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是通过对污水处理厂产生臭气部位进行加盖密封、臭气收集,并对收集臭气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重点介绍构筑物加盖、风量计算、风管布置、除臭设备选择等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工程设计的要点。以福建祥坂污水厂生物除臭工程为例,介绍其除臭设施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来源,介绍了离子除臭法、全过程除臭工艺、生物滤池法等常用的污水除臭工艺,并对不同除臭方法的工艺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沙营污水处理厂采用曝气除油沉砂/水解沉淀/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市政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及已有的工程实例经验,采用洗涤—生物滤床过滤联合除臭工艺,对格栅间、水解沉淀池、DN生物滤池、脱水机房及反冲洗废水池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构筑物进行加盖封闭,再通过管道将臭气输送到独立的除臭工艺段,处理后高空排放。在除臭构筑物周围5 m内环侧和厂界取样检测,排放气体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活性氧除臭技术在大连老虎滩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老虎滩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必须对细格栅间、CAST反应池、脱水机房进行除臭处理。考虑到占地受限,经过方案比选后最终确定采用活性氧除臭技术。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除臭效果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验收。  相似文献   

5.
猎德污水厂一二期泥系统除臭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建污水处理厂不同情况对污泥浓缩池采用加高盖臭气收集方案,对脱水间采用重点区域强化抽吸的臭气收集方案,并采用洗涤-生物滤床联合除臭工艺对收集的臭气进行处理;对污泥码头采用喷洒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工艺进行除臭。工程实施后,除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张惠 《中国市政工程》2023,(4):47-50+108
以上海市某污水泵站为研究对象,对污水截流泵房的格栅井、集水池和污水出水压力井进行除臭设计,采用离子氧除臭工艺,除臭系统由离子送风系统和臭气集中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设计规模为27 000 m3/h,通风换气次数为12次/h。结果表明,污水泵站经过除臭处理后,泵站运行过程中厂界的氨、硫化氢和臭气监测浓度满足DB 31/1025—2016《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要求,有效降低臭气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且除臭工艺具有流程短和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可为类似的污水泵站除臭系统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7.
污泥浓缩池是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臭气源之一,消除臭气污染是环保大势所趋。在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除臭工程设计中,对臭气的封闭、收集和处理系统进行了方案论证和设计选型,肯定了膜结构的封闭优势和生物滴滤法的处理效果,可为同类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来源和化学成分。通过对几种除臭方法比较,介绍了东凤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应用实例。它采用生物滤池法除臭,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某新建污水处理厂为例,结合加盖除臭设计原则及污水站除臭标准,对异臭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吸收法、吸附法、焚烧法、药剂喷洒等方面,阐述了常规的除臭方法,并进行了工艺论证,以减轻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集美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区除臭工程采用生物滤池法除臭,根据除臭气量及臭气浓度,设计1.4m的滤池填料高度及250 m3/(m2·h)的表面负荷,合理配置附属设备,运行效果良好,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 8-2002)中的臭气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七格污水厂三期工程不同区域、不同气温条件下,分析两级串联生物除臭系统的运行效果,并研究一级除臭系统中煤质活性炭更换前后生物除臭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和气温下,生物除臭系统对H2S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NH3的进气浓度均低于厂界排放标准,生物除臭系统对NH3的去除率为10%~40%;生物除臭系统对臭气的去除率为70%~99%。煤质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臭气,更换活性炭后,前4个月活性炭对臭气的去除率从14%提高到23%~65%,6个月后活性炭吸附对臭气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污染源,确定了该污水厂除臭工程的范围(生物絮凝反应沉淀池的进水端和出水槽、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及内容(降低H2S、NH3和臭气浓度)。针对主要污染源,经方案比选确定了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方法,介绍了该除臭工程的设计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方法可使该污水厂的H2S和NH3指标达到厂界排放要求,但对臭气浓度的去除效果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生物净化器处理制药恶臭废气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净化器对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恶臭气体的治理。该装置对硫化氢、氨、甲硫醇、甲硫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6%、97.6%、92.0%、83.2%。经过1年的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水源地嗅味物质频发、严重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问题,对太湖某饮用水厂进行了从原水到出厂水的全流程检测,分析了原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含量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探究了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规律。原水中的主要致嗅物质为β-紫罗兰酮(β-Ion)、2,4,6-三氯苯甲醚(TCA)、二甲基三硫醚(DMTS)以及β-环柠檬醛(β-cyc),其主要源于藻类活动以及有机物的降解。DMTS含量与T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β-Ion含量与COD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与叶绿素a(Chl-a)含量和UV254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饮用水厂处理工艺中,臭氧和生物预处理对TCA和β-cyc有一定去除效果;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主要嗅味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超滤膜过滤可对DMTS与TCA进一步去除。另外,在预处理、原水长距离输送、臭氧处理和清水池储存等过程中均存在嗅味物质含量回升的问题,应受到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绿色建筑的理念,在保证中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对绿色建筑的中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取消了格栅和污泥处理两个单元,增设了集泥坑和除臭排气管,使改进后的调节池具有水质和水量调节、沉砂、初沉、集泥等功能,降低了投资和运行费用,方便了运营管理,减轻了中水处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大生活用海水、中水、湖泊和水库水等水中异味去除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对该技 术的研究进展.讨论并比较了几种去除异味的方法及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今后去除水中异味的可 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去除放线菌嗅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考察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地放线菌引起土霉嗅味之污染水样的混凝土处理效果,并与预氯化、单纯混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纯混凝土对放线菌引起的溴味污染基本没有去除;预氯化不但不能降低水和嗅味,且在一定投量时反而会使出水的嗅味强度增加;而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出水的嗅味强度,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8.
The adoption of the sensory odor test will prevail widely in many local self governments in Japan in order to evaluate and regulate the complex odor in fields. This is also done by the tri‐angle choice bag test. However, this procedure has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reli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is desir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metho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low rate of test odor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optimum flow rate of test odor is about 41/min at the inlet of the mask in the dynamic sniff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来源与工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来源、发生条件及危害。液相和气相的恶臭污染物质种类和浓度。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各工艺与恶臭污染物质浓度的关系。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带来危害及其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