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气囊仿生助产产妇18 3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产妇17 93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能有效地缩短产程,扩张软产道,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OK宫颈球囊扩张器对高危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Bishop评分3~4分高危妊娠初产妇12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采用宫颈球囊扩张器促宫颈成熟70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缩宫素5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宫颈Bishop评分、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及胎儿窘迫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Bishop评分≥7分高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和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K宫颈球囊扩张器在高危妊娠中促宫颈成熟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有效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oley尿管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102例足月妊娠产妇(具有引产指征),根据产妇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其中给予缩宫素治疗的51例产妇为对照组;联合组(51例)给予Foley球囊联合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引产前、干预后宫颈成熟效果,同时比较两者产程及母婴结局。结果 干预后两组Bishop评分均显著高于引产前,且联合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引产成功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及软产道撕裂率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Foley尿管水囊+缩宫素联合用于足月妊娠产妇能安全且有效促进其宫颈成熟、能缩短其产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对促宫颈成熟效果及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使用水囊基础上采用缩宫素,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间苯三酚,比较两组的宫颈成熟度、产程时间、产后阴道出血量、分娩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试验组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用时、第二产程用时及总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首次引产成功率、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足月分娩产妇引产时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可显著提高宫颈成熟度,明显加快产程,缩短分娩时间,并提升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程中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31日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204例产妇,分娩过程中导尿组70例,未导尿组134例,两组年龄、孕周、产次、产程、新生儿体重,分娩镇痛、缩宫素使用进行比较,同时产后出血量、产后抗生素、产褥病率进性行比较。结果导尿与分娩镇痛、产程、孕周、产次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抗生素使用显著性增高(P0.05),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产褥病率无显著增高(P0.05);与年龄、新生儿体重、缩宫素应用无显著关系(P0.05),导尿组未增加产后出血量。结论重视产程中排尿困难,调整分娩镇痛的药物、剂量及浓度,正确处理产程适时应用缩宫素,加强护理,改善产程中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时应用10%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35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179例.观察组: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5ml,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IU,胎儿娩出后将米索前列醇400μg塞入肛门内5cm处,紧帖直肠前壁;对照组:未滴注葡萄糖酸钙,余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后血清C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第3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 Agp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时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可用于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抗纤溶药物用于减少分娩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氨甲环四+缩宫素)、氨甲苯酸组(B组:氨甲苯酸+缩宫素)和缩宫素组(C组:缩宫素),观察第三产程和第四产程出血量,并分别于产前(第一产程)、产后半小时和产后2h检测血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imer)。结果 ①3组间第四产程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少于C组。②各组间血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D-dimer差异非常显著(P<0.001),A组产后2h高于产前(P<0.05),但与产后半小时无差异;B组的产后半小时及产后2h无差异,但均高于产前;C组产后2h高于产后半小时(P<0.05),明显高于产前(p<0.01),且高于A组产后2h(P<0.05)。③3组均无血栓发生。结论 阴道分娩后,在使用宫缩剂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抗纤溶药物可以抑制D-dimer浓度的上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PH)的预防效果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24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80例。A组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B组应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C组应用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和欣母沛。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PPH发生率、产后恢复及子宫复旧情况等。结果 B、C组产后2 h及24 h累计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且Hb、RBC下降值显著低于A组(P 0.05),且C组显著低于B组(P 0.05);B、C组PPH发生率、宫腔积血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显著低于A组,恶露持续时间、42 d宫体大小显著低于A组(P 0.05);C组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联用可有效防治PPH并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患者分娩结局与引产时限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胎膜早破患者的阴道分娩率。方法:选择足月(孕周≥37周)胎膜早破患者共784例,按病案号奇偶随机分为12小时引产组411例和24小时引产组373例,比较两组间阴道分娩率、自然临产率、用药前宫颈成熟度改善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12小时引产组阴道分娩率、自然临产率均低于24小时引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宫颈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小时引产组胎儿窘迫4例,分娩后证实的宫内感染1例,产后出血3例,24小时引产组胎儿窘迫3例,分娩后证实的宫内感染1例,产后出血3例。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应期待至24小时后行引产处理,可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阴道助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妇486例,分为分娩镇痛组362例和非无痛分娩组(对照组)124例,观察镇痛效果、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的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瘙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 vs 2.4%,P〈0.05);但呕吐及运动阻滞的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略延长产程,但并不增加助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cRoberts法联合上推宫颈操作对活跃期产程停滞的作用。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已破、因活跃期停滞而行阴道检查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221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采用McRoberts法行阴道检查及上推宫颈者为研究组(109例);采用膀胱截石位行相同操作者为对照组(112例)。观察两组孕妇阴道操作后1h宫颈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及其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上推宫颈操作后宫颈扩张速度中位数为4cm/h,胎先露下降速度中位数为4cm/h,对照组分别为2cm/h和2cm/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自然分娩79例(72.5%),阴道助产6例(5.5%),对照组分别为60例(53.6%)和22例(1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24例(22.0%),对照组30例(2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30例(27.5%),对照组52例(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8.3%,9/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0.5%,23/112;P<0.05)。结论 McRoberts法联合上推宫颈通过改变骨盆倾斜度,纠正胎头入盆姿势不良,达到缩短活跃期时间,降低手术分娩率和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坐卧位结合其它自由体位对促进产程及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择单活胎,枕先露,无严重并发症合并症孕妇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采取行走、蹲、坐、卧等自由体位,第二产程采取床头抬高,半坐卧位。对照组采取常规平卧,截石位分娩。观察两组患者三个产程、出血量、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率、胎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程时间缩短,先露下降快,新生儿评分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剖宫产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胎儿体重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母儿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77例孕产妇,按其分娩方式分为无痛分娩组(n=83)和常规分娩组(n=94),比较2组产妇各产程疼痛评分、产程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较常规分娩组缩短,其第二产程较常规分娩组延长(P<0.05),2组产妇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产妇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2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3 h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娩组未见产后不良反应,无痛分娩组4例(5.6%)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例(4.2%)下肢肌力减弱,均经对症治疗后于3 h内缓解。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显著降低产妇各产程的疼痛感觉,且不会发生严重产后并发症,对胎儿无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妊娠期妇女预防性应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和丹参),了解抗氧化剂对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和围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6年7月全国24家医院3 485例妊娠妇女前瞻性随机分为抗氧化剂组[应用维生素和(或)丹参者,1 607例]与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者,1 878例),序贯性监测其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①2组产科并发症比较,抗氧化剂组胎膜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1),但2组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PIH)和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ICP)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抗氧化剂组平均妊娠周为39.17周,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为3 388.29 g,对照组平均分娩时间为39.08周,新生儿体质量为3 374.81 g,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早产、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抗氧化剂组孕产妇病死率为0,围生儿病死率为0.44%,对照组分别为0.11%和0.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抗氧化剂组的新生儿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以新生儿黄疸最为显著。结论: 妊娠期应用抗氧化剂对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早产、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等无明显影响,而对预防部分产科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等方面有所帮助,尤其预防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0mg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孕足月未破膜血糖控制良好的GDM单胎头位初产妇分为地诺前列酮组(50例)和缩宫素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地诺前列酮组用药后12h宫颈Bishop评分[(7.52±0.42)分]高于缩宫素组[(5.22±0.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诺前列酮组用药至临产时间[(8.77±1.86)h]、总产程[(10.24±1.37)h]均短于缩宫素组[(29.80±3.91)h,(15.30±1.1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诺前列酮组剖宫产率(24.0%,12/50)与缩宫素组(78.0%,3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诺前列酮组孕妇和新生儿血糖[(6.12±1.77)mmol/L,(3.02±0.42)mmol/L]与缩宫素组[(6.20±1.86)mmol/L,(3.15±0.63)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诺前列酮组无新生儿窒息,缩宫素组发生1例新生儿窒息。结论10mg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GDM患者引产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球囊引产时阴道球囊位于宫颈口外和宫颈口内对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引产的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将阴道球囊置于产妇宫颈口内(A组,30例)和宫颈口外(B组,30例),比较2组产妇的引产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取出水囊后,A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宫颈管展平率、宫口扩张率、24 h内阴道分娩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孕妇留置水囊疼痛评分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双球囊引产时,将阴道球囊置入宫颈口内能够缩短第一产程和总产程。  相似文献   

17.
胎盘早剥漏诊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漏诊的相关因素,提高对不典型病例的认识,减少胎盘早剥的漏诊或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在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67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产前漏诊的31例作为漏诊组,产前确诊的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漏诊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母儿结局。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27%(67/24848),其中漏诊率46.27%(31/67),围生儿死亡率22.39%(15/67)。漏诊组发生阴道出血、子宫张力增高、重度胎盘早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分别0.001,0.01和0.05)。漏诊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痛、血性羊水、子宫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B超检出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92%(P0.01)。两组患者的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切除、新生儿重度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早产、围生儿死亡、死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不典型征象,注意动态观察,可降低母婴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产后尿潴留(PUR)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PUR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9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经阴分娩的393例产妇,其中发生PUR并给予开放式导尿治疗的产妇193例(病例组),未发生PUR的产妇200例(正常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标准,最终纳入186例PUR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低频脉冲电治疗组(实验组,86例)和常规物理治疗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顽固性PUR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痛分娩、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是PU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UR的独立危险因素按风险度大小依次为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无痛分娩、手转胎头及年龄。撤除导尿管后,实验组的残余尿量、顽固性PUR人数、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显著增加PUR的风险。年龄、手转胎头、无痛分娩、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是PUR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频脉冲电对PUR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于第一周期常规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5%,行补救性ICSI的10个周期(补救性ICSI组),以及因前次受精失败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19个周期(后续性ICSI组)的ICSI治疗结局,并以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133个周期为对照组。结果: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补救性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性ICSI组优胚率显著高于补救性ICSI组(P<0.05);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48.9%)、优质胚胎率(29.2%)、植入率(0%)、妊娠率(0%)、分娩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6.6%、21.2%、45.1%、39.1%);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分别为55.4%、8.8%、21.1%、15.8%,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优质胚胎率后续性ICSI组(44.2%)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ICSI能避免受精失败,但是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受到卵母细胞隐匿性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在促进早产胎鼠肺成熟的同时对早产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早产胎鼠生长发育与IGF-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W istar孕大鼠18只分为3组,地塞米松单剂量组(SD-DXM)、多剂量组(MD-DXM),对照组(CT)。单剂量组在孕鼠14天9时颈部皮下注射0.1mg地塞米松,多剂量组在孕鼠14、15天9时和21时颈部皮下注射0.1mg地塞米松,对照组在孕鼠14天9时颈部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孕鼠怀孕至16.5天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胎鼠肺脏成熟和生长发育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鼠血清、胎鼠羊水中IGF-Ⅰ含量,进行同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应用地塞米松后胎鼠出生体重、呼吸评分和心脏重量/体重提高;肺脏重量/体重、肝脏重量/体重、全脑重量/体重降低;(2)孕鼠血清IGF-Ⅰ的变化:SD-DXM组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XM组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羊水IGF-Ⅰ的变化:SD-DXM组与C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D-DXM组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孕鼠血清中IGF-Ⅰ含量远高于胎鼠羊水中IGF-Ⅰ含量,两者无相关性。结论:(1)地塞米松可以促进早产胎鼠肺脏成熟,地塞米松的不同剂量对胎鼠肺脏、肝脏、心脏、脑等重要脏器的发育有影响,单剂量应用地塞米松对胎鼠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小于多剂量组。(2)孕鼠血清中IGF-Ⅰ水平不能作为评价胎鼠生长发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