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尤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 ,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加。其中由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糖尿病为类固醇性糖尿病 ,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现将接受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后出现糖尿病 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 5例均符合 1 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咨询委员会临时性报告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2 8~ 60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 1例。 5例均无家族史及糖尿病史 ,激素治疗前空腹血糖及尿糖均正常。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滋阴补肾法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的副作用,处理方法逐减激素,中药则随症加减,主方为知板地黄丸加味,如旱莲草、女贞子、玉竹、草决明,有血淤时加入丹参,益母草,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者加入饮食治疗,治疗后2例类固醇性糖尿病,空腹血糖及尿糖均得到控制,16例继发柯兴氏综合症体重下降,平均每月下降1.8公斤,皮肤紫纹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糖代谢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18周原发性肾病征患者应用泼尼松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胰高糖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血糖及尿糖变化。结果;应用泼尼松前糖耐量正常,应用经松8周后,13例糖耐量异常,5便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应用泼尼松后胰岛素、C肽高峰后延,峰值低,尿糖量大,出现早,但空腹血糖正常。结论:类固醇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600例老年人尿糖、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糖、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00例老年人与健康对照组410例用尿糖测定试纸测定尿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1)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的趋势;(2)老年人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能除外糖尿病,同时检测尿糖和血糖一方面可排除某些肾性糖尿及神经性糖尿,另一方面还可早期发现高血糖症和隐性糖尿;(3)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结论:检测尿糖、血糖、餐后2h血糖含量有助于筛选诊断糖尿病、判断病情与愈后转归、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石德美  蔡小玲 《吉林医学》2010,31(6):764-765
目的:正确认识血糖(BG)和尿糖(UG)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提高糖尿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170例糖尿病患者的晨尿尿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多数糖尿病患者尿糖与血糖测定值呈正相关,但部分患者检验结果尿糖阴性而血糖增高,部分患者空腹血糖阴性而餐后2h血糖超正常范围。结论:应同时检查尿糖、血糖,有时还需要检查餐后2h血糖,才能使诊断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中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其日内血糖峰值分别为15.6 mmol/L及15.4 mmol/L,均出现于中餐后。1例3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清晨及上午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 mmol/L),持续115 m in;将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口服后低血糖消失,血糖波动改善。结论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部分患者表现午后严重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的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中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其日内血糖峰值分别为15.6 mmol/L及15.4 mmol/L,均出现于中餐后.1例3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清晨及上午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 mmol/L),持续115 min;将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口服后低血糖消失,血糖波动改善.结论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部分患者表现午后严重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的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糖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尿糖应用优利特-3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半自动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3例尿糖阴性,占总例数的6.5%;空腹血糖有4例正常,占总例数的2%,明显增高(>7.8 mmol/L)者153例,占总例数的76.5%;餐后2h血糖有2例正常,占总例数的1%,明显增高(>11.1mmol/L)者103例,占总例数的51.5%。结论: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应结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监测早期诊断糖尿病;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经常监测其血糖、尿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早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避免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调查60例患者在不同时段中血糖水平、尿糖水平。结果 5例患者进行检测后,尿糖检测结果呈阴性,其中有3例空腹时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所有患者进食后血糖都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在尿糖升高的同时,空腹血糖及进食后血糖水平也有所上升。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数据如下:血糖检查(17.9±2.6)min、尿糖检查(16.7±3.1)min。通过整理回收的调查问卷,得知60名进行检验的患者中包括非常满意19例,满意36例,不满意5例,满意率为91.67%。结论进行尿糖检验可以初步确定患者血糖水平,进行血糖检验,可以准确的得知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糖代谢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1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泼尼松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胰高糖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血糖及尿糖变化。结果:应用泼尼松前糖耐量正常,应用泼尼松8周后,13例糖耐量异常,5例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应用泼尼松后胰岛素、C肽高峰后延,峰值低(P<0.05),尿糖量大、出现早(P<0.05),但空腹血糖正常。结论: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胰岛素代偿性分泌不足,诊断应以餐后2小时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上海地区1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中的1,931人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试验对象先以餐后2小时尿糖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初筛;40岁以下者先以葡萄糖氧化酶尿糖试纸检查餐后2小时尿糖,如尿糖阳性,则作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40岁以上者同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凡餐后2小时血糖>140毫克%者,进一步作 OGTT。1,931人OGTT 的结果为:正常1,137人(58.9%),糖耐量异常285人(14.7%),糖尿病509人(26.4%)。50岁以下各组在正常人中服糖后血糖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者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超重与不超重者 OGTT 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年龄、性别对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者的 OGTT 结果无明显的影响。并根据正常组不超重的1,018人各时限血糖值与年龄直线回归方程运算,提出 OGTT 的正常指标、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甲状腺机能亢进围手术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对 2 3例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的手术前、后血糖和尿糖值及糖尿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病人空腹血糖由入院时的 ( 1 3.0 0± 2 .68) mmol/L降至手术前的 ( 6.74± 1 .63) mmol/L及手术后的 ( 7.2 1± 1 .90 ) mmol/L;尿糖由入院时平均阳性 ( + )降至手术前全部阴性及手术后全部阴性 ,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 ,无 1例发生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结论 :将血糖、尿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渡过围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黄燕春 《右江医学》2001,29(2):140-14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尿糖、血糖分布和糖尿病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 6 0 0例老年人 (测定组 )采用尿糖试剂带测空腹尿、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 ,并与 5 0岁以下的对照组 6 0 0例作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间尿糖和血糖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糖尿病患病率测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应同时检测尿糖和血糖 ,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4.
林宏献 《中原医刊》1998,25(11):29-30
类固醇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性糖尿病。目前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本病已较常见,现将作者近年收治的2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凡符合以下两项标准者可诊断类固醇性糖尿病:①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尿糖阳性或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类固醇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除严格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单一或联合使用降糖药物。结果:40例患者均未停止原来的GC治疗方案,对全部患者随访半年,30例逐渐减量及停用激素后,停用降糖药物半年未再复发,其余10例患者需继续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结论:使用GC治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尿糖和血糖,早发现,早治疗,科学合理用药,特别是40岁以上、身体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避免发生漏诊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取本院96例糖尿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日直至2016年7月20日,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尿糖检验)及观察组(48例患者实施血糖检验),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中阴性患者有2例、阳性患者有46例,检出率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对比,血糖检验更具优势,能显著提高检出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所2012年1月到2014年7月体检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56例,在不同时间点,对这些患者进行血糖指标和尿糖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尿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检验结果。结果:在餐前和餐后两小时检测患者的血糖指标,发现测定的血糖指标和尿糖指标呈正相关的关系,且空腹血糖指标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标也随之尿糖浓度随之升高,但是出现3例尿糖检验为阴性,血糖检验结果却显示血糖指标升高的情况。结论: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尿糖检验可以初步筛查糖尿病,但是使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共同检测更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Houssay氏综合症(下称HS)又称糖尿病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较罕见,现报道一例如下: 患者男66岁,3个月前开始淡漠、懒动、畏寒、纳差、无汗、浮肿。1987年10月30日就诊,空腹血糖287mg/dl,尿糖( )酮体(-)确诊糖尿病,病人拒服降糖药。10天后突晕倒,惊厥,查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监测糖尿病病情最简便、最价廉的方法,是使用验尿糖用试纸,当今血糖检测也简便了,而尿糖监测仍不失其价值。 正常人每天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测不出来,每天尿中排出的糖超过1.5克/升,才有可能测出尿糖阳性。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正常人血浆糖浓度超过8.9~10毫摩/升(160~180毫克/升)时可查出尿糖,这一血糖水平,医学上叫“肾糖阈值”,也可俗称“闸门”。当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尿糖也可能阳性;当肾糖阈升高,血糖超正常量(即高血糖),尿糖也可阴性。所以,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尿糖阳性,应立即测血糖。没有原发性糖尿病,尿糖阳性可见于妊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克糖养心口服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功效观察。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 6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口服液,每日 3次,每次 30ml,时间 1个月;对照组同时服用等量安慰剂。于实验前、中、末期测血糖和尿糖。结果 口服液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尿糖作用 (P<0. 05)。结论 克糖养心口服液对中老年糖尿病人具有降低空腹血糖与尿糖的临床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