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OX40 mRNA和外周血 CD3+CD8- T辅助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6年 1月—2017年 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 40例肾移植受者及 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肾移植受者分为急性排斥组 20例和肾功能稳定组 20例。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检测 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OX40 mRNA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CD3+CD8-T淋巴细胞中 IFN-γ(Th1)和 IL-4(Th2)表达率。ROC曲线评价 OX40和 Th1对预 测急性排斥的诊断价值。结果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 PBMCs 中 OX40 mRNA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1),肾功能稳定组 PBMCs 中 OX40 mR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 Th1 表达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 组 Th2 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40 mRNA 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3(95%CI:0.825~0.980);Th1 的 AUC 为 0.731(95%CI:0.587~0.874);两者联合诊断的 AUC 为 0.930(95%CI:0.859~1.001)。结论 监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 OX40mRNA及 Th1细胞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携带抗供者特异性Ⅱ类抗体肾移植受者的免疫风险,和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交叉配型术,回顾性的分析了12例B细胞交叉阳性、T细胞交叉配型阴性的肾移植受者,并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58.3%的患者含DSAⅡ类抗体,41.7%不含DSA。DSAⅡ阳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7%,DSAⅡ阴性组排斥发生率为0(P〈0.05)。小管周的毛细血管的C4D染色阳性率DSAⅡ阳性组为86%,DSAⅡ阴性组为40%(P〈0.05)。DSAⅡ阳性组有1例患者术后3个月由于发生了加速性排斥反应丢失移植物,而其余DSAⅡ阳性的患者肾功维持3—37个月。结论DSAⅡ阳性抗体的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体液排斥反应的机率高,建议术前进行脱敏处理和术后严密的免疫检测以防止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辉  曾涛  孟栋良  李新长 《江西医药》2009,44(3):207-209
目的探讨赛尼哌(CD25单克隆抗体)单剂给药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科接受肾移植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赛尼哌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血透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DC)、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为环孢素A(CsA)+骁悉(MMF)+泼尼松(Pred)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免疫抑制基础上加用赛尼哌。观察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中4例(1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8例(2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观察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观察组并没有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结论肾移植受者应用赛尼哌单剂诱导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0(sIL10)、Fas、Fas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例肾移植受者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周血清sICAM1、sIL2R、sIL10、Fas、FasL的定量,分析其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血清sICAM1、sIL2R浓度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发生排斥反应后2dsICAM1浓度有所升高。使用他克莫司受者术后1、2周时sIL2R浓度下降更明显,与使用环孢素受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sIL10术前检出1例,术后1周检出2例,术后2周检出2例;Fas术前检出4例,术后1周检出0例,术后2周检出2例。FasL术前检出11例,术后1周检出0例,术后2周检出7例,浓度较术前减低,未发现与排斥反应有关联。环孢素谷值浓度个体差异更大。结论血清sICAM1、sIL2R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手术前后的比值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免疫抑制状态的初步判定及鉴别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肾中毒的指标之一。未发现在术前、术后2周内sIL10、Fas与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相关。FasL在检出的受者中,手术后2周浓度有下降的趋势,未发现有与排斥反应有关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并导致非清髓性治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失败的主要免疫细胞。方法通过动态观察受者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案的骨髓移植后早期各阶段在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的嵌合状态,再用T细胞敲除小鼠作为受者,以验证宿主成熟T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与诱导特并性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亚致死量全身放射治疗TBI(450cGy)4-BMT骨髓移植治疗组的BALB/C受者移植心脏均出现排斥反应,存活时间〈38d,骨髓移植后第7天在受者的外周血、脾脏中仍存活一定数量的宿主成熟T细胞(分别为0.23%与0.48%)。T细胞基因敲除c57BL/6小鼠作为受者,给予单次TBI(450cGy)+BMT治疗,其移植心脏获长期存活,并获得完全嵌合状态。结论移植早期彻底清除或灭活宿主成熟T细胞是预防早期排斥反应的关键,也有利于供者骨髓T细胞植活,这对临床制定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冶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经常出现排斥反应在最初12周。本文就早期使用硝本地平治疗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否有效问题,在170名成人尸体肾移植受体中进行了研究。其中80名术后最初12周口服硝本地平(Ic~40mgg2次/d),对照组如名术后12周未用硝未地平。结果表明,硝本地平组80名中,29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2次;对照组90名中,52名发生排斥反应73次,硝本地平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P<0.01)。组织学分析证实,硝本地平组发生排斥反应并不严重,有轻微排斥反应的比率较高(P<o.01),中等排斥反应的比率较低,严重排斥反应数量与对照组无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检测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技术对36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11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比值。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2.33%±8.95%、74.12%±8.35%;2组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9.29%±9.25%、49.54%±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CD3+CD8+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8.89%±8.25%、17.5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CD3+CD4+/CD3+CD8+值分别为1.79±0.91、2.9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源化的抗IL 2R单克隆抗体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 方法  6 5例肾移植受者分为两组 ,赛尼哌组 2 2例 ,对照组 4 3例。两组均采用环孢素A +骁悉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赛尼哌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 1h和术后 15d分别给赛尼哌 5 0mg。观察术后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赛尼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4 5 % ,对照组为 16 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不良反应和感染方面 ,两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赛尼哌可以显著减少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免疫治疗方案(SCTR)对肝癌肝移植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应用SCTR干预的肝癌肝移植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CD3、CD8+的表达,并对其与Tre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CTR干预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12个月内,FoxP3+ Treg的比例从术前峰值降低到术后1个月谷值,随后逐渐升高,3个月时在正常值水平(P>0.05),术后12 ~ 18个月水平逐步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和18个月FoxP3+ Treg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呈反向趋势.FoxP3+ Treg与CD3和CD8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6.37、-7.12,P<0.001).肝癌肝移植术后白介素-10、p型转化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其变化与Treg呈正相关.结论 SCTR可降低肝癌肝移植术后FoxP3+ Treg、IL-10、TGF-β的表达,并不增加排斥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淦勤 《江西医药》2013,(12):1193-119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CD4+CD25+Treg)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特性,分析CD4+CD25+Treg细胞在肝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采集术前7d、术后14d外周血,同时采集本院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统计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结果(1)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与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8+T细胞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变化在肿瘤细胞免疫及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常江平  王风  吴锋  史明  张新涛 《江西医药》2005,40(7):391-393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n=7)、肾功能延迟恢复(n=8)、近期肾功能正常(n=27)、长期肾功能稳定(n=25)组共67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能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能正常组、长期肾功能稳定组,AR组与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原有基础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可以是一种无创的、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发生。并可预测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史为涛  王勤英  赵雪  赵龙凤 《中国医药》2013,8(10):1418-14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抗病毒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核苷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为病例组(92例),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入选对象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病例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及肝功能等。结果治疗48周时,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无应答者分别为11、69、12例。治疗前病例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明显高于对照组[(8.2±5.2)%比(3.0±0.7)%,P〈0.05]。无应答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完全应答组和对照组[(11.6±1.6)%比(5.6±1.3)%、(3.6±0.8)%、(3.0±0.7)%,P〈0.01];部分应答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和对照组(均P〈0.01);完全应答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远期疗效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熊辉  李勇  涂伟  刘智文  文武  李煜 《江西医药》2010,45(12):1177-1180
目的建立稳定的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观察术后移植肝病理学变化,并应用RT-PCR法,研究外周血中PFP mRNA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清洁成年Wistar和SD大鼠。实验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n=30;B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组,n=30;C组:肝移植术后非免疫抑制组,n=30。各组在术后第1、3、5、7、10d随机取6只动物肝脏和外周血,将肝脏作病理学检查,并应用RT-PCR方法监测外周血的穿孔素mRNA的表达。结果外周血PFP mRNA表达能随病理变化,以数值的形式反应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变化过程。通过检测未发现A组PFP mRNA表达,而B、C组均有表达,对比各时间观察的穿孔素表达水平发现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通过各时间点的监测,发现外周血PFPmRNA表达水平与移植肝的病理变化趋同,因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穿孔素mRNA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一种较好的方法。(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降低穿孔素mRNA的表达,对减轻急性排斥反应作用明显。但仍无法较完全地控制肝细胞坏死和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RP2 C3972T基因突变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药动学参数.不良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肾移植患者MRP2 C3972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吗替麦考酚酯的药动学参数.不良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肾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基因型患者在C0、C0/D、AUC0-12、AUC0-12/D等值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突变型患者(C/C+T/T)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的C0/D、AUC0-12/D均低于野生型(C/C)患者.三组间不良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MRP2C3972T突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浆中麦考酚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中供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受者移植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无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随访满2年的活体肾移植患者125例,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供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与受者术后1周、1年、2年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受者术后1年GFR的因素.结果:供者GFR与受者术后1周、1年、2年的GFR相关(r分别为0.217、0.216和0.273,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供者GFR和受者体质量是受者术后1年GFR重要的预测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为受者术后1年GFR=78.7-0.474×受者体质量+0.239×供者GFR.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GFR为移植肾功能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咪唑立宾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MZR作为观察组。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霉酚酸酯 (MMF)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合用环孢素(CsA)和强的松(Pred),组成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随访观察 12个月。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术后 6个月急性排斥发生率 20%, 1年内人 /肾存活率 93%。发生肝不良反应 2例 ( 3. 57% ),肾不良反应 1例(1. 78% ),消化道症状 11例(20% ),骨髓抑制 5例 (8. 92% )。对照组排斥发生率 24%,人 /肾存活率 91%。结论 咪唑立宾近期疗效稳定,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杨静 《江西医药》2013,(12):1172-1174
目的:观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并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和TPN+Ala-Gln组(研究组)。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7d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支持治疗,具体为碳水化合物63kJ/(kg·d),脂肪酸42kJ/(kg·d),氮量0.25g/(kg·d),电解质根据生化报告及时补充,同时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Ala-Gln0.5g/(kg·d)。观察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氮平衡各个时点的水平;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IgG、IgM、IgA、D3、D4的变化水平。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第8d,两组均有回升,但研究组回升较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d,两组患者IgA、IgG、IgM值均低于术前,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术后第8d,研究组IgA、IgG、IgM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D3、D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中使用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合并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高PTH组)、18例无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低PTH组)和20名健康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来定义其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的百分比,同时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Treg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的CRP,IL-6,TNF—α均显著增高(P〈0.05);血液透析伴高PTH组的Treg细胞显著低于低PTH组(P〈0.05),而其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低PTH组(P〈0.05)。结论高PTH可抑制T细胞分化,减少Treg产生,促使炎症因子增高。积极清除PTH,可能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瘤白血病组,有骨髓侵润组和无骨髓侵润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其血清进行β2-MG进行检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百分率。结果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淋巴瘤白血病组和有骨髓侵润组β2-MG水平高于无骨髓侵润组(P〈0.01);淋巴瘤白血病组高于骨髓侵润组(P〈0.01).3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β2-MG水平均低于化疗前的水平(P〈0.05)。②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73±1.79%、4.15±1.43%。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reg细胞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瘤白血病组和有骨髓侵润组Treg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无骨髓侵润组(P〈0.05),疾病越严重,Treg细胞表达水平越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化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降低,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1例53岁的女性患者因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同时予以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患者术后肾功能逐渐恢复,肌酐稳定下降,术后第4天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PLT)开始降低,乳酸脱氢酶(LDH)上升,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考虑发生了肾移植术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临床药师建议停用米卡芬净,后患者PLT、LDH迅速恢复至正常,病情好转后出院。本案例提示我们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TMA时,除了考虑疾病因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使用,还应考虑其他药物,尽早停用可疑药物,及时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