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鸡软骨可减轻关节疼痛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个研究组新近发现:鸡软骨可明显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疼痛和肿胀。风湿性关节炎是病毒加上遗传因素促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骨性末端弹性软骨的破坏。已有动物实验表明:胶原蛋白(存在于软骨中的纤维蛋白)可阻止关节炎的...  相似文献   

2.
王明 《肉品卫生》2004,(12):16-17
肉品卫生2004NO.12(总246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发的以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于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Disease)。1.病原学分析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有两个血清型,I型IBDV对鸡有致病力,II型病毒对鸡没有致病力。近年研究表明,I型存在变异株和超强毒株(vvIBDV),能突破传统疫苗的保护。2.流行特点2.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自然情况下主要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近年流行特点表明最早…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与风疹、麻疹感染无关的疾病中,发现有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升高的现象。有人报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节炎尿道炎结膜炎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及少年性风湿样关节炎,存在对一种或两种上述病毒的高滴度抗体。本文希图评价在急性肝炎和推测其转变为慢性活动型中,风疹和麻疹病毒感染可能起的作用。作者对急性病毒性肝炎97例及相同年龄、性别的对照97人,连续测定其对风疹、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 (流感 )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的易变性 ,目前尚无法完全加以控制。它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甚至可以夺走人的生命。自 1997年香港报告H5N1禽流感可感染人后 ,更证实禽在流感大流行株的起源作用。为此 ,1998~2 0 0 0年广东省设立 8个流感监测市对禽 (鸡 )进行流感监测 ,分离鉴定禽类流感与人流感病毒 ,并进行H9N2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采集1 1 1 鸡咽拭子标本采集 各监测市对养鸡场或农贸市场的鸡采集鸡咽拭子 ,采集的咽…  相似文献   

5.
禽葡萄球菌是家禽和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非接触性细菌病。本病最早见于Luect(1982)关于鹅关节炎研究的报告。以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禽类均有本病的发生,引起多种形式的感染。禽葡萄球菌病是鸡和其他禽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国内许多省市都有本病的报道,现已成为养鸡业中最棘手的,经济损失严重的条件性疾病之一。作者在一肉鸡群见到典型的皮肤出血坏死的病鸡、死鸡,经细菌学、生化试验的治疗效果观察,确诊为肉鸡急性型葡萄球菌病。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感冒的三类并发症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三类并发症。病原菌从鼻咽部蔓延至附近器官,引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病原菌进入血液形成败血症,从血液散播至全身,进而在其他远处的器官引起感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胸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脑炎等;感染后引起机体一系列变化,导致变态反应,后期出现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方面疾病。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种类很多和原因极为复杂,以细胞的异常生长为特征的病变。牛、猪、兔、鸡的一些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畜牧业生产和肉品工业造成的损失很大,而且大部分病毒性肿瘤本身又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危害性更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来看,肿瘤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畜禽的某些肿瘤与人的肿瘤在发病原因和机制上有共同之处,因而宰后检验必须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其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20例,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64例,统计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持续时间及临床表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PR间期及QRS波间期均高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PR间期>200 ms率及QRS间期>120 ms率也都高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为晕厥,发热及心源性休克等症状,QRS间期延长与PR间期延长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福建部分地区环状病毒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6~ 10月间 ,我们采集福建省 6家医院病毒性脑炎〔排除乙型脑炎 (乙脑 )〕及病因不明的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等具有较严重神经损害症状及关节炎、皮疹、肌痛等住院患者血清 ,进行环状病毒抗体检测 ,查出患者血清中存在IgG、IgM两类抗体。 1999年夏 ,安溪县发生乙脑爆发流行 ,发病者多系小学生 ,而成人中有不少病毒性脑炎患者 (非乙脑 ) ,我们对这部分人、当地人群及附近永春、德化等县人群也进行血清学检测 ,均证实存在环状病毒感染。一、材料与方法1.病毒抗原片 :由黄祥瑞等从西藏分离的Ti2 0 76株 ,制成BHK2 1/ 13…  相似文献   

10.
肺炎喘嗽1号口服液抗病毒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喘嗽1号口服液是一种对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的中成药制剂。采用病毒和抑制法在鸡胚和细胞培养测定了该药对流感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浓度在1:32以上时,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换抑制作用但对腺病毒,即使浓度在1:2时也无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最常见的散发性、非流行性病毒性脑炎,占急性病毒性脑炎的10%~20%,自然死亡率为60%~80%。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因此快速的实验室诊断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诊断等方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广泛应用,为理论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5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46-2947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住院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57例,分析住院期间心电图与其它辅助检查对诊断的价值。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异常率占100%,提示心律失常最常见,ST-T改变次之,传导阻滞比成人少见。结论:心电图变化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虽非特异,但许多典型改变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宝鸡市2005~2007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系统运行效果,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乙脑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建立病毒性脑炎监测系统,对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专项监测,采用EPIData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与乙脑发病季节吻合,但发病年龄组构成不同。病毒性脑炎的漏诊率为23.76%。90d、180d随访,实际留有后遗症数是常规报告数的5.5倍,实际死亡数是报告死亡数的7倍。结论为了提高乙脑诊断及报告的准确性,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开展病毒性脑炎监测及乙脑随访。  相似文献   

14.
黄良松 《健康生活》2009,(12):37-37
老年性关节炎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关节疾病,医学上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炎,变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本病由骨和关节组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特定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除少数几种外,多数在我国未见报道。本文简述病毒性出血热概念、分类,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并依此提出口岸应对病毒性出血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卫东  井艳  郭森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33-1034
[目的]研究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180例资料完整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其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76.67%,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类早搏、ST-T改变和多种类型房室传导阻滞。②异常心电图中,快速性心律失常171例次,缓慢性心律失常14例次。[结论]心电图检查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治疗、预后有重要作用,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各种病毒活动猖獗,而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罹患病毒性感冒。多数病毒性感冒服些药,多喝水,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是,有的病毒性感冒若治疗不及时,加上对患儿护理不当,病毒侵犯心肌,就有可能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以心肌炎症为主的一种病毒性心脏疾病,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尤其新生儿得了这种病,病死率极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主要有: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3例、恢复期组18例和迁延及慢性期组19例,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IL-1β、IL-6、IL-17、IL-21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IL-1β、IL-6、IL-17、IL-21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IL-1β、IL-6、IL-17、IL-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TGF-β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TGF-β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呈负相关(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迁延及慢性期患者存在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失衡,以迁延和慢性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了解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HSV I-DNA,HSV II-DNA,VZV-DNA,HCMV-DNA,EBV-DNA。结果:52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82例(15.6%)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0-10岁为高发年龄组。9例(1.7%)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7例(1.3%)为水痘-带头疱疹病毒性脑炎,4例(0.7%)为EB病毒性脑炎。结论:疱疹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主要致病原,PCR法对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情况、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胸闷者居多,病程轻重不等,心电图表现形式多样。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需提高重视度,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