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灰色相关性分析在结构损伤中的已有研究,对基于灰色模态曲率相关性分析的动力损伤识别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一阶振型数据的损伤定位敏感因子一模态曲率置信因子(MDCAC),通过该参数的变化曲线,就可以根据不同节点在损伤前、后的模态曲率因子的大小实现对结构的损伤定位。通过悬臂梁的数值分析,验证了模态曲率置信因子(MDCAC)是一个对损伤极为敏感的参数,该参数不仅对单损伤可以准确定位,对于相邻的多损伤、不相邻的多损伤都可以精确识别,即使是小到1%的微损伤也可以通过该参数的变化曲线对损伤单元准确识别。运用该因子进行损伤定位时,只需结构的一阶振型数据,而且不论数据量的多少,该因子都能对损伤单元进行准确的定位,因此该方法在大型结构及复杂结构的损伤识别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混凝土梁桥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得到能用于混凝土桥梁结构损伤的识别指标.假定结构存在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的损伤,运用Ansya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混凝土桥梁损伤前后的前5阶模态,然后再运用计算机软件编程计算结构的各单元的损伤指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损伤指标在损伤单元处的数值是最大的.因此,采用所提出的损伤指标,对混凝土桥梁结构进行损伤定位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态应变能理论得到了能用于板类结构损伤的识别指标.假定结构存在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的损伤,运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板损伤前后的前五阶模态.然后再运用Mathematics软件,编程计算结构的各单元的损伤指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损伤指标在损伤单元处的数值是最大的.因此,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损伤指标,对板类结构进行损伤定位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多损伤识别问题,对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首先,描述了3种损伤指标,即模态应变能变化指标( MSECI)、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 MSECRI)和模态应变能基指标( MSEBI);然后借鉴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的建立原理,通过对刚度矩阵的修正,建立相应的能量等效方程,并提取了一种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 MSEEI );最后对4种应变能损伤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虑了测量噪声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基指标可以较好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则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而且可以较为精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模态应变能法对结构有限元模型精度要求较高的不足,引入单元定位矩阵,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损伤指标的构建不需要结构损伤前单元刚度矩阵,降低了对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精度要求,并避免了由此产生的二次误差.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简支梁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两种典型损伤工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提高了损伤定位的识别精度,并且计算简便,有望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提出一种同时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和测试噪声影响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首先,建立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方程组,然后,通过摄动法推导出损伤结构刚度参数的统计特性,并运用损伤概率模型计算各单元的损伤存在概率。最后,用一简支梁数值模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概率越大,表明存在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损伤单元的损伤存在概率大于非损伤单元的损伤存在概率;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损伤存在概率不断增加,而随着噪声水平的增加,损伤存在概率减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得到能用于混凝土梁结构损伤的识别指标.假定结构存在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的损伤,运用数值计算及试验所测数值结果,得到梁损伤前后的前5阶模态,然后再运用Mathematics软件编程计算结构的各单元的损伤指标.数值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损伤指标在损伤单元处的数值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态应变能与频率信息修正的结构多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诊断领域,采用模态应变能方法对多损伤识别的结果一般不太稳定,易产生误判现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应变能与频率的信息修正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应变能方法对结构损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识别并获得局部决策,然后引入了频率识别方法以获得补充决策信息,最后利用证据融合理论对所获得的局部决策进行了信息融合修正,从而获得精度和识别效果更高的整体决策信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了信息融合修正方法的结构多损伤定位,可以产生比单一信息源更精确、更完全的估计和判决,其识别效果不仅明显好于应变能方法,而且优于频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构损伤识别指标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模态相关系数及模态应变能的理论,分析了结构损伤识别指标法的建立过程,提出了结构损伤识别指标法的实现途径,说明了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构的应变模态对于结构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及时监测诊断结构的损伤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研究应变模态的原理和应变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某轻型卡车的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态与试验模态的计算和分析。基于模态匹配原则对驾驶室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并对该卡车驾驶室进行基于模态一阶频率灵敏度分析的驾驶室结构优化,降低了驾驶室的一阶扭转频率,增大了其与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的差值,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振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结构应变模态叠加原理为基础,分别以一权无裂缝/带裂缝悬臂梁结构为研究对象,获取结构的应变响应信号,利用ITD法进行应变模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一方面可识别出可靠的结构模态参数,获得结构的动应变/动应力分布;另一方面,其结果可用于结构故障诊断、结构动力修正等研究工作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曲率模态参数的特性,从有限元动力响应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曲率模态用于识别桥梁结构损伤的机理,说明了曲率模态是一类对结构局部变化有敏感性的动力学参数,对于进一步在实际工程中识别桥梁结构损伤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个拱桥模型,对拱桥设定了多种不同的单损伤工况和多损伤工况.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曲率模态损伤参数,并用ALGOR大型仿真软件对拱桥进行模态分析,分别从固有频率、曲率模态和曲率模态突变系数等方面讨论拱桥的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曲率模态和突变系数能准确定位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结构体系消能减震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有效地提高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对该结构体系在核心筒体周围与框架各层楼板的连接处所设置的消能减震装置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V型弹簧钢干摩擦减震器和使用砂作为耗能材料的砂质减震器,并使用特制的试验加载设备测试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装有减震器的框—筒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理论探讨。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减震器后,减震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多数现行的管道设计方法都是以应力为基础的,但它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管道强度设计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地面变形等位移载荷控制下的情形。从国内外管道设计标准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出发,对处于极限状态的椭圆化、拉伸和压应变极限的现行基于应变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管道应变极限的多种控制因素,明确了多种影响因素对于管道应变极限的控制。面对国际上对管道强度在特定载荷作用下基于应变的设计趋势和我国西气东输及其二线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提出了我国进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用应变控制进行了双轴应变循环试验,研究了A3钢与40Cr钢两种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由当量累积损伤因子与当量循环滞回能之间的规律与联系,建立了当量损伤因子与当量累积滞回能的归一化关系;采用圆管试件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了拉压循环和轴向加扭转复合多级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用八面体塑性剪应变幅描述的当量损伤因子与当量滞回能可用来进行多轴累积损伤分析。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用预应变方法制作的一种结构简便而新颖的光纤光栅传感探头的应变响应特性 .该方法能使一根光纤光栅产生两个以上的反射峰 ,因此能解决温度和应变测量时存在的交叉敏感问题 .在测量范围内 ,应变和温度响应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 .光纤光栅的预应变部分和裸光纤部分的应变响应灵敏度分别为 0和 7×10 -4 nm/ με;温度响应灵敏度分别为 5 .32× 10 -2 nm/℃和 1.0 7× 10 -2 nm/℃ .  相似文献   

19.
HaNPVVHA273毒株的sNPV与mNPV病毒粒子大小为280~275×60~150nm,核衣壳大小为310~400nm×60nm.SDS-PAGE分析显示,该病毒粒子含有23种结构蛋白,分子量为1.0~9.2×104道尔顿.虽然浓度梯度超离心显现病毒粒子有5条沉降带,但各沉降带的电泳图谱非常一致.说明VHA73的sNPV与mNPV的结构蛋白在分子及亚分子水平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