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生产硫含量满足国V/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180万t/a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增加了二段加氢脱硫单元以及相应的循环氢脱硫系统,然后针对运行中出现的富胺液外送不畅、富胺液携带油和烃、脱硫塔液位假指示的问题,实施了相应对策。运行结果表明:循环氢脱硫系统不仅能有效脱除加氢脱硫反应生成的H2S,降低循环氢中H2S含量,抑制了硫醇的生成,而且对提高该装置的循环氢纯度和脱硫率,降低装置氢耗和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控循环氢中的H2S含量从100 μg/g降低到50 μg/g,在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反应温度为248 ℃时,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脱硫率分别提高了6,4个百分点;在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重汽油产品中含硫量分别为40,9 μg/g条件下,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的反应温度、重汽油硫醇含量、RON损失相应分别降低了4,4 ℃;3,2 μg/g;0.3,0.4个单位;在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处理量为175 t/h条件下,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的循环氢纯度均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氢耗降低了300 m3/h以上,如此便有效保证二段加氢脱硫单元重汽油产品中硫含量不大于10 μg/g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溶剂再生装置工艺原理、流程、特点以及贫胺液质量对尾气排放SO2的影响。通过将上游加氢装置循环氢脱硫塔和胺液闪蒸罐撇油线改至污油罐以及溶剂再生装置富胺液闪蒸罐扩容的办法,将富胺液中的气体含量降至最低,确保后续装置平稳运行。通过对溶剂再生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将富液闪蒸罐温度控制在65~75℃,压力控制在0.030~0.16 MPa,再生塔底温度控制在122℃,压力控制在0.125±0.025 MPa,贫胺液外送温度控制在55±2℃,胺液浓度控制在30%~35%,通过工艺优化实现对关键工艺参数的窄点控制,达到降低胺液损耗、变质、发泡以及蒸汽用量的目的。为溶剂再生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陕北某天然气净化厂由于新干线的并入,使得原料气中CO2、H2S等酸性组分含量大幅上升,导致脱硫系统生产效率低下、装置腐蚀严重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ChemCAD 6.0.1流程模拟软件对单一胺液(w(MDEA)=50%)和复配胺液(w(MDEA)=45%,w(DEA)=5%)下的脱硫系统进行全流程模拟,并对其净化效果和能量消耗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利用FRI-TryRating 1.0.7、HTRI Xchanger Suite 4.00、Pipe Flow Expert 2010等专业软件在上述条件下对脱硫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校核。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配胺液时,单位胺液负荷可增大80.50%,循环量和蒸汽消耗较单一胺液下降45.45%和24.56%,复配胺液方案远远优于单一胺液方案,且在役脱硫系统各个设备均可满足复配胺液方案下的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4.
炼油厂硫磺回收联合装置SO2达标排放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某炼油厂硫磺回收联合装置排放尾气中SO2达标问题,分别从工艺及系统设计、装置设计、设备设施、操作等多方面进行了技术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装置排放尾气中SO2达标的直接原因为富胺液带油、带轻烃。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系统带油、带轻烃的原因包括:气液分离设备偏小、贫胺液温度偏低、上游加氢脱硫装置循环油气温度偏高、上游加氢装置、富胺液再生装置的撇油设计不合理、胺液再生装置富胺液闪蒸罐火炬气排放设计流量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系统及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指标、操作、设备改造等多方面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群 《石油化工设计》2011,28(3):43-44,47,1
循环氢脱硫贫胺液泵是加氢处理装置中配管设计的难点。与泵和液力透平相连的管道管径大,压力等级高,其配管设计的合理性对循环氢脱硫贫胺液泵的正常操作、检修以及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对加氢处理装置中循环氢脱硫贫胺液泵的平面布置、平台和构架的设置、管道布置、管道支架设置等方面的设计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对比了两组液力透平入口管道布置方案,根据分析得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焦化富气脱硫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设备腐蚀、胺液发泡、脱硫后焦化富气中H2S含量超标、溶剂消耗量大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设备材质升级、使用HT-825A型胺液净化设备等措施,使贫胺液中热稳定性盐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约10.00%降至0.76%,脱硫后焦化富气中的H2S含量降低至小于100mg/m^3从而减缓了设备腐蚀,降低了溶剂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7.
曹文磊  黄晨 《齐鲁石油化工》2013,(2):113-115,122
针对蜡油加氢装置循环氢脱硫系统存在的脱硫塔液面波动大、雾沫夹带、发泡等问题,从工艺、设备、仪表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提高循环氢脱硫塔前分液罐分液效果、脱硫塔定期撇油、严格控制系统压力平稳、控制循环氢与贫胺液温差等措施,保证了循环氢脱硫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某石化公司260×104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胺液脱硫系统包括循环氢脱硫和干气脱硫2部分,脱硫工艺使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脱硫剂,循环氢和干气分别在浮阀塔和填料塔中与脱硫剂逆流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以脱除H2S。但是,由于胺液发泡导致循环氢脱硫塔冲塔,循环氢带液使循环机跳停,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严重影响装置安全生产和长周期稳定运行。针对胺液发泡问题,研究发现贫胺液夹带机械杂质多,循环氢/干气带液和脱硫塔T103/T104运行负荷过大是该装置胺液发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原料气及胺液净化处理、优化工艺操作参数、加注合适的消泡剂和使用性能更优的塔盘的措施,以供同类装置借鉴。  相似文献   

9.
炼厂醇胺溶剂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四川石化公司醇胺脱硫溶剂再生装置的工艺原理、流程、特点以及贫胺液质量对尾气SO2排放的影响。针对上游装置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对脱硫溶剂再生及制硫系统的影响,从工艺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分析了制约贫胺液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工艺窄点控制方案。通过长时间对富液闪蒸罐温度压力、再生塔底温度压力以及富胺液中含油量的监测,提出了工艺优化方案:在不影响装置工艺操作的前提下,将富液闪蒸罐温度控制在65~75℃,闪蒸压力控制在0.030~0.16MPa,贫胺液出装置温度控制在(55±2)℃。针对目前再生装置运行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为同类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设计加工能力为40万t/a任丘减压渣油。焦化富气含硫1.24%,需经脱硫后才可作燃料气。脱硫工艺采用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设计的无压缩机升压的低压脱硫方案。以二乙醇胺为吸附剂,焦化富气从柴油吸收塔顶逸出后进入吸收塔与溶剂逆流接触,吸收了H_2S的水溶液(富液)经升温后在再生塔内借助塔底的重沸器加热解吸将溶液再生,再生后的贫液经冷却后送吸收塔循环使用,再生塔顶的酸性气经冷凝分液  相似文献   

11.
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度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讨论了用胶体滴定法测定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APAM)阳离子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计算阳离子度的新公式,确定了测定条件和方法的测定准确度(≤1%)。  相似文献   

12.
快速测定精制后润滑油中和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繁 《润滑油》2000,15(3):41-44
介绍一种精制后润滑油中和值快速测定方法,通过对GB/T4945-85《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和值测定法(颜色指标剂法)》计算公式的变型推导。转化为精制后润滑油中和值快速测定法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条件的摸索及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特别适用于生产现场、生产车间及化验室对中间产品的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ree main classes of materials in deposits found in petroleum production operations, i.e., paraffins, asphaltenes and inorganic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deposits may be performed by thermogravimetry. The analysis of organic deposits consists of the vaporization of paraffinic material until 700°C under inert atmosphere, and further burning of the residue yielded. Materials may also be classified as inorganics if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residue after burning. This approached has allowed ready classification of deposits from several origins.  相似文献   

14.
两种灰岩的生气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较纯灰岩和泥灰岩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探讨了二者的生气特征。认为二者生气特征存在差异主要与有机质类型和岩石矿物成分有关。泥灰岩比纯灰岩所产气体中含有更多的甲烷、乙烷、异丁烷和异戊烷。在中、低温度段,泥灰岩所产气体的C1/ΣC+1、C2/C3值和所产氢气、氮气的量高于纯灰岩。氢气主要形成于较高和较低温度段,氮气主要形成于中、低温度段。二氧化碳含量与碳酸盐含量有关。在中、低温度段,纯灰岩的总气体、总烃气产率高于泥灰岩,当温度更高时,烃气产率大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规模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储存原油应具备的条件和储油原理;对不同规模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进行了投资估算和运营费用分析.结果表明:与地面钢罐油库相比,其在安全、环保、造价、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测算分析,一定规模的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比同规模的地面钢罐油库经济.  相似文献   

16.
孤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北洼陷沙四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因素非常复杂。本文系统研究了孤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及储层特征,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与油藏类型,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了孤北鼻状构造带的缓坡扇三角洲砂体与滨浅湖滩坝是主要的勘探方向.对指导孤北洼陷沙四段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发光菌评价油田采油污水综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发光菌发光强度与发光时间,发光菌发光强度与pH值的两个影响关系实验。确定了发光菌稳定发光时间和pH值范围,通过8种单因子生物毒性实验,确定了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对发光菌的半致死浓度,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某油田不达标采油污水的综合毒性以及有机化合物对生物的致毒机理。  相似文献   

18.
香菇精的合成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香菇精的合成方法,以二溴甲烷代替二碘甲烷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操作步骤,反应时间缩短至12h,收率由35%提高到38%。产物经IR、1HNMR、MS分析,证实该化合物为香菇精。  相似文献   

19.
流体间歇压裂运移——石油初次运移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济阳坳陷已成熟但未排过油的烃源岩样品粉碎、加水,在近似地层的温度和静岩压力下,用专门设备--油气生成运移模拟系统模拟流体运称。通过对模拟产物及济阳坳陷-系统地层剖面样品的物性及地化参数的分析与对比,提示了在沉积岩达到某一深度后,流体是以流体间歇压裂泥岩的不连通也隙,形成间歇流的方式进行初次运移,并对间歇流的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它是石油进行初次运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地堑两侧块体分离方向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利用地堑构造的几何学资料,确定地堑形成时两侧块体分离方向的简易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确定辽东湾盆地的地堑分离方向为N6°W,这与辽东湾盆地北延的伊兰-伊舒地堑根据野外调查和应用微构造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得出的地堑两侧块体分高方向N5°W的一致佐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