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千余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证候进行逐一分析,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提出病毒性心肌炎可见8个证候类型,分别是热毒侵心证、痰阻心络证、心血瘀阻证、大气下陷证、气血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归纳出每一证型的辨证要点,并确立相应治法及其方药,旨在提高中医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个体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俊清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1,52(13):1141-114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1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0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类型。结果 14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共有证候要素9个,主要为气虚659例(45.80%),阴虚652例(45.31%),热(火)毒邪403例(28.01%);共有证候类型28种,主要为气阴两虚453例(31.48%)和邪毒侵心195例(13.55%)。全部病例中虚证774例(53.79%),虚实夹杂证170例(11.81%),实证495例(34.40%)。气虚、阴虚是主要的虚性证候要素;热(火)毒邪、瘀血、痰(湿)浊是主要的实性证候要素。结论气虚、阴虚、热(火)毒邪、瘀血、痰(湿)浊是病毒性心肌炎中较为重要的证候要素。邪(风、热)毒侵心、挟瘀挟痰伴气阴亏虚和气阴两虚、挟瘀挟痰伴阳亏血虚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两大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振涛 《河南中医》2003,23(2):44-46
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深入探讨,抓住“虚、毒、瘀”三个病理关系。认识到各期病机特点为:急性期乃病毒内侵是发病的关键;恢复期和迁延期为余邪未尽,气阴两虚,兼有血瘀;后遗症期为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治疗上分急性期为风热犯侵心证,湿热侵脾攻心证两型;恢复期和迁延期为热毒不尽、伤阴耗气证,湿毒留恋、伤阳耗气证和气阴两虚、毒瘀互结证三型;后遗症期则应儿童和成人分别论治,儿童多为气阴两虚,虚火扰心,成人多为脏腑失调。分期分型辨治,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阴两虚挟痰瘀、气阴两虚挟瘀、阳虚挟痰瘀、气虚挟痰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肾阴虚挟痰瘀7个证型.探讨各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气阴两虚夹瘀>心肾阴虚夹痰瘀>气虚血瘀>阳虚夹痰瘀>气虚挟痰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居多,气虚血瘀夹瘀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居多.结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诊断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时,因病毒的侵袭心肌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改变,病毒的侵袭及其引起的免疫损伤贯穿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始终。这一现象符合中医温病学中毒蕴日久、痰瘀互结、正气虚羸的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要素可概括为虚、毒、痰、瘀4个方面:气阴亏虚、毒邪内侵入心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关键;毒蕴心经、伤阴耗气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机演变的基础;痰瘀互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机转归。虚、毒、痰、瘀相互促进,互为影响,使本病虚实夹杂,病重难愈。治疗时分清虚、毒、痰、瘀在病毒性心肌炎各病程的主次,以培其气阴亏虚之本,分解其胶结之邪。  相似文献   

6.
辨证分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及“胸痹”范畴。系由于肺卫气虚,表气不固,温热邪毒乘虚侵袭,累及于心,其毒邪宿于血脉,因而出现一系列心系病证的临床症状。我们将本病分为热毒侵心、气阴两虚、心气不足、痰湿内阻及气滞血瘀五个证型进行辨治。通过98例临床观察,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脑证型与疗效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本病为虚吕挟实,各个证型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都有阏血的病理改变。因此,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186例,调查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检测血清CRP、PCT、D-Di水平。结果 1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27.96%)、瘀毒内阻证(26.89%)、热毒炽盛证(22.58%)多见。2热入营血证CRP水平最高,热毒炽盛证、瘀毒内阻证、气阴两虚证CRP水平与其相近(P0.05),均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各组CRP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3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PCT水平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其中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高于气阴两虚证及热毒炽盛证(P0.01);各组PCT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4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的D-Di水平均高于其他各证(P0.01),瘀毒内阻证D-Di水平明显高于热入营血证(P0.01);各组D-Di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多见;联合检测CRP、PCT、D-Di,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痰湿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胸痹范畴 ,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 ,即气阴两虚 ,邪毒瘀阻 ,而致心神失养 ,益气养阴方生脉饮、炙甘草汤为临床所常用。但是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 ,有些病人则表现为湿热内阻或痰热内扰证为主 ,故采用清热利湿或清热化痰法 ,佐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 ,能取得满意疗效。本病多为感受热毒或湿热之邪而成 ,热毒内感 ,日久可烁津为痰 ;又热之所过 ,血为之凝滞 ,久而可使血行迟滞 ,瘀阻于内 ;而湿毒蕴阻者 ,湿性重浊粘滞 ,缠绵难去 ,迁延日久 ,极易化热 ,结聚于心胸包络 ,使气血运行难畅 ,不能充养于心。这些均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肺炎辨证分型临床报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中医病机及常见证型。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1篇文献共2256例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病机。结果:61篇文献中单证型者占27.0%,二证型者占53.3%,三证型者占19.7%。单证中多见的证型为气阴(津)两虚型占38.4%,热毒阴虚型占20.6%,肺燥津(阴)亏型占16.7%,热毒内蕴型占14.3%,肺络血瘀型及肺肾阴虚型较少见,均占0.05%。二证型中多见的证型依次为热毒血瘀、气阴两虚型占29.1%,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占28.5%,热毒伤阴(津)、肺络瘀阻型占25.3%,少见的证型为肺脾气虚、湿阻血瘀型占0.09%,火热伤肺,脾肾亏虚型0.06%,气阴两虚,余毒未尽型0.02%。三证型以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型为主。结论: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为放射性肺炎的常见中医证型,其公认的病机为热毒(火)、肺燥、阴虚、气虚、津亏、血瘀、痰阻。  相似文献   

10.
杨培君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祥  杨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93-1794
系统介绍了杨培君教授运用中医药诊治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内淫于心.急性期病位在心,与肺胃相关;恢复期气阴两虚,余毒未尽;慢性期气虚阳损,痰瘀阻络.采取分期辨治的方法,急性期轻宣肺卫,清降胃肠,解毒凉血;恢复期益心气养心阴,佐以清营降浊;慢性期益心气温心阳,佐以宣痹祛痰,化瘀通脉.随证治疗,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103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对患者证候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的证候中以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4种证候为主。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胰腺癌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6篇论文和25本专著,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胰腺癌为实证;常见类型为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湿热毒蕴证、脾虚湿热/湿困、阴虚(含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多认为病位在脾(脾胃)、其次为肝(肝胆);病理因素以湿和瘀血多见。结论:目前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证型研究尚属初始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精神分裂症常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可靠性.方法:随机选择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由两位专家对同一病例同时进行调查,然后计算其中主要指标的一致系数(Kappa,K值).结果:两组专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西医诊断的一致性最高(K=1.0);中医癫证、狂证分类和中医辨证分型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727和0.921).结论:精神分裂症常见中医证侯,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韩曼  周丽波  LIU Ximing 《中医杂志》2011,52(22):1918-1921
目的了解中医专家对代谢综合征(MS)的认识、治疗和评价。方法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分别选取国内不同地域的内分泌疾病中高年资中医专家34名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内容包括对MS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基本证候的认识,以及MS中医药治疗、干预时限、疗效评价。结果综合专家建议,MS的中医病名涉及肥满、肥胖、脾瘅等;病因主要是过食肥甘和久坐少动;病机涉及脾虚、痰湿等;常见症状有肚腹硕大、乏力、倦怠等;中医药治疗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至少3个月的干预;疗效评价要综合进行并反映中医特色。结论专家就MS病名、证候、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提出的建议较为深入详实,为中医药干预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亚健康中医证候指标,建立亚健康证-症对应关系。方法:采用专家问卷调查,考核专家权威系数、协调系数,运用均值,等级和,满分比等方法对亚健康脾气虚证、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肝气郁结证、火证和湿证6个中医证候对应的63个症状进行筛选。共有40位专家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7.5%,34份有效问卷参与统计分析。问卷单个领域和总体的权威系数均≥0.8,问卷单个领域和总体的专家协调系数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总体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479。经过筛选,最后筛选出6个亚健康证候所对应的43项症状指标。结论:在保证专家群体具有较高权威性、协调性的情况下,运用专家问卷调查法,结合相关数理评价指标对亚健康中医证候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血瘀证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从临床专家的知识结构来探讨血瘀证的量化诊断,为血瘀证量化诊断量表综合评价和制定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专家运用专家咨询法调查血瘀证量化诊断入选项目的筛选。结果:专家对于该课题的积极系数比较高。专家意见主要集中于一些反映“瘀”的病史、症状、体征。结论:所进行的血瘀证诊断专家调查得出的结果比较可靠,专家问卷调查是一种有效的血瘀证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兰明梅  曲天华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6):72+74-72,7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VMC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极化液加能量合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的治愈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CK和LD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例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缓解VMC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包含辨证与论治两个阶段。即根据四诊以辨证,所选之方药或所组之方药必须要与所辨之"证"符合。病机即病因导致某证候和某证候出现特定症状与体征的过程,对病机的分析也是对该过程的分析。病机主要就是体现在某"证"出现特定的症状与体征的过程,而辨证论治也是围绕这个过程而展开的,即据症(包括望、闻、问、切)以辨证、审证而察机、据证参机以选方、随证而加减,而其中的关键即病机。现在中医大夫之所以出现临床效果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没有坚持中医特色与中医思维。如果应用西医思维来统摄中医,其临床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中医大夫只有坚持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这样才能提高中医的自信从而培养铁杆中医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验精神分裂症常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可靠性。方法:随机选择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由两位专家对同一病例同时进行调查,然后计算其中主要指标的一致系数(Kappa,K值)。结果:两组专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西医诊断的一致性最高(K=1.0);中医癫证、狂证分类和中医辨证分型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727和0.921)。结论:精神分裂症常见中医证侯,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的中医临床基本特征、证候辨别及疗效评价标准。方法:借鉴德尔菲法先后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对其主要症状、证候及疗效观察指标进行调查。结果:第一轮调查后,初步筛选出普通感冒主症10个,主要证候类型5个,疗效评价指标11个。结论:尽管对普通感冒证候特征、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价专家已初步达成共识,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是否要分证候进行讨论,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