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治疗.方法 采用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67例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临床观察有效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情况.结果 6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块妇科检查完全消退14例,肿块缩小达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7%.新辅助化疗后,癌灶周边及癌灶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肿瘤直径有明显的缩小,阴道浸润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初治的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可增加手术机会,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组宫颈癌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50mg/m2)静脉化疗2~3个疗程,化疗后15~20d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7.6%,观察组术后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伟军 《安徽医药》2007,11(7):637-63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收住入院的50例宫颈癌患者(Ⅰb2-Ⅱb期),经股动脉插管后,于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采用PFM联合方案,所有病人均完成1个疗程化疗,化疗结束后2~3周经妇科检查,按UICC标准评价疗效.并全部行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化疗有效率达86.0%,其中cR 8.0%,PR 78.0%,SD14.0%,PD0%.Ib2期有效率85.0%,Ⅱa期84.2%,Ⅱb期90.9%,鳞癌88.1%,腺癌4例均有效,鳞腺癌2例显效,透明细胞癌1例无效,肉瘤样癌1例无效.宫颈肿块<4 cm有效率100%,≥4 cm有效率82.9%.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无1例宫旁浸润.宫颈病灶残留率Ⅰb2期75.0%,Ⅱa期94.7%,Ⅱb期100%,.盆腔淋巴转移率Ⅰb2期5.0%,Ⅱa期10.5%,Ⅱb期18.2%.阴道切缘阳性率2.0%.结论 宫颈癌手术前通过新辅助化疗后,可以明显缩小和消退宫颈肿决.降低肿瘤临床期别,减少术后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率,扩大宫颈癌手术治疗适应证到Ⅱb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5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1~2个疗程的静脉或动脉新辅助化疗,之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对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后病理等结果观察,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化疗有效率为82.6%。化疗效果与肿瘤分期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所有患者经化疗后均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宫颈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经过新辅助化疗,明显缩小了宫颈肿块直径,且减少了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2年1月~2005年5月间收治的15例Ⅰb~Ⅱb期局部肿块直径≥4cm的宫颈癌患者,术前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局部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及标本切缘肿瘤浸润情况,随访治疗后的生存状况。结果15例患者术前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4例临床有效,总临床反应率93.3%,12例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手术率80%。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小肿瘤的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率,但新辅助化疗能否有效早期控制淋巴或脉管的微小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及其对总体生存率的意义需长时间、大样本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Ⅰb2~Ⅱb局部晚期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配合恩度的疗效。方法 10例Ⅰb2~Ⅱb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采用1~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配合恩度治疗,之后全部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等,评价恩度配合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作用及安全性。结果化疗总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80%。化疗毒副反应轻微。结论Ⅰb2~Ⅱb局部晚期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化疗配合恩度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曹霞  何国照  杨宇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899-2900,2902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Ⅰb2~Ⅱb2期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组)、33例术前放疗(RT组)和32例单纯手术(手术组)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NACT组、R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 NACT组总有效率为62.86%(22/35),RT组为57.58%(19/33)。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脉管受侵及阴道切缘癌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宫旁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组宫旁浸润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RT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NACT、RT能缩小局部肿瘤,使宫旁浸润消退,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07-210
目的探究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164例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组,剩余8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状况。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8%;研究组的有效率为79.27%;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的降低;研究组患者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残留、无癌细胞、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等现象的发生率较低,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为以后深入研究和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55例宫颈癌术前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后手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临床近期有效率达67.3%,手术切除率达100%.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有效,能明显缩小局部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58-159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在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 juvant chem otherapy,NAC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宫颈癌(Ⅰba)患者,术前给予紫杉醇+卡铂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28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为手术切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手术成功率达71.4%。结论新辅助静脉化疗可以明显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改善手术治疗的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动脉灌注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38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中16例行术前子宫动脉灌注介入化疗,用顺铂80mg/m2,化疗2~3疗程。每次介入治疗间隔10~14d。化疗后3~4周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2例直接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种治疗方法。结果 16例患者经介入化疗后CR4例,PR10例,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行手术切除。与直接手术患者比较,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P〈0.005),术后病理发现肿瘤深肌浸润明显减少(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局部晚期以上宫颈癌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是宫颈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Ⅰb2至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淑芳  张林燕  宋静慧 《中国医药》2010,5(11):1044-104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行BIP方案新辅助化疗的4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 结果 48例给予BIP方案静脉化疗1一2个疗程,化疗后42例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6例化疗无效改行全量放疗.48例患者共化疗61个疗程,临床总有效率87.5%(42/48),其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3例,稳定6例.鳞癌有效率高于腺癌(P<0.05),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对化疗效果无影响(P>0.05).4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手术率87.5%. 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显著,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了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翼 《医药世界》2010,(10):1228-1229
目的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间ⅠB2~ⅡB期宫颈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其中50例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疗程(A组),50例在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B组)。比较2组的化疗疗效及手术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0%,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分期:A组与B组之间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脉管癌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提高宫颈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索静  张林燕 《中国医药》2011,6(9):1043-1044
目的 评价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4例宫颈癌术前采用l~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后予以进一步手术,并观察化疗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肿瘤大小的变化、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情况.结果 44例患者经l~2个疗程化疗,其中30例病灶完全消失,临床近期有效率达68.2%(30/44),手术切除率达100%.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 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有效,能明显缩小局部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癌22例中Ⅰb期(巨块型直径≥4cm)10例,Ⅰ/a期6例,Ⅱb期6例,均采用VBP方案化疗,根据近期疗效予以进一步手术或放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0.9%(20/22),其中Ⅰb期1例,Ⅱa期1例,经两周期化疗后属病理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9%,化疗结束后手术切除率90.9%。结论宫颈癌术前化疗使癌灶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中采取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8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术后病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70.58±15.75)min、术后住院时间(15.32±5.87)d短于对照组的(191.45±18.47)min、(18.47±6.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70.42±30.56)ml少于对照组的(480.56±36.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7.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肌层浸润率22.50%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脉管癌栓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切缘转移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手术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TC方案)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T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4%,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6例,占12%,部分缓解的患者41例,占82%,临床稳定的患者3例,占6%,无进展病例;47例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癌转移;6例术后病理报告宫颈局部未见浸润癌,其中3例经多处取材未见癌残留,3例变为原位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2例,占24%,术后追加放射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2008年6月底,除3例因期别较晚,化疗效果不满意转外院行放射治疗失访外,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宫颈癌TC方案的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操作方法简便,可提高其近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腹腔镜下对Ib~Ⅱb期宫颈癌施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0例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O.01)。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可将手术视野放大6-8倍,利于操作,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且具有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