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血管正常化时间窗”的发现是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将现代肿瘤微环境学说与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研究热点相结合,提出应用扶正培本治则方药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与血管的正常化的理论构想,主张通过扶正培本为主导的中药复方对肿瘤“微环境免疫与血管正常化”的调节作用与机制研究,探索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抗血管生成治疗“血管正常化时间窗”,为阐明扶正培本方药为主导的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机制,联合放化疗最佳时机的选择,中医药抗血管生成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初步的理论与实验依据,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药复方防治肿瘤血管生成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健康的常见疾病。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肿瘤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olkman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的理论已经被证实多年,治疗肿瘤,抑制其血管生成是一种重要途径。我国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中药复方研究起步较晚,虽有不少报道,但亦存在不少的问题。文章概括了近几年来中药复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抗肿瘤血管中药复方的问题、对策、发展和方向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述评。  相似文献   

3.
调控肿瘤血管已成为目前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常用策略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饥饿疗法”,其抗肿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引起肿瘤耐药、远端转移等,增加了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风险。然而,适当的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使肿瘤内功能性血管增多,无效血管减少,有利于促进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的渗透,改善肿瘤缺氧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增强抗肿瘤作用。传统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历史悠久,在肿瘤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显著的临床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肿瘤血管的“疏”/“堵”双向调控角度,对两者常用的分子靶点进行梳理,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药对)调控肿瘤血管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并对中药复方及活性成分通过调控肿瘤血管联合其他疗法抗肿瘤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中药调控肿瘤血管功能以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9):2005-2009
肿瘤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肿瘤的难治性就在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来控制肿瘤疾病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抗肿瘤治疗的热点。随着对中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文章就近5年来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从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以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和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及血管生成相关病证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一丸对肺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证实中药肺—丸抑制肺癌血管生成和抗转移的作用。【方法】1)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将含有肺—丸提取液的载体置于7d胚龄的CAM上,作用48h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并予氢化可的松相比较。2)采用家兔角膜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肺—丸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3)采用LA795肺腺癌皮下接种T739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法及局部给药法,观察中药肺—丸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肺—丸能够使CAM及家兔角膜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肺转移抑制率为60%。【结论】中药复方肺—丸能够抑制CAM、家兔角膜移植瘤及肺腺癌移植瘤的血管生成,并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提示肺—丸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98-202
脑瘤是一类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化痰通络类中药复方在临床脑瘤的辅助及增强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药复方主要通过抑制脑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抗新生血管生成、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抑制端粒酶活性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脑肿瘤作用。文章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在脑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和开发抗脑肿瘤中药复方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9.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行为,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血管形成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环节,肿瘤血管形成是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最直接途径,抗血管生成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靶标之一,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中医现代化的进展,中药单体和复方在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将其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春丽 《北京中医》2011,(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华蟾素是从中药干蟾皮中提取出来的水溶性制剂,属于国家二类新药。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华蟾素可以用于防治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增强免疫机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文章主要总结华蟾素抗恶性肿瘤的不同机制及其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孙超龙  谢慧珺 《中医研究》2013,(11):77-78,F0003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表明中药复方和复方制剂可以通过对肺癌细胞的毒作用,影响细胞生长周期、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微环境、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和调节免疫状态等途径,直接或间接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或抑制肺癌细胞分化、增殖和转移,显示中药复方和复方制剂在治疗或辅助化疗治疗肺癌研究可达到有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及有效成分抑制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88-1790
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热点,由于西药抗癌的毒副作用太大,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中药成分复杂,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各个方面。展示了中药防治肿瘤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本文对抗肿瘤中草药及有效成分在肿瘤抑制、逆转多药耐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药水蛭具有破血逐瘀消癥之功,一直以来用于治疗各种血瘀顽疾。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水蛭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其抗肿瘤作用得到了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的证实。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文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多药耐药性几方面归纳了水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争议之处,希望能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癌症之一。卵巢癌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进展至晚期,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5年生存率仍低于45%。血管生成是卵巢癌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抑制卵巢癌血管生成已经成为抗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热点,具有不易耐药、特异性高、副作用小、抗瘤谱广等诸多优点。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抗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降低肿瘤微血管的密度、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基于中药抑制卵巢癌血管生成以发挥抗卵巢癌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卵巢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43-248
"肿瘤饥饿"疗法是临床治疗肿瘤的热点。新生血管与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是"肿瘤饥饿"疗法的重要药物来源,已成为治疗肺癌的新靶点和新方法,也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抗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中药或中药活性成分,阐述了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红花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抗肿瘤复方中,近来研究发现红花抑癌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及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accharides,SPS),研究主要集中于肝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等方面,并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及促凋亡,或是通过抑制荷瘤鼠及裸鼠体内肿瘤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讨论红花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及红花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其预防与治疗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清热类中药具有抗肿瘤、抗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现代药理活性,在乳腺癌等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从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侵袭转移、调节免疫微环境五个方面对清热类中药的抗乳腺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对疗效确切、机制明确和开发前景巨大的清热类中药活性组分及其复方制剂进行了梳理,对后期清热类中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以期加速清热类中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发进程,为抗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大肠癌常规治疗方式。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去甲斑蝥素和龙葵碱等中药单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和白头翁等中药,健脾解毒方、健脾消癌方及藤龙补中汤等中药复方具有抑制大肠癌血管生成作用。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中医药资源,研发高效低毒的抗血管生成的中药制剂,对大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趋势,但仍存在毒副作用及耐药性等相关问题,而中药具有辨证论治及减毒增效的特点,其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受到医学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回顾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单独或与其他治疗策略联合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数据,试从不同角度,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