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阴离子反浮选捕收剂在我国的研究应用情况,研究了用臭氧(O3)氧化方式对脂肪酸进行改性合成捕收剂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单一阴离子反浮选捕收剂的浮选试验、复配改性阴离子反浮选捕收剂的浮选试验和LKD新型阴离子反浮选捕收剂浮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动力煤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亮  王怀法 《煤炭学报》2015,40(Z2):464-470
针对亚烟煤煤泥反浮选过程中阳离子捕收剂耗量大的缺陷,自制DT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脂肪酸(正辛酸、正癸酸、月桂酸、十四酸、十六酸)复配型捕收剂替代传统阳离子捕收剂DTAC。研究了各复配型捕收剂的界面性质,并通过单元浮选试验对DTAC和复配型捕收剂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表面张力测试和捕收剂在气泡表面的吸附量测试表明复配型捕收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且更容易吸附在气液界面;复配型捕收剂具有更强的捕收能力且随着复配捕收剂中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分别采用DTAC和复配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C12(DTAC/十二酸)型复配型捕收剂用量为1.66 kg/t(不考虑脂肪酸)时,浮选指标与单独使用3.32 kg/t的 DTAC时相近,降低了约50%DTAC耗量,大大降低了浮选成本。  相似文献   

3.
常用的浮选捕收剂柴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且属于危险化学品,因此寻找能够替代柴油的新型浮选捕收剂对绿色浮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煤基合成油用于煤泥浮选的可行性,选取潞安煤基油公司基于费托合成技术生产的三种中间物作为浮选捕收剂,优选3#油样,使用司盘80和吐温80配制了不同油水比的乳化捕收剂,基于乳化捕收剂稳定性和显微分析,通过浮选试验、FTIR测试研究了乳化捕收剂的浮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基合成油捕收剂中,3#油样浮选效果最好,浮选精煤产率仅比柴油降低了1个百分点左右;在3#油样配制的司盘系列和吐温系列乳化捕收剂中,吐温系列乳化捕收剂稳定性最好,一个月内仍未分层;在吐温系列乳化捕收剂中,以油水比为4∶6的乳化捕收剂浮选效果最好,且药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4.
对钠长石和石英纯矿物,用哈里蒙德浮选管、Zeta电位测定和漫射FTIR光谱评价了阳离子捕收剂与阴离子捕收剂混合物从石英中浮选分离钠长石的效果。用分批浮选试验研究了从希腊长石矿石中浮选分离钠长石的浮选药剂制度。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H2时,用阳离子捕收剂二胺与阴离子捕收剂磺酸盐混合物或二胺—二油酸盐作捕收剂可以从石英中优先浮选钠长石。与在pH2时钠长石具有选择性可浮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pH2时钠长石荷少量负电荷,石英的零电点位于该pH附近,Zeta电位测定和FTIR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捕收剂在两种矿物上的吸附行为类似。红外光谱不仅证明阴离子捕收剂磺酸盐或油酸盐与二胺一起在矿物表面上共吸附,而且证明,阴离子捕收剂的存在提高了二胺的吸附量。阴离子捕收剂闯入相邻表面烷基氨基离子之间降低了头—头静电斥力,由于疏水尾—尾缔合增强,而使二胺吸附量增大。pH2时矿物的可浮性与捕收剂吸附结果矛盾是由于在这两个试验中分别用粗粒矿物和细粒矿物进行试验引起的。可用除静电作用外,捕收剂中的氨离子通过氢键与矿物表面上的硅醇基团作用来解释,在pH2时捕收剂在细粒钠长石和石英颗粒上的吸附量相近。分批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只在浮选给矿脱泥后,才可优先浮选钠长石。从含6.5%Na2O的给矿中浮选获得了含10%Na20的钠长石精矿,Na20含量高于9%的钠长石产后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杨晓晶 《煤炭工程》2023,(8):165-169
针对孝义市难选煤泥表面官能团多、可浮性差、产率低和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等问题,研发了新型捕收剂B-H,并采用两因素多水平浮选试验分别探究了传统捕收剂柴油、新型捕收剂B-H与起泡剂仲辛醇的最佳药剂用量,并对最佳药剂用量做了煤泥可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浮选精煤灰分15%左右时,B-H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7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80.42%;柴油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11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50.76%。新型捕收剂B-H相比较常规捕收剂柴油,精煤产率提高了30%左右,浮选完善度提高了18%左右,提升了煤泥可浮性,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沉淀浮选方法对大洋锰结核亚硫酸浸出矿浆中的铜的浮选分离部分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做了捕收剂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浮选具有流程简单,浮选效果好的特点;用了铵黑药作捕收剂,铜的回收率达87.92%,初步解决了锰结核加工处理上固液分离难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应用不同捕收剂时蓝晶石的可浮性。用蓝晶石纯矿物进行了微量浮选试验,用蓝晶石矿石进行了小型浮选试验。测定了纯蓝晶石表面电荷,结果发现,蓝晶石的等电点为pH5,9。在pH高于等电点时,矿物表面荷负电,可用胺类捕收荆浮选蓝晶石。相反地,在酸性pH范围,蓝晶石表面荷正电,用烷基硫酸盐捕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浮选蓝晶石比较有效。在中性和弱碱性pH范围用油酸盐可以浮选蓝晶石。用烷基磺酸盐捕收剂(AERO系列捕收剂)可以获得含58%~60%Al2O3,回收率为80%~85%的可销售的蓝晶石精矿。试验发现,在用油酸盐捕收剂时,抑制剂对脉石矿物没有效。并且,还发现矿泥对蓝晶石没有负面影响。但是,与瓷球磨机磨矿相比,钢球磨机磨矿降低了蓝晶石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大屯选煤厂浮选药剂消耗量和提高浮选精煤脱水效率,在调研分析基础上,采用ZNX-K07捕收剂代替原捕收剂,并对其进行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ZNX-K07捕收剂浮选效果好,泡沫流动性强,有利于浮选精煤脱水,能有效降低选煤厂药耗消耗量。  相似文献   

9.
在监测矿浆电位(Eh)下,对六种不同黄铜矿进行了无捕收剂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捕收剂浮选仅在氧化条件下有效。而且浮选要求黄铜矿表面相对地没有亲水氧化物,这一点可用硫化钠处理矿浆来实现。据此,本文论述了改善无捕收剂浮选过程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齐大山选厂反浮选使用高温浮选药剂问题,采用实验室制备的新型低温组合捕收剂AG-1对齐大山选厂混磁精矿在室温(20℃)下进行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矿浆pH=11.5、抑制剂玉米淀粉用量950 g/t、活化剂CaO用量100 g/t、捕收剂AG-1用量750 g/t条件下,一粗一精三扫反浮选闭路流程试验可以获得TFe品位68.13%、回收率88.43%的铁精矿。浮选精矿、尾矿XRD图谱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AG-1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以有效分离脉石矿物石英和有用矿物。组合捕收剂AG-1与单一捕收剂油酸钠、十二胺表面张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AG-1表面张力较小,降低气液界面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5,(7):315-317
利用OP-10合成了性能优良的OPES表面活性剂,通过微乳化工艺制备了MECC微乳捕收剂,并对MECC微乳捕收剂的微乳类型、粒径及粒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检测,最后通过浮选试验对MECC微乳捕收剂的捕收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MECC微乳捕收剂可以明显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并大幅度降低捕收剂的用量,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煤泥浮选捕收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协同效应最佳点配制新捕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B两种捕收剂混合使用时产生协同效应最佳点的重量比配成MOS新捕收剂,并用它浮选天然萤石矿,浮选指标比常用药剂731高;用来浮选天然磷矿,进行了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经济效益比常用药剂OPS好。  相似文献   

13.
鞍千选矿厂为了优化选别工艺中的反浮选效果,取浮选入选的混合磁选精矿进行浮选试验,进行了抑制剂、活化剂、捕收剂用量及常规捕收剂TD-Ⅱ与新型捕收剂HYIC浮选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定矿浆pH值为11.5、抑制剂淀粉用量1 200 g/t、活化剂CaO用量500 g/t、粗选捕收剂用量800 g/t、精选捕收剂用量300 g/t,采用常规捕收剂TD-Ⅱ时,闭路试验获得了精矿铁品位68.20%、铁回收率88.73%的选别指标;采用新型捕收剂HYIC时,闭路试验获得了精矿铁品位68.25%、铁回收率90.04%的选别指标;使用捕收剂HYIC比采用捕收剂TD-Ⅱ所获得的浮选精矿产率、铁品位、铁回收率分别高0.91,0.05,1.31个百分点,捕收剂HYIC可以强化反浮选效果,提高选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煤泥浮选主要以柴油、煤油或其他杂油作为捕收剂,在多数情况下存在药耗高、精煤产率较低的问题.为提高浮选精煤产率,消除安全及环保隐患,以利民选煤厂的浮选入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浮选试验、浮选速度试验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对比了新型捕收剂BK610、BK612与传统捕收剂的浮选效果.结果 表明:针对利民选煤厂的煤泥,新型捕收剂B...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纳尔科新型捕收剂替代柴油作煤泥浮选捕收剂的应用试验结果,指出新型捕收剂的应用可实现浮选系统的优化和浮选精煤产率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黄铁矿浮选中硫代碳酸盐捕收剂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化学控制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三硫代碳酸盐(TTC)更比二硫代碳酸盐(即黄药,DTC)易于氧化成相应的二硫醇盐。捕收剂常规吸附量分析结果表明,TTC捕收剂可有效地用于硫化矿混合浮选中。过去的分批浮选试验研究证明.TTC捕收剂浮选硫化铜矿物和铂族金属硫化矿物很有效。最近,在美国所进行的分批小型试验和在南非Anglogold选矿厂所进行的工业试验中,评价了TTC捕收剂浮选含金黄铁矿的效果。还在铂族金属矿石小型浮选试验中应用了TTC捕收剂。在这些情况下TTC捕收剂都获得了高效的分离效果。有关TTC捕收剂对含金黄铁矿特效的结构(官能团为-O-CS2和-S-CS2)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正在美国犹他大学进行中。评价了捕收剂结构在用空气和氮气作为浮选气体时的作用。所用的方法有评价矿物疏水性的电化学控制接触角测定和解释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上吸附现象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江西某银、铅、锌矿采用无捕收剂浮选新工艺提高银回收率的研究成果。试验对无捕收剂浮选的条件和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将其试验结果与常用的微氰优先浮选工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指出,该矿采用无捕收剂浮选工艺不仅可提高银的回收率,而且降低了药耗,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低阶煤表面存在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使其在浮选过程中难以很好地完成矿化过程,导致低阶煤浮选产率低。为了解决传统的柴油等极性油捕收剂在低阶煤浮选中选择性较差,不能有效分选的问题,采用一种高效捕收剂对陕西正通煤业不黏煤煤样进行浮选试验,并与柴油作为捕收剂的试验进行了对比。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光学接触角等检测试验,进一步分析了高效捕收剂的浮选促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煤样表面存在的含氧基团在浮选过程中降低了煤的可浮性;相比柴油捕收剂,高效捕收剂增大了煤粒的接触角,可使浮选精煤灰分降低4.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细晶石和锫石的浮选行为。用从不同产地采集的纯细晶石和锫石样品进行了哈里蒙德浮选管试验。考查了pH、捕收剂种类和抑制剂种类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锆石的可浮性比细晶石要好得多。两性捕收剂Porocoll SAM比脂肪酸类捕收剂Porocoll FS-R要好些。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H4时锫石与细晶石得到很好地分离。抑制剂在某种程度上对两种矿物都起去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从斑岩铜矿中浮选铜矿物的体系中,应用3因素、3水平、面心立方体(FCC)试验设计法研究了重要化学变量对近年来新开发的N-烯丙基-O-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ATC)性能的影响,研究的化学变量包括捕收剂烃链长度、捕收剂浓度、起泡剂种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试验设计的优点,评价多变量的影响和相互作用,填补ATC捕收剂目前缺乏的基础应用理论的空白。试验测定了这些工艺变量对铜回收率、精矿铜品位、铁回收率、浮选精矿的粒度的影响,据此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将ATC捕收剂的浮选效率与两种熟知的捕收剂(O-烷基-N-乙氧羰基硫代氨基甲酸酯(ECTC)和N-烷基-N-乙氧羰基硫脲(ECTU)浮选效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