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智能终端     
点评: "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现代热点词汇,从我们的平日生活到国防军事,如果不考虑"信息化"是不可想象的.社会广泛而深入采用"信息化"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我们将一步步进入"信息社会".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信息社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中信息成为关键因素,社会发展以信息为总体特征的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的表述就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一样,属于社会的技术形态.然而,我们发现"智能终端"扮演着信息社会发展"启明星"的角色.我们所有的人通过它感觉到了"信息化"的到来,"智能终端"的需求带动了微电子、传感器、软件、无线传输技术、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等的快速发展,因此,在2012年它再次成为了通信产业热点关键词之一,在信息通信业蓬勃发展中,智能终端这个"启明星"更璀璨,主要有以下几个看点.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仍然有不少人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宁愿少事,不愿多一事"的思想,墨守成规。社会是我们大家的社会,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让我们努力吧!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物质更新换代频繁的社会,往往新产品与其替代产品间隔甚短,所以我们很难长时间对某种事物保持新鲜感,但是理念性和观点就不一样了,它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的一个指引,比如说环保、健康、人文……这些是我们必然关注的,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围绕它们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比如说企业的新理念,比如社会新现象。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我们用了漫长的几千年;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我们用了三百多年;而信息技术从实验室走上商用,只用了几十年。今天,身处急剧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寝食难安。  相似文献   

5.
周彬 《通讯世界》2017,(1):41-42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探讨,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社会建设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领域的推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将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探讨作为实现当今社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为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当今社会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方向,我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科技创新的提高,以此来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通过发展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事业来实现社会经济飞速跨越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许多做境外贸易的企业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国外的合作方要求到我们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不仅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交货能力,还要考察企业的环境、三废治理、工人的生产环境和安全保障等。过去我们对这些做法并不是很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我们行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逐渐认识到这其实就是合作方要考察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他们认为一个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的合作伙伴也必须是一个真正负起社会责任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个公民的心,牵动着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我们整个陶氏化工的心。陶氏化工一直注重企业社会公民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更希望做一个中国的企业社会公民。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体现在对优质产品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弱势心理蔓延是现在社会情绪的一种表达,是公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为了解释什么是公平正义,我们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流动或弱势化。在探索弱势化发生原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弱势化。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正在充斥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面对面的交谈变成了缺少真实的视觉信息、表情信息的“文字聊天”。一个原来只是自言自语的行为,变成了可以迅速传播的广知信息。两个人面对面的私人谈话,信息可以得到充分保护,但是我们用网络进行,情况又会怎么样,我们不得不面临信息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信息领  相似文献   

10.
1前言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标志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产业、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多媒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使当今世界进入网络社会的前沿 ,集电视、电话、电脑传真为一体的网络通信方式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在这场全球信息大潮中 ,我们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信息进行办公整体作业的管理和事业发展战略的决策 ,充分提高办公效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使我们的日常工作纳入高效可靠的轨道。办公网络为我们…  相似文献   

11.
身处信息社会,网络信息必然会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网络信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本文就网络信息之利弊展开了探讨.曾几何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人类的一个美丽梦想.而这个梦想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已经实现——不论我们相隔多远,都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对话、视频,发邮件、传照片.这些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地球是一个村庄".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网络信息化正在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发展和推进社会的进程.身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必然会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而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更应该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充分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编余废墨     
《视听技术》2005,(10):1
九年前,当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一书在中国出版时,虽然也曾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但实际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意识到数字技术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等巨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今天已经表现无遗了.试想想,如果哪一天数字网络全部关闭,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其实这话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当铁路、航空、金融、通讯、商务、股市以及许许多多的行业都瘫痪下来,我们的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3.
新社会形态     
目前的信息化使我们处于一种新的、不同于“信息化社会”的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民,工业社会的基础是市民,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网民。在以网民为基础的信息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甚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笔者作为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会议结束后,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此背景下,环境保护、员工权益、诚信经营、生产安全、质量保证、社会公益等诸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上电脑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形成了以计算机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处理业务)为三大支柱的巨大产业。这个情况,很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应当充分理解信息是比钢铁、煤炭、木材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企业”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在我们身边它正在成长,社会企业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通过商业模式运作来达或某种社会目标。它在应对社会与环境需求、改善公共服务并促进道德习扬、构建公平与包容的社会方面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开篇寄语     
新年刚过,开局却并不平静,发生了不少足以震憾我们心灵的重大事件。数十年一遇的雪灾,股市、楼市的大幅震荡,还有陈冠希的"艳照门"等等,最与我们有关的则是东芝HD DVD的退市,涉及到了国家、社会、生态、经济、科技、个人道德等许多层面。这一系列事件在直接考验我们的承受底线的同时,也向我们发出了严峻的警告:每一事件都不是偶然,这个社会虽然正在向现代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但是否和谐、是否平衡、是否人性、是否真正的科学?我们的行为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吗?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云、网、端等新基础设施不断松绑数据依附,加速信息要素在各部门间的渗透,促进人们日常行为互联网化。导航、微信、音乐、游戏、新闻等各种新兴应用正在切切实实改变着社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我们能看到的是生活正在改变,看不到的是整个改变背后的推动力。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与进步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蒸汽机推动持续了5000多年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发电机和电动机  相似文献   

19.
《通信世界》2016,(13):18-24
2015年,我们庆祝了国际电联(国际电信联盟简称)150周年华诞,其作为最具适应力、相关性的组织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一直以来,国际电联致力于利用最具创新性的通信技术连通世界. 在纪念1865年5月17日国际电联的创建并庆祝2016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之际,我们期待着未来通信的发展、进步.2016年我们关注的主题是“提倡ICT创业精神,扩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普的境界     
徐善衍 《科普研究》2009,4(1):89-91
我们都希望能够在本届博览会上看到好于往届的景象,因为在科技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在科技馆里,还是在电视屏幕或科普画廊以及图书架上,我们实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不断创新的科普产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广大公众的要求。实现这个目标,不仅是我们对科普产品创作者和生产厂家、出版商的期待,也是我们全体科普工作者的责任。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任何一件(部)科普产品创作的依据、目的和意义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