率为95.43%,该缓蚀剂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缓蚀剂与金属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1):96-100
以对苯二甲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采用阶梯升温法合成了1.4-二(1'-胺乙基-2'-咪唑啉基)苯中间体,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中间体与硫脲高温重排反应合成了1.4-二(1'-硫氰铵基乙基-2'-咪唑啉基)苯的最优合成条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中间体与硫脲的摩尔比为1∶2.2,温度为150℃,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时间为4 h,产率为77.2%。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性能,静态失重缓蚀实验结果表明,在5%盐酸介质中,药剂用量为100 mg/L、酸性介质温度为60℃、腐蚀时间为6 h的实验条件下,对Q235钢缓蚀率为93.7%。电化学极化曲线测定结果表明,缓蚀剂是一种阴极型缓蚀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缓蚀剂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7,(1):96-100
以对苯二甲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采用阶梯升温法合成了1.4-二(1'-胺乙基-2'-咪唑啉基)苯中间体,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中间体与硫脲高温重排反应合成了1.4-二(1'-硫氰铵基乙基-2'-咪唑啉基)苯的最优合成条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中间体与硫脲的摩尔比为1∶2.2,温度为150℃,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时间为4 h,产率为77.2%。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性能,静态失重缓蚀实验结果表明,在5%盐酸介质中,药剂用量为100 mg/L、酸性介质温度为60℃、腐蚀时间为6 h的实验条件下,对Q235钢缓蚀率为93.7%。电化学极化曲线测定结果表明,缓蚀剂是一种阴极型缓蚀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缓蚀剂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7.
以十八胺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主要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对其进行IR、1H NMR、XRD表征。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同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稳泡性能。其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23 h、n(十八胺)∶n(环氧氯丙烷)=1∶2.02、反应温度70.15℃。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的CMC值为1.97×101H NMR、XRD表征。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同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稳泡性能。其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23 h、n(十八胺)∶n(环氧氯丙烷)=1∶2.02、反应温度70.15℃。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的CMC值为1.97×10(-3)mol/L,γ_(cmc)为34.61 mN/m,并具有良好的稳泡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十八胺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主要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对其进行IR、~1H NMR、XRD表征。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同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稳泡性能。其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23 h、n(十八胺)∶n(环氧氯丙烷)=1∶2.02、反应温度70.15℃。双(1-氯-2-羟丙基)正十八烷胺的CMC值为1.97×10~(-3)mol/L,γ_(cmc)为34.61 mN/m,并具有良好的稳泡性能。  相似文献   

9.
徐卫  崔鹏  窦焰 《安徽化工》2021,47(6):48-51,54
以哌嗪(PZ)、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为原料,以水为溶剂,PZ先与EO反应后中间产物再与PO反应合成1-(2-羟乙基)-4-(2-羟丙基)哌嗪基复合胺脱硫剂.在PZ初始浓度为0.1 g/mL H2O,PZ:EO:PO摩尔比为1:0.8:1.2,PZ与EO、PO的反应温度分别为35℃、25℃,中间产物与PO在反应时间为150 min的优化条件下,所得复合胺脱硫剂成分为1-(2-羟乙基)-4-(2-羟丙基)哌嗪、N,N′-二(2-羟丙基)哌嗪、N-(2-羟乙基)哌嗪、N-(2-羟丙基)哌嗪、N,N′-二(2-羟乙基)哌嗪、N-(1-甲基-2-羟乙基)哌嗪和哌嗪,其对气体SO2的饱和吸收量为0.7218 mol/mol,解吸率为98.37%.  相似文献   

10.
溴化-N-十六烷基-2-(4-羟基丁-2-炔)吡啶 的合成及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胜 《精细化工》2015,32(4):451-456
以氯甲基吡啶、炔丙醇和溴代十六烷为原料,经炔化、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高温型酸化缓蚀剂:溴化-N-十六烷基-2-(4-羟基丁-2-炔)吡啶(O-16),其结构通过1HNMR、13CNMR和MS表征。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评价了O-16在HCl介质中对X7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O-16对X70钢具有优异的缓蚀效果。在60℃,w(HCl)=20%的水溶液中,缓蚀率随O-16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O-16浓度为3×10-5mol/L时,缓蚀率达到99%。极化曲线法表明,O-16是以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协同效应研究表明,O-16缓蚀剂分子内协同效应大于分子间协同效应,这为进一步寻找高温强酸型缓蚀剂指明了方向。同时用SEM观察了X70钢表面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5-氯-2-戊酮为原料,先进行羰基保护、与乙基乙醇胺反应之后脱保护,再进行羰基还原氨化,经4步反应合成5-(N-乙基-N-2-羟乙基胺)-2-戊胺(俗称羟基氯喹侧链),总收率53.8%,纯度99.0%(GC)。重要原料乙基乙醇胺回收率达95%。  相似文献   

12.
以油酸和β-羟乙基乙二胺为主料,氧化钙为脱水剂,经过酰胺化、环化,合成了1-(β-羟乙基)-2-(十七烯-8'-基)咪唑啉中间体,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的最佳合成条件是:油酸与β-羟乙基乙二胺的摩尔比1∶1.1,酰化温度60℃,酰化时间4 h,环化温度140℃,环化时间5 h。中间体与2-(1-苯并三氮唑基)乙酰氯反应,合成了新型2-(1H-苯并三氮唑基)乙酸-β-[2-(十七烯-8'-基)-1-咪唑啉基]乙酯缓蚀剂,利用红外光谱对其分子官能团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与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评价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并通过电镜观测了腐蚀试片的形貌。结果表明,在5%HCl介质中,温度60℃、腐蚀时间6 h、缓蚀剂量40 mg/L的条件下,Q235碳钢的缓蚀率达到96.76%;在5%H_2SO_4介质中,温度60℃、腐蚀时间6 h、缓蚀剂量60 mg/L的条件下,H62黄铜缓蚀率达到87.37%。电化学极化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该缓蚀剂是一种以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3.
以油酸和β-羟乙基乙二胺为主料,氧化钙为脱水剂,经过酰胺化、环化,合成了1-(β-羟乙基)-2-(十七烯-8'-基)咪唑啉中间体,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的最佳合成条件是:油酸与β-羟乙基乙二胺的摩尔比1∶1.1,酰化温度60℃,酰化时间4 h,环化温度140℃,环化时间5 h。中间体与2-(1-苯并三氮唑基)乙酰氯反应,合成了新型2-(1H-苯并三氮唑基)乙酸-β-[2-(十七烯-8'-基)-1-咪唑啉基]乙酯缓蚀剂,利用红外光谱对其分子官能团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与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评价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并通过电镜观测了腐蚀试片的形貌。结果表明,在5%HCl介质中,温度60℃、腐蚀时间6 h、缓蚀剂量40 mg/L的条件下,Q235碳钢的缓蚀率达到96.76%;在5%H_2SO_4介质中,温度60℃、腐蚀时间6 h、缓蚀剂量60 mg/L的条件下,H62黄铜缓蚀率达到87.37%。电化学极化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该缓蚀剂是一种以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1-(3-氯苯基)-4-(3-氯丙基)哌嗪盐酸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氯苯胺与双-(2-氯乙基)胺盐酸盐反应生成1-(3-氯苯基)哌嗪,再与1-溴-3-氯丙 烷反应生成1-(3-氯苯基)-4-(3-氯丙基)哌嗪,成盐得1-(3-氯苯基)-4-(3-氯丙基)哌嗪盐酸盐,总 收率45.7%。  相似文献   

15.
以月桂酸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氨基磺酸为季铵化试剂,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了咪唑啉缓蚀剂1-羟乙基-2-月桂基-咪唑啉硫酸酯盐(LIMS),并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EIS和ESEM考察了LIMS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及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ρ(LIMS)=0.80 g/L时,缓蚀率为93.1%;添加ρ(LIMS)=0.05~0.80 g/L的缓蚀剂后,阳极、阴极反应作用系数fa和fc均小于1,而且两者数值相近,说明可以同时抑制阴极和阳极反应,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LIMS分子与金属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自发吸附于金属表面,并以化学吸附为主;在50℃、腐蚀时间24 h、ρ(LIMS)=0.80 g/L时,自制缓蚀剂LIMS缓蚀率为90.6%,优于市售缓蚀剂乌洛托品(78.5%)、苯并三氮唑(82.9%)、PS-1(84.2%)、IS2129(87.3%)。  相似文献   

16.
海鹏  张跃  何毅 《应用化工》2012,41(6):1112-1113,1116
以硬脂酸、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咪唑啉类缓蚀剂ZW-1,利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评价了缓蚀剂ZW-1在不同浓度下的缓蚀性能,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腐蚀钢片表面形貌,对其所形成缓蚀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以饱和CO2及3.0%氯化钠为腐蚀介质,缓蚀剂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缓蚀率可达到98%。同时极化曲线表明,缓蚀剂ZW-1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7.
以油酸、N-(2-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经酰胺化、环化合成了1-羟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HEAI),再采用氨基磺酸作为季铵化试剂与其反应得到目标产物1-羟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硫酸酯盐(ISES)。静态挂片失重法实验结果表明,ISES缓蚀效果显著优于HEAI;当温度为50℃、ISES用量为200mg.L-1时,对N80钢在15%HCl中的缓蚀率达到94.88%。  相似文献   

18.
月桂基咪唑啉对Q235钢的缓蚀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月桂基咪唑啉(IM-11)、1-氨乙基-2-月桂基咪唑啉(AIM-11)和1-羟乙基-2-月桂基咪唑啉(HIM-11)三种化合物在CO2饱和的3%Na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相似文献   

19.
徐辉  汤有坚  魏丹 《浙江化工》2013,44(2):10-13
利奈唑胺是新型化学全合成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本文通过研究对比,首先合成(S)-N-[2-(乙酰氧基)-3-氯丙基]乙酰胺和N-羰基苄氧-3-氟-4-吗啉基苯胺,利用缩合反应制备利奈唑胺的方法,经过一系列地优化,发现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0.
用三种不同链长的双卤代烃与α-甲基吡啶制备了三种新型的双季铵盐,采用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表征。分别通过静态失重腐蚀试验、电化学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EIS)测定其在15%盐酸中对N80钢的缓蚀作用。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随分子中疏水链的增长缓蚀效果逐步提高,溴化1,8-二(α-甲基吡啶)辛烷(BMHD-8)缓蚀效果最佳,浓度为1.5×10~(-2) mol·L~(-1)时,在15%HCl、25℃下对N80钢的缓蚀率达92.0%。电化学实验说明所合成的缓蚀剂属于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分子会在N80钢表面形成吸附膜,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且同时存在物理与化学两种吸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