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凤伟 《天津护理》2012,(5):304-305
口腔颌面部广泛的组织缺损对于修复重建外科是巨大的挑战,采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是目前颌面部修复重区的多样化使得颌面部肿瘤广泛切除后修复重建的适应证不断拓宽。我院自2009年起共收治31例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抽取78例口腔科颌面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颌面部肿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颌面部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对口腔科颌面部肿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和外伤等因素引起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极大地影响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外形。组织瓣修复缺损组织为恢复患者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组织瓣移植术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前后的护理。现将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及护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CNA、VEGF-C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标本,20例正常淋巴结标本PCNA、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18.75%(9/48);VEGF-C阳性率为25%(12/48)。经统计学分析,在淋巴管瘤标本中PCNA、VEGF-C阳性率等无显著性。结论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PCNA、VEGF-C表达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患者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病理组织中PCNA、VEGF-C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呈正相关。PCNA、VEGF-C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增殖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静 《全科护理》2013,11(2):178-180
口腔颌面部肿瘤联合根治术常造成较大范围的组织缺损,局部组织难以拉拢关闭,游离皮瓣具有解剖结构相对恒定、组织量充足等优点,是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恢复外形和功能的理想选择,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前后的护理质量。现将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苏醒期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需要根治性扩大切除,术后常导致组织器官缺损,造成术后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自1993年至今我科对1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及同期进行组织器官缺损组织瓣移植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唇沟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术后鼻唇沟瓣全部存活,随访6个月~2年患者进食、吞咽、语言等功能接近正常,术区无明显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结论:鼻唇沟瓣适宜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重建,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手术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口腔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组织疏松,术后手术区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加重了病人心理负担,影响伤口的愈合。冷冻疗法是将低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作用于患处的一种物理疗法[1],能够减轻疼痛,降低组织温度,减慢组织代谢,减轻组织肿胀等[2]。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们对4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术后病人的术区进行持续冰敷,并观察冰敷  相似文献   

9.
汤曼力  周琼 《护理研究》2012,26(2):134-135
[目的]探讨Histoacryl组织胶水在儿童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4例颌面部创伤患儿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传统缝合(对照组)和Histoacryl组织胶水(黏合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处置时间、疼痛程度、远期瘢痕大小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黏合组创面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除3例患儿出现创面裂开外,其余14例患儿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正确使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可确保儿童颌面部伤口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0.
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myc原癌基因在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对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C-myc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创伤组织中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均可表达C-myc,C-myc产生水平不仅与组织损伤反应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与C-myc mRNA转录表现一致。结论:C-myc在颌面部火器伤组织损伤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控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后可导致颌面部出现大面积缺损,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及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肿瘤原发灶切除后的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上经常选择各种带蒂和游离组织瓣用来移位修复缺损,包括胸大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等,在许多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我院于2005年至2009年应用带血管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9例除1例皮瓣坏死外,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得到了相应的临床观察结论.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1例,肿瘤术后粘膜缺损后用组织补片同期移植并行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51例患者用组织补片移植后完全成活均无感染和排斥反应.结论恰当的医疗和护理可使瑞诺口腔组织补片做为口腔肿瘤术后粘膜组织缺损的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得到了相应的临床观察结论。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1例,肿瘤术后粘膜缺损后用组织补片同期移植并行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51例患者用组织补片移植后完全成活均无感染和排斥反应。结论恰当的医疗和护理可使瑞诺口腔组织补片做为口腔肿瘤术后粘膜组织缺损的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腿肌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颌面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中,Ⅰ期(1~2周)愈合19例(55.88%),Ⅱ期(3~4周)愈合12例(35.29%),Ⅲ期(1个月后)愈合3例(8.82%)。2例(5.88%)发生感染,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后,好转;2例(5.88%)发生静脉栓塞,经重新血管吻合术后,肌皮瓣成活;1例(2.94%)发生动脉栓塞,因供血不足而失败。术后成功率为97.06%(33/34)。结论大腿肌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复杂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移植成功率高,患者恢复情况可观,可作为修复口腔颌面部复杂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口腔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口腔癌根治术常造成颌面部组织大面积缺损,使患者术后出现语言不清,张口严重受限,生活和生存质量下降[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的血管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重庆当地成年犬18只,随机分为创伤后0h、6h、24h、72h、7d取材组及对照组。对其颌面部爆炸致伤,伤后不同时间点切取距伤道不同距离的肌组织及小血管行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结构检查观察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情况。结果颌面部爆炸伤伤情严重,血管损伤明显,小血管损伤可波及到距伤道4.5cm处,伤道周围肌组织内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组织内出血及炎细胞浸润明显,组织呈镶嵌状坏死。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是组织损伤严重及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发展,颌面部结构与形态的研究方法由二维逐渐转向三维.正畸医生能够在三维方向上高效地获取面部软硬组织的数据,并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更精确地进行颌面部生长发育的评估与预测.本文就近年来颌面部生长发育的三维评估与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改良口腔护理法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观察.方法 将67例进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2组的口腔清洁程度、患者舒适度、患者疼痛程度、术区红肿、组织瓣缝线处分泌物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减轻患者术区疼痛、增加口腔清洁程度、减轻口臭、减轻组织瓣移植区分泌物及局部水肿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改良法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增加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颌面部爆炸伤的病理特点及早期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30只犬随机分成6组,利用高速破片复合冲击波模拟爆炸对犬颌面部致伤。记录致伤参数,并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伤后不同时间点动物伤情及伤道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取一组运行于伤后72h二次清创,股薄肌肌皮瓣游离移植对局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颌面部创面污染严重,伤后肌组织近伤道0.8cm范围内坏死严重,振荡区波及到1.6cm外组织,伤后24h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明显,同时可小血管损伤明显。组织坏死呈进行性加重至伤后72h,伤后168h开始有明显肉芽组织生成。吻合血管皮瓣组织愈合良好。结论:颌面部爆炸伤伤情重,污染明显,组织坏死范围大,愈合延迟,其组织缺损的早期修复可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  相似文献   

20.
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析选择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和组织瓣成活情况,并探讨影响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为游离前臂皮瓣58块,游离腓骨肌皮瓣50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块,游离背阔肌皮瓣1块;口腔颌面部缺损部位为舌缺损49例,颊及口咽缺损10例,口底缺损7例,下颌骨缺损38例,上颌骨缺损12例,下颌骨和口咽复合型缺损1例,偏侧颜面萎缩1例。117块游离组织瓣成活,1块游离腓骨肌皮瓣和1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游离组织瓣临床成功率为98.3%;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2%(5/118),抢救成功率60%。结论:合理地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