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内科杂病多用脏腑辨证,参以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对筋骨辨证的论述及应用较少.临床实践中,运用经筋理论,通过脉诊确立病机,治疗内科杂病高热、昏厥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据此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角度,对脉象与经筋疾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经筋理论临床治验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北京中医》2003,22(5):23-25
中医内科杂病多用脏腑辨证。参以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对筋骨辨证的论述及应用较少。临床实践中,运用经筋理论,通过脉诊确立病机,治疗内科杂病高热、昏厥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据此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角度。对脉象与经筋疾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治疗外感病及内科杂病的一部著作,以六经、脏腑辨证为诊疗手段治疗疾病。但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学习《伤寒杂病论》六经、脏腑辨证对治疗皮肤科疾病也有重要指导作用。皮肤疾病的发生有内因、外因之别。中医认为外因多由风邪入中所引发,大多数皮肤科疾病都具有瘙痒症状,故有"无凤不作痒"之说。皮肤为外邪侵入人体之门户,外邪入中,  相似文献   

4.
区佩仪  李瑞丽  傅金英 《光明中医》2023,(21):4122-412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体系。通过查阅及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古籍、各医家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妊娠病的医案,探讨《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理论对于妇产科妊娠病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可行性及有效性,经方在妊娠病中辨证论治的思路及临床应用疗效,希望为中医药治疗妊娠病提供更多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乔模  乔欣 《山西中医》2011,27(12):1-3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方法,而脏腑经络辨证是杂病的基本辨证体系和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中辨证论治方法运用的比较研究,显示运用六经辨证方法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共涉及全书14种疾病,约占《金匮要略》一书所论疾病的35%,计有28证次。由此可见,张仲景早已把六经辨证广泛地运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突显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其原书《伤寒杂病论》的基本辨证论治方法,而脏腑经络辨证似是其辨治杂病的变通或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创立的一种辨证论治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实用于外感时病与内伤杂病的辨证及治疗,而且实用于妇科病的辨证及治疗。云南中医学院附院已故杨辅庭老中医擅长运用六经辨证方法,对一些  相似文献   

7.
蔡元龙  梁凤云 《河南中医》2012,32(7):816-817
六经辨证不仅是发热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证型的概括,也可作为某些杂病的辨证纲领.笔者临证根据六经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不明原因长期发热、小儿夏季热、少阴病戴阳证等疑难杂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取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吴文尧教授临床善于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脾胃病,对于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亦颇为丰富。吴老认为传统中医院校的教材中对于乌梅丸的理解和运用不甚完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厥阴主方的地位。乌梅丸并非只是用以治疗所谓"蛔厥"与"久利",还可以用来指导内科脾胃杂病的辨证,运用得当,常获恒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总结曲生教授治疗内科杂病验案,探讨曲老治疗内科杂病的的用药经验,以示曲生教授的临证思维与辨证方法 ,为临床治疗内科杂病的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的方剂源远流长,在现代临床中,只要使用得当,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伤寒杂病论》使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皮肤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跳出脏腑辨证,回到这样的辨证体系中,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现运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使用《伤寒杂病论》的柴胡桂枝汤、栀子豉汤、四逆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1.
鉴于近些年的经方热,经方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是有关于《伤寒杂病论》理论方面的探讨仍然较为匮乏:大部分六经实质的研究仍然偏向于依赖症候群并倾向于合方杂投;对于经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较空白的状态或直接依赖西医药理学的研究;对于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则更少。笔者希望有更多研究经方的同道重视有关于此方面的内容,故文章首先引用一些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名家对于六经病欲解时的看法,对于他们的观点进行理论阐发,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对六经病欲解时的实质内容进行探讨,综合以上各名家最终得到较为贴合临床的结论:六经病欲解时即六经病相关时,对于凡是有规律发作的时间性疾病都可以使用六经病欲解时进行辨经选经,然后选用适宜的经方来进行治疗。笔者深耕临床多年,发现如今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内科杂病者较多,如单纯应用传统六经辨证恐难满足临床需要,有感于此,笔者认为结合六经病欲解时能扩大经方运用范围,将六经病欲解时灵活运用于临床,大都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故选取最近应用六经病欲解时治疗几例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验案进行介绍,抛砖引玉,以供同道指正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是一首经典经方,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张炜教授对运用六经辨证和经方辨治儿科疾病和内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杂病有丰富的经验。特举张炜教授运用六经辨证,使用乌梅丸治疗儿童慢性腹泻2例验案,探讨乌梅丸对小儿慢性腹泻属厥阴病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付琳  向光维  李小会 《吉林中医药》2020,40(1):48-51,55
肾性水肿临床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仲景继承《内经》理论,著《伤寒杂病论》并开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现代肾性水肿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体系囊括了经络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禀赋等理论基础。根据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理论为基础,结合各经辨证要点,将《伤寒论》六经辨证引入肾性水肿的临床诊疗。拓展六经辨证理论在肾性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涛 《中医研究》2009,22(1):16-16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虽然意在探讨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和论治的依据,而亦涉及杂病,正如韵伯所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因此,六经辨证同样可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84-1386
冠心病属传统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在《伤寒杂病论》中早有记载,实践千年,疗效无庸赘述。但涉及相应经方之多、所治疾病及疗效之杂,却未系统以六经辨证为纲加以深化及整理。文章以六经辨证为纲,将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此病的方证、理论研究的特点、特殊煎服方法加以概括,认为今后创新六经辨证思想、以"中"论"西"应是冠心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冯世纶教授得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之真传,临证以六经辨治、方证相对而著称.对经方治疗男科疾病之规律颇有研究,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男科疾病从六经辨治《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仅为外感病而设,同样可用于治疗各种杂病,故柯韵伯在《伤寒论翼》的序言中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制节.”  相似文献   

18.
黄梅春 《新中医》1998,30(5):51-51
六经合病并病治验举隅黄梅春江西省高安市太阳卫生院,高安市太阳圩乡(330809)《伤寒论》六经合病、并病的理论,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杂病,不论何种疾病的任何阶段,只要辨证属六经合病或并病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六经辨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独特辨证方法,六经辨治规律即为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审证求方,方证对应。临床应用六经辨治失眠,不可忽略合病、并病而杂以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20.
毛淑娴  孙良生 《河北中医》2023,(4):630-634+638
齐玉茹老师认为,圆运动理论源于天地宇宙规律,其理论核心观点为一气周流,左升右降,中土斡旋,并认为《伤寒杂病论》六经生理、病理及其治疗与人体生理、病理及其治疗中的圆运动规律有密切的联系,临证强调六经运动圆为生理,六经运动不圆为病理,六经辨证蕴含圆运动理论的规律,恢复六经运动圆为六经病的治疗。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齐玉茹运用大柴胡汤诊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