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微波辐射和引发剂FAS-KPS引发条件下,合成了剑麻-丙烯酸甲酯-丙烯酸(SF-g-MA/AA)、剑麻-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SF-g-MA/VA)和剑麻-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SF-g-MA/BuA)3种接枝共聚物,并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SF和3种接枝共聚物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3类接枝共聚物中,SF-MA-VA接枝共聚物具有最大接枝率。SEM结果显示,乙烯类单体与SF接枝共聚,可以改变SF的表面结构,将光滑的表面变换成粗糙的表面。热重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果说明:接枝共聚能延迟SF第一阶段的分解,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但也降低了SF结晶度及结晶度指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碱处理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的方法对SF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SF表面处理对PP/SF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晶态结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表面处理改善了PP与SF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PP/SF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强度,增加了β晶型PP的含量,降低了PP相的结晶度。同时提高了PP/SF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SF表面接枝PMMA比表面碱处理对PP/SF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PP/PMMA接枝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注塑成型方法制备了PP/PMMA接枝剑麻纤维(SF)复合材料,研究了它的热性能、晶态结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MMA表面接枝的SF增强了PP与SF之间的作用力,改善了PP/SF的热稳定性,降低了PP相的熔点,同时SF的加入诱导了β-晶型PP的生成,提高了PP相的结晶度,降低了无定型P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PMMA接枝的SF提高了PP的模量,对PP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酸氧化和酰胺化反应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引入伯氨基团,再采用表面氧化-还原聚合法在MWCNTs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利用红外、拉曼、热失重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伯氨基团和过硫酸铵(APS)所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有效引发MWCNTs表面MMA接枝聚合。在反应时间16h,聚合温度为50℃,APS用量为6mmol/L,MMA为水的5%(质量分数)时,接枝率可达28.6%。改善了MWCNTs在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2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接枝的方法,在纳米TiO2上接枝偶联剂-γMPS(3-(三甲氧硅基)丙基异丁烯酸)形成"杂化"单体,通过加入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粒子表面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PMMA/γ-MPS/TiO2纳米复合粒子。通过IR、元素分析、TGA等方法表征了PMMA/-γMPS/TiO2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定量研究了TiO2/-γMPS单体接枝率和转化率,PMMA/-γMPS/TiO2纳米复合粒子的接枝率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MA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在纳米TiO2粒子表面并具有较高的接枝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处理、蒸汽爆破处理对剑麻纤维(SF)进行表面改性,再用马来酸酐(MAH)对其进行接枝改性.采用化学滴定方法测定了接枝的酯化程度,用DSC、TGA测试了改性剑麻纤维的热性能,用FTIR、WAXD、SEM表征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MAH已成功接枝到剑麻纤维表面,与未预处理剑麻纤维相比,蒸汽爆破处理后其酯化度提高了一倍多,结晶度提高了近30%,热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首先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上可用做RAFT聚合的链转移剂——二硫代碳酸酯,然后用管壁接枝有二硫代碳酸酯的碳纳米管作为链转移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进行可控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从而在碳纳米管的管壁接枝上MMA和St共聚物,通过接枝共聚极大地提高了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并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硅橡胶共辐射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Coγ射线共辐射接枝方法,研究了硅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单体浓度、辐射剂量、剂量率和溶剂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接触角测定仪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和单体浓度对接枝率影响较大,其用量分别为20kGy和m(MMA)/m(SR)=0.6时,接枝效果较好;接枝后硅橡胶的热性能和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临界CO2做溶剂及携带剂协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改性柞蚕丝素蛋白纤维。红外、扫描电镜及热分析表明:超临界CO2溶胀聚合的方法可以使MMA与丝素纤维发生接枝反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与丝素纤维牢固接合。并且接枝MMA单体可以改善纤维的吸水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0.
CAN引发淀粉与MMA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林晖  丁马太 《功能材料》2006,37(4):615-617
在研究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反应时发现,硝酸浓度为0.1mol/L、硝酸铈铵(CAN)/CS质量比为1/6、MMA/CS质量比为3/2是兼顾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发现,该反应中均聚物的生成不仅可由CAN直接引发,还可能因淀粉自由基或淀粉接枝物自由基的链转移而引发.  相似文献   

11.
在聚丙烯纤维紫外光照法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基础上,通过酰胺化反应将改性纤维表面官能团转换为胺基后进行溶菌酶固定化,实现聚丙烯纤维的酶法功能化改性.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条件下纤维的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可以看出MMA已经成功接枝到聚丙烯纤维上,并且将溶菌酶固定在了纤维上.另外,还考察了MMA接枝率对纤维表面胺基密度和固定化溶菌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上的胺基密度随改性效果的提高而增大,当接枝率为1.69%时,固定化的溶菌酶酶活达到最大值为18U/cm2.  相似文献   

12.
崔升  徐娜  沈晓冬 《材料导报》2008,22(Z1):156-158
通过在纳米Fe3O4颗粒表面引入过氧基因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聚合,在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上PMMA,研究了酰化反应时间、酰化剂用量、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纳米颗粒改性效果的影响.借助TEM观察改性后粉体的表观形貌,结果显示粉体呈球形,表面被无定形物质所包裹;FT-IR测试结果表明,在纳米Fe3O4表面已成功接枝上PMMA.  相似文献   

13.
硅烷接枝乳聚丁苯橡胶制备及与白炭黑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接枝法,分别使用两种热引发剂,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接枝的乳聚丁苯橡胶(ESBR),表征了接枝ESBR的结构,初步探讨了ESBR接枝机理,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接枝ESBR得到的橡胶接枝率、单体接枝效率以及接枝橡胶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过氧化苯甲酰引发接枝按双键加成和烯丙...  相似文献   

14.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与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合成了AM/MMA-BX交联型接枝共聚物。考察了BX与混合单体(AM-MMA)质量比、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溶剂用量、交联剂MBAM用量等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影响。实验确定的较佳反应条件为:m(BX)∶m(AM-MMA)=1∶1,单体配比n(AM)∶n(MMA)=2∶1,引发剂浓度0.043mol·L-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8.0h,m(BX)∶V(溶剂)=3∶25(g/mL),m(BX)∶m(MBAM)=3∶0.07。采用IR,SEM,XRD对蔗渣木聚糖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IR在1668cm-1、1737cm-1处出现特征峰;SEM显示颗粒表面结构比改性前光滑,没有粗糙和较大的沟壑;XRD说明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提高,结晶度增加,结晶区域变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不同反应时间下接枝共聚物对PET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测试对比研究PET薄膜接枝改性前后的表面疏水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薄膜改性前后的微生物粘附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PET薄膜表面水接触角不断增大,当反应时间为12h时达99.5°,疏水性显著提高;PET薄膜表面对微生物的粘附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明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溶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胶(Gel)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制备了明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与蒙脱土(MMT)插层复合对接枝反应产物溶胀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及与MMT插层复合可以显著降低明胶的溶胀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了聚丙烯(PP)与三种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马来酸酐(MAH)、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物PP-g-MMA/MAH/BA,将该接枝物应用于废聚丙烯(PP)/滑石粉填充体系,研究接枝物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PP中加入滑石粉进行填充改性,在一定用量的三单体接枝物作用下,废PP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首次采用固相接枝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到碱处理后的甘蔗渣(SCB)表面,得到接枝改性蔗渣SCB-gMMA,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表征了SCB-g-MMA的结构,表明MMA已经成功接枝到SCB上。将SCB-gMMA作为改性剂加入到聚乙烯醇(PVA)/淀粉复合材料基体中,扫描电镜测试表明在SCB-g-MMA存在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界面模糊,相容性较好。SCB-g-MMA的用量对其在PVA/淀粉基体中的分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用量为10phr时,SCB-g-MMA出现团聚现象。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SCB-g-MMA含量为7 phr时达到最大,相比于PVA/淀粉基体分别提升了153.1%和277.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再生电子转移催化剂原子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的方法,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纳米纤维素(NCC)表面自增长,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的NC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测试方法对接枝改性前后的NCC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合成的PMM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PMMA的分子量为8000左右,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11),说明ARGET ATRP可以有效控制NCC表面接枝PMMA聚合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20.
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仪(TG)研究不同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竹纤维接枝丙烯酸接枝物的结构、形貌、热性能及接枝率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的接枝物接枝率变化明显,以竹纤维和丙烯酸质量比为1∶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70℃及反应时间为4h的接枝率最适合,为0.675。FT-IR、XRD及SEM结果表明接枝物已成功制备,曲线特征峰均向右偏移,特征峰宽度变大;衍射峰位置发生明显偏移,衍射峰强度明显降低;改性前竹纤维表面较光滑,改性后的接枝物相互缠绕和渗透,表面变得粗糙,出现许多细小孔洞。TG显示接枝物热稳定性提高了甚至发生交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