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转基因小麦“中间试验”与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湖北武汉对3个转基因小麦品系连续2次进行了"中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小麦植株个体生长发育正常,但转基因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小区产量与本地小麦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转基因小麦品系与其受体品系之间千粒重和小区产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组织化学和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功能得到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2.
转BADH基因水稻幼苗抗盐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的受体亲本中花8号、旱作品种开系7和陆稻白珍珠为对照,分别用含0、5、7 g?L-1NaCl的水稻专用营养液培养水稻幼苗,对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的抗盐性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幼苗比对照品种长势旺,根系活力强,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高,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高.在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减慢,根冠比值减小,根系活力增强;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蛋白质分解加强;且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各指标变化幅度增加.与对照品种比较,转基因水稻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长量和根冠比较大,电解质相对渗出率和MDA含量较低,蛋白质和叶绿素分解较少,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盐胁迫下转基因水稻幼苗比对照品种具有更高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使其抗盐性强.  相似文献   

3.
转10kD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甘薯蛋白质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毕瑞明  高峰 《生物技术》2007,17(3):33-36
目的:检测转10kD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甘薯蛋白质及农艺性状的变化,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薯中能够表达。方法:以转基因甘薯和非转基因甘薯无菌苗及田间栽培苗为试材,对两者叶片、叶柄、茎、根不同器官醇溶性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田间栽培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离体培养20d转基因植株根中醇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增加了330.43%,是对照的4.30倍;田间栽培45d转基因植株叶片、茎、根中醇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植株的8.38倍、4.60倍、5.19倍,较对照分别高出738.30%、360.26%、418.60%;田间栽培中转基因植株的形态及生长状况分析表明,转基因植株中外源遗传物质的存在对植株生长状况影响不显著。结论:初步证实了转基因甘薯中外源目的基因能够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4.
至今,基因枪法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应用于水稻工程育种已有十几年。本文阐述了其在水稻工程育种的六个主要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评价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稳定性和对转基因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当然,基因枪法的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转不同基因的工程水稻的日益增多,进一步的安全性试验显得十分必要,它是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水稻籽粒矿质元素含量遗传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了解水稻子粒钙、镁、铜、铁、锌和硒等矿质元素含量,以绿旱1号作为父本与102S、KD36S、7HS012及7HS013不育系为母本进行配组,对父本与杂交后代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水稻子粒中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各杂交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各矿质元素含量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农艺及经济性状多数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且LK3的农艺及经济性状均表现为最好.水稻子粒矿质元素含量与部分农艺和经济性状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K、Mg、Zn、Se等元素含量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水稻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P>K >Mg >S> Ca> Mn >Fe >Zn >Cu >Se,4个杂交后代的K元素含量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LK2、LK3和LK4的Fe元素含量也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水稻子粒大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高,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次之,大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小,以7HS012不育系为母本得到的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矿质元素含量最高,7HS013次之,其他不育系表现一般.本研究为选育出耐旱及营养价值高的水稻新品种母本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因枪法在水稻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至今,基因枪法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应用于水稻工程育种已有十几年,本文阐述了其在水稻工程育种的六个主要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评价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稳定性和对转基因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当然,基因枪法的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转不同基因的工程水稻的日益增多,进一步的安全性试验显得十分必要,它是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基因导入对玉米叶片物理性状的影响,为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为转基因玉米的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种植大北农转基因(转Cry Ab和epsps基因)和大北农(对照)、IE09S034转基因(转Cry IE基因)和IE09S034(对照)、808-双抗-12-5转基因(转Cry Ab/cry2Aj和Gloevo-epsps基因)和808瑞丰-1(对照)3对玉米品种,室内测定了不同时期(苗期、穂期和花粒期)各品种叶片的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及Si、K、Ca、S、P和Cl含量。【结果】转基因玉米的叶片中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维管束埋深较对应的常规亲本品种大,而叶片茸毛密度则较对应的常规亲本品种小。其中,穗期的大北农、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蜡质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7.95%、48.30%和39.31%;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的维管束埋深分别较对照高13.70%和9.21%,花粒期分别高10.81%和14.47%;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8.11%和13.13%,花粒期分别高16.62%和14.61%;大北农、IE09S034和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花粒期叶片茸毛密度分别较对照低17.70%、17.43%和17.78%。3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叶表面元素含量均大于相应的对照。其中,与常规亲本相比,穗期大北农转基因品种叶片中Ca和S含量分别高64.71%和61.18%,IE09S034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P和Cl含量分别高110.26%、16.67%、44.44%、46.32%和20.00%,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和P含量分别高34.78%、50.52%、115.47%和20.41%。【结论】外源基因的导入会诱导玉米叶片相关物理性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转PSAG12-ipt基因水稻延衰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亚琴  梁承邺 《广西植物》2004,24(6):540-543
研究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 2 ipt经基因枪导入籼稻不育系中A后 ,转化植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在水稻生育期 ,转化植株相对于对照而言 ,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SOD(超氧物歧化酶 )活性下降以及MDA(丙二醛 )相对含量上升趋势较缓 ,表现在农艺性状上是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对照。说明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 2 ipt确实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功能 ,延长了水稻叶片利用光能的时间 ,使之积累了大量的光合产物 ,增加了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转拟南芥AtNPR1基因的恢复系品种桂99T3代纯合株系为材料,考查其农艺性状及其抗病性,并比较转基因植株与桂99侵染水稻白叶枯病菌后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显著增强77%以上;穗长、剑叶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和谷粒宽等农艺性状与未转基因桂99无显著差别。在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后,转基因植株的一次枝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方面均比对照桂99高出13%~78%。说明AtNPR1基因增强了水稻的抗病能力,从而降低了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转基因植株的恢复力不受影响,稻米品质比桂99更加优良。本工作为转基因水稻抗病育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因枪法转化水稻E32后代非目标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枪法将4个抗真菌性病害基因(RAC22、RCH10、β-1,3-Glu和B-Rip)导入超级稻(Oryza sativa L.)恢复系E32中,经选择获得10个T4代转基因株系。分蘖盛期纹枯病抗性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表达并获得抗性,这些转基因株系除了产生抗病性等目标性状的变异外,还发生生育期、植株形态、谷粒外观及产量性状等非目标农艺性状变异。对这些非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增益和稳定性分析表明,不同转化株系间或性状间的遗传增益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遗传增益最高的性状是单株穗数、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各性状中以株高、穗长和谷粒外观性状的变异程度最低,单株穗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通过选择可获得产量与品质性状均有提高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11.
Using trans-lysozyme gene rice line D2-1-2 and its restorer Zhonghua No.9 as test materials, we studied their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grain qualities under two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between D2-1-2 and Zhonghua No.9, but the seed setting rate and plant height of D2-1-2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ile the protein, amino acid and mineral element (Ca, Fe and Zn in particular) contents in its crude gra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Zhonghua No.9.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could be some potential genetic variances in the transgenic plant and the possibly induced environmental risk should be evaluated in multi-plots for several year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7, 26(2): 209–212 [译自: 生态学杂志]  相似文献   

12.
Using trans-lysozyme gene rice line D2-1-2 and its restorer Zhonghua No.9 as test materials, we studied their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grain qualities under two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between D2-1-2 and Zhonghua No.9, but the seed setting rate and plant height of D2-1-2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ile the protein, amino acid and min-eral element (Ca, Fe and Zn in particular) contents in its crude gra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Zhonghua No.9.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could be some potential genetic variances in the transgenic plant and the possibly induced environmental risk should be evaluated in multi-plots for several years.  相似文献   

13.
9个小麦品种(系)比较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9个小麦品种(系)的比较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统计分析,筛选出比较适宜现阶段在贵阳地区乃至贵州省栽培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方法:9个小麦品种(系)在试验地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记录小麦的全生育期,出苗数,田间生育期,株高,有效分蘖数,每株干重,穗长,穗粒重等,并在Excell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生育期在200天左右,出苗数有3个超过100万/ha,最低只有44.8万/ha,株高在50 cm以上的有6个品种(系),3个在40 cm-50 cm之间,有效分蘖数400万/ha以上的有3个,最低的是199.1万/ha,每株干重最高是8.5 g,最低是5.7 g,穗长整齐度除98-22外都优于对照,经LSR法测验表明,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分别与夏繁29,98-28,贵单5号,黔98284-82,黔0110都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分别与98-22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其余的差异皆不明显。结论:可以初步得出贵农15,黔98353,黔麦15目前可以作为在贵阳地区推广种植的较优品种(系)。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G418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不同浓度的抗生素G418胁迫条件下对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纯系材料D2-1-2及其受体对照中花9号进行了发芽试验。培养7d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抗生素处理对两个材料萌动无显著的影响;随抗生素浓度的上升,两个材料发根种子数、种子根长、芽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抗生素浓度达100mg/L时,转基因材料D2-1-2仍可正常长根(平均1.45cm),但中花9号明显受到抑制(平均0.27cm),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这一特性,从中花9号和D2-1-2混合群体中筛选出来的长根(大于0.5cm)种子经PCR检测88.46%是转基因个体。  相似文献   

15.
玉米优异地方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对20个玉米优异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分析了资源的综合性状及各性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影响穗粗,穗位高影响穗长,株高和穗位均低的资源不会有较高的单株粒重;叶片数对资源的筛选、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对穗长、穗粗、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利用生育期较短的资源可能会选出单株粒重较高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据此结果结合育种目标评价,筛选出白头霜、高油玉米、洛阳85、白鹤、二夏、品综2号、本地黄玉米、金皇后8个玉米地方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年份间差异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大豆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49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两年间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6.2%~78.0%和6.3%~48.5%,变异较大。生育日数因在黄淮海区域生态类型较接近,变异系数较小;而主茎节数变异系数也较小。株高、有效分枝数、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则相对变异较大。品种之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均显著。不同年份间生态因子(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较大,年份间不同指标差异亦显著。分别对两年农艺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简化为4个与产量相关的独立指标,并建立了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方程Y=17.5-1.76x1+1.32x2+0.30x3+2.50x4和Y=198.8-3.12x1+7.71x2+0.08x3+2.71x4以表达其量化关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两年中249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聚为5类,并分析了各类品种的特性,为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以及高产栽培措施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由农杆菌介导的玉米Ds转座因子插入的水稻转化群体中,得到了一个茎秆等组织发生脆性突变的株系。理化指标定量测定表明,脆性株系的载荷强度和纤维素含量都比正常植株低很多,可溶性糖含量略有减少。对这个突变株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Ds因子在脆性株系中为单位点插入。检测了自前3代(T1,T2,T3)植株中T-DNA(Ds)插入与脆性表型的共分离关系。初步结果表明这个突变是T-DNA(Ds)的插入造成的,这个突变基因可能与水稻纤维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籼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敖雁  徐辰武  莫惠栋 《遗传学报》2000,27(8):706-712
应用新近提出的p^+q^+pq交配设计的种子性状遗传表达鉴别方法,分析了籼型水稻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配组的30个杂种F1植株上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粒长、粒宽、粒重、糙米率和完整精米率5个性状在F2米粒间没有发生遗传分离,它们的遗传受二倍体母体基因型(F1植株)控制。(2)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4个性状则在F2米粒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分离,帮主要受三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绿豆突变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个绿豆突变体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01%(单株荚数)~3.64%(荚宽).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单荚粒数因子、株型因子和荚宽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45%;聚类分析后把12个绿豆突变体分为5类,各类之间单株产量差异明显.在绿豆突变体的选择中只有把不同性状综合考虑进去,才能够真正选择出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孙军德  熊书堂  王萍 《菌物研究》2009,7(3):148-152
对采自沈阳棋盘山的蛹虫草SN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蛹虫草SN3菌株与人工栽培常用的SN1和E3菌株基本一致,其在培养皿生长过程中菌丝的变化及在不同光照、温度、碳源、氮源、pH值时其生长状况与SN1和E3菌株差别不显著;而瓶栽时,其子实体产量及经济性状都优于SN1和E3菌株,其产量分别比SN1和E3菌株高4.9%和17.4%;其草的平均长度大于SN1和E3菌株,而且其子实体头部大,子囊壳丰富,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均匀,这是该菌株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