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邻苯二甲酸二等塑化剂将被禁止用于接触脂肪性食品、酒精含量高于20%的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中。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最常见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迁移限量,要求使用两种物质作为接触材料添加剂的食品包装,迁移限量分别不得超过1.5毫克/千克和0.3毫克/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消费者对于自热食品目前存在的担忧,探究自热包在自加热过程中由于挥发性气体、塑化剂迁移等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选取6个品牌的市售自加热包,测定其发热过程中生成气体种类、排放量及在食物中残留情况,通过对比相应限值,对其危害性进行分析。结果 6种常见市售自加热包在发热过程中共检出17种有害气体,释放量均低于大气污染及吸入毒性的规定限值。但自加热过程会使食物中混入三氯甲烷,且橄榄油中的三氯甲烷残留多于米饭中的。随加热时间延长,三氯甲烷残留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终残留量接近规定限值。食品自加热后未发现塑化剂残留。结论 自热食品加热过程中潜在的主要安全隐患为包装袋的三氯甲烷残留,应避免自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与食品直接接触。本研究为自热食品自加热过程中危害分析以及后续自热食品及其包装的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食品接触材料所含的某些成分,诸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助剂,可能会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迁移进入食品而影响食品的色香味及安全。蒸发残渣是检测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析出化学物质量的指标。本文介绍了目前蒸发残渣检测常用的手动和自动测试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详细说明其检测过程,希望相关企业能重视食品接触材料蒸发残渣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中物质迁移限量要求的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比较了欧盟、美国和中国关于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中物质迁移限量的现状,迁移限量包括总迁移限量、特定迁移限量、豁免物质的迁移限量等。结果分析得到各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中迁移限量要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欧盟对各迁移限量的要求最明确,美国对豁免物质的迁移限量要求0.5μg/kg相对于欧盟和中国的限量要求10μg/kg较严格,中国的迁移限量要求基本参考欧盟法规进行规定。结论欧盟和美国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都较系统,中国有待逐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海外视野     
《中国包装》2015,(4):89-96
<正>欧盟将执行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和制品新法自2015年3月25日起,欧盟委员会公布实施的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和制品10/2011号法规正式实施。据悉,这是10/2011号法规自2011年取代欧盟塑料指令2002/72/EC实施以来的第二次修订。该新法规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新增了两种可用于制造食品接触材料的单体;明确了双氰胺单体的特定迁移限量为每千克60毫克;将原有物质1,3-苯基二甲胺的限制,由单独迁移限制改变为与新增物质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共同限制,特定迁移总量为每千克0.05毫克;对限制说明等进行了更新。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讯     
正欧盟加严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要求近日,从检验检疫部门获悉,欧盟发布2017/752号法规,修订了食品接触塑料条例,加严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化学品安全要求。一是新增关于镍的特定迁移量的新条目,限制其不超过0.02毫克/千克;二是授权物质清单中新增6种物质;三是附件3中第四点的表3的注解变化;四是删除了10种物质的特定迁移限量的残留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食品接触材料与食品直接接触,其本身所含的助剂、单体、降解物等化学物就可能通过吸收、溶解、扩散等途径迁移到食品中,污染食品,已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组成及其迁移的研究现状和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火锅底料中的油脂含量较高,复合塑料内包装袋中的塑化剂对火锅底料存在一定污染风险。研究不同内包装材料、灌装温度、存放温度及存放时间对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的影响,为火锅底料内包装袋材料的选择和火锅底料灌装工艺条件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研究各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量。结果 火锅底料常使用PA/PE类型的复合包装,其塑化剂迁移量相较于PA/PP、PET/PA和BOPA/PE包装更高。随着灌装温度和存放温度的升高,以及存放时间的延长,塑化剂的迁移量不断增大,不同灌装温度、存放温度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量的影响较大。在火锅底料中,最易发生DBP、DEHP的迁移,未检出其他指标。结论 直接接触火锅底料的包装材料、灌装温度、存放温度、存放时间均会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造成显著影响。为了减少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量,建议避免使用PA15/PE65作为火锅底料的内包装材料,灌装温度不宜超过70 ℃,在低温下存放,并尽快食用。  相似文献   

9.
包讯 《包装世界》2009,(2):26-26
所谓“包装材料向食品的迁移”,系指食品包装中的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析出,并且渗入或影响所接触的食品。目前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很多,人们很关心这些材料中的某些物质是否会从包装进入到食品中,这些迁移的物质是否对消费者有害,是否影响食品的风味。预防包装对食品的污染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在澳大利亚,《澳洲国家食品法》为了控制包装材料中物质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与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紧密相连,随着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的解读,就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生产、检验检测过程中迁移试验与条件选择等问题做了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和欧盟食品接触材料迁移试验方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迁移试验是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卫生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从食品分类及对应食品模拟物、食品模拟物选择和迁移试验条件(时间和温度)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和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中迁移试验方法的差异,阐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标准修订和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曹瑜  钟泽辉  唐聪 《包装工程》2023,44(15):112-121
目的 综述目前食品接触材料中几种常用材料(纸、塑料、油墨)迁移与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几种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食品行业向着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方法 概述纸质、塑料、油墨的发展趋势和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对比几种材料的迁移规律及迁移模型;总结几类常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结论 绿色环保的生物基材料是食品接触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需重视可持续性生物基食品接触材料的化学安全性。因其产生的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甚明朗,因此需多方面研究生物基食品接触材料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和迁移到食品中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降低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从检验检疫部门获悉,欧盟发布2017/752号法规,修订了食品接触塑料条例,加严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化学品安全要求。一是新增关于镍的特定迁移量的新条目,限制其不超过0.02毫克/千克;二是授权物质清单中新增6种物质;三是附件3中第四点的表3的注解变化;四是删除了10种物质的特定迁移限量的残留量要求。检验检疫局提醒相关企业:全面掌握欧盟对食品  相似文献   

14.
木质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木质食品接触材料本身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及其迁移。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的有关资料,对木质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的重金属、胶粘剂、烟熏剂、多环芳烃、防腐杀菌剂、漂白剂及着色剂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毒性分析、其迁移到食品和环境中的可能性及对人体的危害作综合论述。结果木质食品接触材料应用广泛,由于原料及加工过程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结论食品接触材料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分析木质食品接触材料本身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及其迁移,为相关木材包装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塑料包装》2009,19(4):63-64
尽管炭黑本身不会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出来,但其中所含的不纯物,如多环芳烃在某些情况下会进入食品。为此,欧盟对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中各类添加剂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总迁移量是国家标准中检测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指标,指的是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迁移到与之接触的食品模拟物中的所有非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国家食品包装产品检测中心研发团队研发出适用于油类食品模拟物的总迁移量恒重仪,在完成总迁移量检测项目测定的同时,实现对化学试剂的有效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接触材料作为接触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归纳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法规,比较了我国与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中迁移试验方法的差异,包括相应的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和试验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欧共体法规概况法规概况1 .欧盟法规食品接触材料是指所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 ,包括包装材料、餐刀、碟子、加工机器、容器等。这一术语还包括与人类消费的水相互接触的材料和物品 ,但不包括固定的公共或私人供水设备。欧盟实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上的协调一致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食品接触材料应该安全而且不会将其组分过量地移入食品。食品接触材料的组分转移进入食品称为移入。为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避免食品掺杂 ,塑料材料方面已经确定了两种类型的移入限值 : 60mg(物质)或 60kg(食品或模拟食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 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迁移试验,并测试样品的总迁移量、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双酚A迁移量和重金属(锑)迁移量,比较样品在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差异。结果 pH测试结果表明,中国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3~5.1,国外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49~4.88,pH<5对4类酸性食品的pH覆盖率均大于或等于pH<4.5。迁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接触材料在4%(体积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无论是总迁移量还是特定迁移量都大于或等于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食品接触材料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高于在体积分数4%的乙酸的情况极少。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中国采用pH<5定义酸性食品符合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酸性食品覆盖性更广,更具合理性。迁移量测试结果表明,4%(体积分数)的乙酸是比3%(质量分数)的乙酸更为严苛的食品模拟物,因此对于国外出口中国的食品接触材料,即使已经按照欧盟标准采用3%(质量分数)的乙酸进行了迁移量测试,在进口到国内时还应用4%(体积分数)的乙酸按照中国相关标准再次进行迁移量测试,以满足中国标准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2月,欧盟通过官方公报发布了一项最新规定,进一步限制双酚A(BPA)在某些与食品接触材料中的使用。欧盟委员会法规(EU)2018/213聚焦于那些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清漆和涂料中双酚A的限量,并是对此前法规(EU)No10/2011的修订,后者是关于与食品接触性塑料材料的法规,最新法规提出对BPA在清漆和涂料中的迁移极限(SML)指标,并修订了此前法规中塑料材料中BPA的SML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