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技术分离鉴定中国赊酒与赊店地蕴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联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中国赊酒与赊店地蕴酒中的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赊酒中共分析出19种挥发性成分,GC-O分析出呈香物质13种,香气贡献较大的呈香物质有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庚酸乙酯、戊酸乙酯、辛酸乙酯、3-甲基-1-丁醇、2-丁醇、乙酸;赊店地蕴酒中共分析出16种挥发性成分,GC-O分析出呈香物质6种,香气贡献较大的呈香物质有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乳酸乙酯、3-甲基-1-丁醇、乙酸.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干、鲜槐花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比较分析干、鲜槐花的香气成分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干槐花中鉴定出18种挥发性化学组分,从鲜槐花中鉴定出19种挥发性化学组分.干槐花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为92.48%,鲜槐花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为89.58%.干槐花挥发性物质中醛类的相对含量为31.76%,醇类相对含量为35.16%,相对含量较高的是己烯醛,含量为18.30%,酮类的相对含量为9.74%,呋喃的相对含量为13.89%.鲜槐花挥发性物质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1-辛烯-3-醇,含量为31.02%,其中醛类的相对含量为28.31%,醇类相对含量为44.40%,烯烃相对含量为8.39%,酮类等的相对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香菇柄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含量的变化,对香菇柄进行生物发酵和酶解,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其发酵过程中谷氨酸、I+G和可溶性糖等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发酵和酶处理能促进香菇柄中非挥发性呈味物质的释放;从发酵时间、呈味物质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酵母发酵香菇柄优于灵芝发酵,最佳发酵时间为3天。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芦荟酒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在芦荟酒中共检测到18种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分别是芦荟酒中种类最多和含量最多的两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分析芦荟酒的成分。比传统预处理方法更简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发酵方式会对黑茶品质产生影响,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采用好氧发酵(A1)、厌氧发酵(A2)、好氧+厌氧结合发酵(A3)、厌氧+好氧结合发酵(A4)、好氧+厌氧+好氧结合发酵(A5)、厌氧+好氧+厌氧结合发酵(A6)共六种方式进行青砖茶渥堆发酵处理,并对其理化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对青砖茶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青砖茶的茶多酚含量以好氧发酵方式最高,为82.88 g/kg,六种发酵方式的茶多酚含量为A1>A5>A6>A2>A4>A3;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以好氧与厌氧结合发酵(尤其是好氧+厌氧+好氧)最高,游离氨基酸为A5>A3>A4>A1>A6>A2,可溶性糖为A5>A3>A4>A6>A1>A2。水浸出物含量以好氧与厌氧结合发酵最高,为A3>A6>A1>A5>A2>A4。可见以好氧与厌氧结合发酵的方式最有利于青砖茶理化品质的形成,但好氧与厌氧的发酵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茶叶的发酵工序是形成茶叶不同品种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法,比较分析了云南普洱碧罗春茶(不发酵茶)、福建乌龙茶(半发酵茶)和普洱熟茶(全发酵茶)红外特征谱的异同。结果显示,三种茶叶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由于发酵程度不同,三种茶中茶多酚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它们具有各自的红外特征谱。研究表明,茶叶的发酵程度与红外特征谱的1037cm^-1、1147cm^-1、1324cm^-1、1520cm^-1和124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和峰形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吸光度和峰形,可以区分茶叶的发酵程度等。FTIR光谱法为不同发酵茶叶种类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臭鳜鱼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鱼制品,臭鳜鱼的品质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有密切联系.为了研究臭鳜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本实验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不同发酵时期的臭鳜鱼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通过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预测臭鳜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表现出适应原料发酵要求的功能群落,并且这些功能群落在臭鳜鱼发酵条件下大量增殖,占据主导地位,提升了细菌的总体丰度.在门水平上物种相对丰富度Top5的物种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弯曲杆菌门,厚壁菌门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逐渐占主导地位,是发酵中后期(发酵第6-10天)的优势菌种.在属水平上,发酵中后期的嗜冷杆菌属、漫游球菌属和乳杆菌属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可能对发酵鳜鱼风味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臭鳜鱼不同发酵时期的细菌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同时本研究也为臭鳜鱼标准化发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以赊店老酒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该白酒中的微量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己酸乙酯(54.97%)、乳酸乙酯(33.67%)含量较高,还检测出微量的酸类、醇类和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徽州地方特色传统食品徽墨酥的风味和品质,研究了不同红茶添加量(1%、3%、5%)对徽墨酥理化特性、挥发性成分、感官评价以及抗氧化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茶的添加降低了徽墨酥的亮度、pH值和水分活度等理化特性,口感和气味宜人程度有较大提升,感官品质以添加3%红茶的徽墨酥相对较好.固相微萃/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红茶的徽墨酥的挥发性成分物质相似但含量不同,以醛类、烷类和烯类为主,其中正己酸乙酯、4-萜品醇、2,5-二甲基吡嗪和十二烷为徽墨酥中主要呈香物质.抗氧化结果表明,红茶的添加提升了徽墨酥的抗氧化性,使其具有显著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该研究初步阐明了红茶对徽墨酥品质的影响,为提升传统食品徽墨酥的风味和品质以及红茶在徽墨酥品质提升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和分析柠檬制品柠檬蜜和鲜柠檬水中的Vc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分析技术,对柠檬蜜和新鲜柠檬水中的Vc含量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柠檬蜜水和新鲜柠檬水中Vc含量分别为11.7 mg/kg、17.6 mg/kg;其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两种样品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柠檬蜜水和鲜柠檬水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25种和20种,主要包括烯烃、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等物质.结合感官综合比较,柠檬蜜较鲜柠檬水风味浓郁,食用更为简单,但其Vc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对辽宁五个地区的油松松针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和鉴定 .测得鞍山、沈阳、铁岭、锦州和朝阳等地松针中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 1.7%、1.7%、1.4 %、1.7%、1.4 % .用GC/MS法从这 5个地区的松针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 55种、54种、56种、54种和 56种挥发性成分 ,共确定出 52种化合物 ;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 ,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松树松针挥发油的成分有很多相同的成分 ,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其百分含量也不尽相同 .  相似文献   

13.
千山卷柏中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卷柏中挥发性物质,测得卷柏挥发油的含量为2.85%.采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23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总挥发油的39.50%.  相似文献   

14.
茶叶最适冲泡条件的生物化学实验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冲泡条件,使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浸出量最大,我们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以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冲泡,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加工的红茶和不发酵的绿茶相比较,后者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从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值来看,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的最适冲泡条件都应为85~90℃,4小时左右;冲泡过夜的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冲泡后放置过夜的茶水中三种成分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法测定了6种茶饮料(样品1:康师傅绿茶,样品2:东方树叶绿茶,样品3:午后红茶,样品4:统一冰红茶,样品5:康师傅乌龙铭茶,样品6:东方树叶乌龙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茶饮料中茶多酚和总酚的含量。研究得到6种样品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为451326,6种茶饮料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均很强。6种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的大小顺序为:5号样品1号样品2号样品3号样品6号样品4号样品。6种茶饮料的总酚含量的大小顺序为:5号样品1号样品2号样品6号样品4号样品3号样品。从实验中可以发现在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因为在茶饮料中除了茶多酚等酚类物质,还存在咖啡碱、维生素C和柠檬酸等具有抗氧化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采集铺地百里香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从铺地百里香叶总离子流图中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20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14%.主要包括萜类(13种)、醇类(4种)、酚类(2种)和酮类(1)种共4大类物质.以萜类为主,含量最小的是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闪式提取法对杨梅中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以出酒率、花色素含量、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糖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制备杨梅酒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1.2.闪式提取电压50V,闪式提取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杨梅酒出酒率为112.68%,花色素含量为179.31μg/mL,自由基清除率为83.85%,还原糖含量为18.33%。该工艺提取时间短,酒色鲜艳透亮,口感较佳,是一种快速高效制备杨梅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微生物的利用包括"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和"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四项具体内容标准。本文将从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纯化方法方面来谈谈微生物的利用。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方法:(1)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抗性物质。举例:①加高浓度食盐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加青霉素分离酵母菌和细菌。(2)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举例:①培  相似文献   

19.
橄榄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橄榄为原料,去核榨汁后取汁液加入果胶酶,在50℃下水解1h。调整成分,加入高活性果酒干酵母进行发酵,制得一种橄榄酒。研究结果表明,橄榄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1℃,酵母接种量7%,SO2添加量70mg/L,初始pH值3.7,初始糖度为18°Bx,酿出橄榄酒具有浓郁的橄榄味、黄棕色、酒味协调、酒度10.2度左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4.38%,回收率为96.6%~104.0%.其分析结果为: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即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