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糠油营养价值高,含有维生素E和谷维素,不含胆固醇。我国南方湖南、江西、广西有丰富的米糠资源,目前米糠油只作煎炸油和工业用油。各精炼油厂都采用传统化学碱炼法,炼耗大,中性油损耗大,精炼率低,米糠油的异味和腥味未脱净,并且不能彻底除去农药残留,严重地影响米糠油的发展。物理精炼米糠油精炼率比化学碱炼法提高10%以上,特别对高酸价的毛糠油更为突  相似文献   

2.
米糠油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植物油,其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米糠中富含高活性脂肪酶,这使得米糠毛油的酸价很高,因此采用满足高脱酸率以及高生理活性物质保留率的脱酸工艺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脱酸工艺对米糠油的品质油具有显著性影响。本文详细的介绍了近些年国内外米糠油现有的脱酸工艺,对蒸馏法脱酸、膜分离技术脱酸、超声波辅助精炼技术脱酸、溶剂萃取脱酸、化学碱炼脱酸、酶催化酯化脱酸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米糠油脱酸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以新米糠油碱炼工艺以替代常规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常温碱炼室温下皂粒凝聚及油皂分离、脱酸脱色过程中精炼率低及返色的难题。新工艺提高了脱色率、精炼率,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污水排放,并且米糠油适口性也得到了提升。新工艺也适用于其它油脂的精炼。  相似文献   

4.
溶剂法萃取谷维素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谷维素生产普遍采用碱溶酸析法生产工艺,谷维素得率为35%~40%。为了提高谷维素的得率和米糠油的精炼率,研究了溶剂法萃取生产谷维素新工艺。研究中测定了谷维素在甲醇等溶剂中于不同pH值中的溶解性能;物理精炼脱酸的工艺参数与谷维素热分解损失率的关系,并确定了逆流萃取的效数为2~3,萃取用甲醇的倍量为油重的1.5~3.5。溶剂法萃取使谷维素总得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到70%以上,谷维素纯度超过99%,达到了优质品标准;精炼米糠油产出率比碱溶酸析法提高了5%以上。同时,物理精炼脱酸工艺应用于高酸值米糠油的精炼,不产生碱炼皂脚,减轻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米糠油脱胶与脱蜡后,采用甘油进行再酯化、可使15—30%游离脂肪酸含量的糠油得到脱酸效果而降低酸价。再酯化法可与传统的碱炼、脱色联合进行,制得色泽浅的食用油。植物油的脱酸方法之一就是使油中游离脂肪酸转化为中性甘油脂,这一酯化反应可以利用油中原有游离羟基或加入甘油使其羟基在高温及隋性氮体中进行,可以用催化剂也可以不用。该脱酸方法尚未从脱酸程度及脱酸油的其它特性方面加以研究。Anand与Vasishtha已研究过酯化法用于高游高脂肪酸米糠油的脱酸,但设有确定该方法是否适合于将米糠油转变为食用油。再酯化法旨在提高中性油得率。再酯化油还会存有一些游离脂肪酸,还可通过碱炼进一步的脱酸。一个实用、完整的脱酸方法才会有价值,因而有必要严密地测定再酯化法对油色泽的影响,及脱酸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其它化学变化。以前的报告讲述了脱胶与脱蜡米糠油的再酯化过程,但没有详述再酯化速度,再酯化样品的特性以及与碱炼和脱色联合进行的酯化结果。本试验中,根据温度、催化剂、添加甘油及预处理(脱胶与脱蜡)等参数对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影响,对不同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色泽的工业用米糠油进行了研究;对酯化后的油中残留游离脂肪的碱中和及漂白土脱色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菜籽油为原料,模拟出高酸值植物油,分别采用两次碱炼脱酸法、乙醇溶剂多次萃取法和分子蒸馏-碱炼脱酸法进行脱酸,探讨模拟高酸值菜籽油碱炼最大脱酸程度及该脱酸程度下最佳脱酸方案,最后应用于高酸值薏米米糠油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高酸值菜籽油碱炼脱酸的最大脱酸程度为60 mg KOH/g; 3种方法经优化后,两次碱炼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0. 111 mg KOH/g,总得率为34. 82%;乙醇萃取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3. 158 mg KOH/g,总得率为47. 77%;分子蒸馏-碱炼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0. 280 mg KOH/g,总得率为57. 45%。最佳脱酸方案为分子蒸馏-碱炼脱酸,其工艺为:在蒸发器温度165℃、内冷器温度30℃、转速365 r/min条件下分子蒸馏后,采用60 g/L的NaOH溶液在0℃下脱酸,100 g/L的Na Cl溶液洗脱皂脚后分离得最终脱酸油。高酸值薏米米糠油经最佳工艺脱酸后,其酸值由63. 41 mg KOH/g降至0. 441 mg KOH/g,总得率为57. 05%。实际体系和模拟体系脱酸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模拟所得最佳脱酸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前言 我国有丰富的米糠资源。米糠油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脂。当前米糠制油日益发展。因而对米糠油精炼技术进行一些研究,是十分需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目前国内生产的毛米糠油,一般酸价较高含杂又多,很不容易精炼。各生产厂大多采用二次减炼法脱酸,耗碱量大、操作不易掌握、精油率低,成本高,而且不能彻底除去残留农药,影响了米糠制油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所根据商业部科技局1978年下达的编号为2—04的课题任务。进行了米糠油蒸馏脱酸小试。探索米糠油蒸馏脱酸工艺的可能性,摸索其工艺条件,为进行中间试验提供有关的技术数据。鉴于国家还没有颁布食用米糠油的  相似文献   

8.
油脂在精炼过程中,在保证油品质量前提下,精炼率每提高0.5%,对于处理量30t/d的精炼车间而言,每天要多出成品油150kg.若油价按4元/kg计,则每天增收600元,一年按200个生产日计算,可增加收入12万元,可见提高油脂精炼率对厂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脱酸是油脂精炼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工序,它不仅影响精炼成品油的质量,而且也是导致中性油损耗最大的一个环节.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脱酸方法为碱炼法.即采用碱来中和游离脂肪酸,使游离脂肪酸生成肥皂而从油中离析的一种精炼方法.一般用烧碱作中和剂.碱炼过程中中性油的损失主  相似文献   

9.
米糠油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加速血液循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保健功效;因此,米糠油可作为健康营养油。但米糠毛油一般酸值较高,酸值难以控制,使米糠油精炼工艺难度大、炼耗率高;经对设备和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进,可采用物理精炼与化学精炼相结合新工艺,以制取高质量、低炼耗一级米糠油。  相似文献   

10.
<正> 采用混合油脱蜡和混合油碱炼法可以将高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米糠油精炼成不皂化物含量低、色泽浅的烹调油。在高游离脂肪酸植物油的各种脱酸方法中,已经证明,使用已烷和碱液的混合油精炼是一种有效的精炼工艺。对于这一工艺的各种参数,例如混合油中油的浓度、碱的强度和超量碱数量,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等,对脱酸的程度、精炼损失和油的色泽的影响已经知道了很多,而混合油精炼对于高FFA和色泽很深的米糠油的适用性的研究还很少。但有一个关于混合油精炼工艺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物理精炼法已成为可精炼多种油脂的一种十分吸引人和普遍被接受的方法。物理(蒸汽)精炼法被公认有以下几大优点: 1.无需使用中和化学品(苛性钠)。 2.油损耗较低(在碱炼法中,由于中性油的皂化作用以及皂脚夹带中性油,因此油  相似文献   

12.
<正> 油脂碱炼后,所得的皂脚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中性油。中性油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炼耗的大小。一般情况是中性油含量少炼耗也小、精炼率高。反之,则炼耗大、精炼率低。所以检验皂脚内中性油的含量是衡量油脂碱炼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调整精炼工艺,设备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因解脂酶作用,米糠油酸值通常都较高,但采用碱炼脱酸存在炼耗高、助剂残留、精炼率低等问题。物理蒸馏法脱酸具有工艺简单、精炼率高、产品稳定性好等优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物理蒸馏法脱酸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220℃,真空度85kPa,脱酸时间100min时脱酸效果较好,脱酸后,米糠油酸价为1.93mg/g,精炼率为97.6%。  相似文献   

14.
对米糠油进行脱蜡和磷酸-草酸辅助水化脱胶,再联合碱炼脱酸、蒸馏脱酸两段脱酸工艺进行脱酸,研究碱炼脱酸保留酸价以及两段脱酸工艺对谷维素留存率的影响。以谷维素含量、脱酸率、精炼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脱酸工艺。结果表明,原油酸价(KOH)为22~25 mg/g时,碱炼脱酸保留酸价(KOH)取5 mg/g,原油酸价(KOH)为27~33 mg/g时,保留酸价(KOH)取6 mg/g,原油酸价(KOH)为35~37 mg/g时,保留酸价(KOH)取7 mg/g,谷维素留存率较高。米糠油碱炼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时间22 min,碱液质量分数16. 91%,加碱量为理论碱量加0. 1%的超碱量;蒸馏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25℃,时间86 min,真空度0. 098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碱炼脱酸后谷维素含量为2. 05%,脱酸率为77. 78%,精炼率为80. 05%;蒸馏脱酸后谷维素含量由2. 05%升高到2. 16%,接近原油(2. 15%),脱酸率为90. 83%,精炼率为92. 42%。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所谓物理精炼通常指水蒸汽蒸馏,即借助于甘油三酸酯和游离脂肪酸相对挥发度的不同,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蒸汽蒸馏,直接蒸馏出游离脂肪酸,从而除去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工艺。物理精炼是近代发展的油脂精炼新工艺。与中和碱炼有着明显不同,它不是用碱类对毛油中游离脂肪酸进行化学中和,而是借助真空水蒸汽蒸馏达到脱除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目的的一种精炼方法。与碱炼相比,它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原辅材料省,经济效益好;精炼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并可直接获得高质混合脂肪酸,没有废水污染等优点。尤其是对高酸价油脂如棕榈油、米糠油及椰子油等脱酸,其优点更为突出。例如棕榈油碱炼脱酸;其最佳精炼指数通常只为  相似文献   

16.
用稀碱碱炼法进行米糠油精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用稀碱碱炼方法对米糠油进行精炼的工艺过程,并阐述脱胶、碱炼、脱色、脱酸、脱脂、脱蜡主要操作工序。  相似文献   

17.
米糠油脱酸工艺的选择和产品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米糠油的特点,对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脱酸工艺进行了比较并设计了化学精炼联产方案.指出米糠油精炼工艺必须要考虑毛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和谷维素的综合利用,米糠油的产品需要强化营养油这个特征,而不能削弱这个特征.并提出了一级油和四级油的联产设计方案,使米糠油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脱酸米糠毛油品质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炼脱酸和水蒸汽蒸馏脱酸两种不同脱酸工艺所得米糠油进行吸附脱色试验,以米糠油脱色率及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保留率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分析研究待脱色米糠油品质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结果显示,在脱色率、VE保留率和反式酸含量方面碱炼脱酸米糠油的综合脱色效果优于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碱炼脱酸米糠油的最佳吸附脱色条件为:凹凸棒石为吸附剂,用影响量为油重的4%,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1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米糠油脱色率为75.08%,脱色米糠油的色泽为Y35、R2.1(罗维朋比色槽25.4 mm),满足国标三级米糠油色泽要求;谷维素保留率为88.89%(脱色前后谷维素含量分别为0.90%、0.80%、),甾醇保留率为73.87%(脱色前后甾醇含量分别为2.32%、1.71%),维生素E保留率为82.90%(脱色前后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50.57 mg/100 g、41.92 mg/100 g);与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相比,相同脱色条件下,脱色率提高7.84%,维生素E保留率提高7.64%,但谷维素保留率下降4.74%,甾醇保留率下降4.58%。脱色前后碱炼脱酸米糠油中未检出反式酸,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中反式酸含量为0.40%,脱色后反式酸含量增加了0.02%。虽然谷维素和甾醇的保留率相对降低,但两者的保留率仍达到了88.89%、73.87%,脱色油中两者含量分别为0.80%、1.71%,单就脱色过程而言,营养成分保留率还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化油脂精炼脱酸工艺中,目前主要有:①碱炼脱酸法;②无水醋酸法;③蒸馏脱酸法;④泽尼斯法;⑤混合油精炼法。其中,无水醋酸法是美国人Staley在50年代发明的,又称作50—油工艺(50oilprocess),仅在美国采用。蒸馏脱酸,即采用水蒸汽蒸馏的物理精炼法,多用于棕榈油、大豆油。泽尼斯法是瑞典泽尼斯(Zenith)公司60年代开发的精炼方式,它多在欧洲用于菜籽及低酸价、含胶质少、色素低的椰子油、蓖麻油等。通常广泛应用的碱炼脱酸法,由于在早期的间歇式碱炼中,油与碱接触时间10~60min,…  相似文献   

20.
以栀子毛油为原料,研究了栀子油精炼的碱炼脱酸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确定了适宜反应条件为:碱炼浓度为17%,超碱量为0.5%,碱炼时间35 min,碱炼温度73℃。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栀子油的酸价为0.15 mg NaOH/g,脱酸率为97.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