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运用遥感影像进行连续、大范围的水质监测是目前研究水环境问题的热点之一。为探索更多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水质指标,以快速获取水质指标时空分布情况,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以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水文监测数据建立了OLI数据与水质指标(WQI)之间的统计模型,包括溶解氧(DO)、氟化物、氨氮(NH3-N)、总磷(TP)以及pH等,以探寻更多能够利用OLI数据进行监测的水质参数。结果表明:(1) OLI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氨氮、总磷、pH值、氟化物、溶解氧的空间分布;(2)研究区内整体水质偏碱性,氟化物含量较低,不存在过度氟污染;(3)干支流交汇处以及城区河段氨氮、总磷污染较重,溶解氧含量低,需加强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亟须提升管理手段而开发的松花江干流水质模型。模型根据流域实测气象水文、径流、水质监测、污染负荷等长系列数据进行率定及验证。由模型模拟结果来看,模型计算浓度值总体上与实测值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内河流水质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趋势,可作为流域水污染应急管理、日常水质管理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孙晓蕾 《陕西水利》2017,(3):139-141
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是水质监测与评价的核心指标,客观反映水体受污染情况。通过累加不同时间段的南沙河干流COD_(Mn)原始数据建立GM(1,1)动态模型群组,使模型群组在动态过程中产生预测值,克服了单一模型随数据序列不规则波动拟合性差等缺陷。其建模精度大于90%,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水质监测校核辅助手段,为突发水质污染应急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也可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与评价、辽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河水资源保护遥感技术业务需求分析,指出可以利用较为成熟的遥感监测技术,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水质监测、生态保护、水质模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建立具有遥感监测、评价、预报、分析等功能的遥感监测应用系统,建立黄河生态系统数据库,初步实现流域重要河流湖库水域的水质信息动态监测.提高流域大范围内应时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新乡市域范围内的卫河水系为研究对象,以年为时间轴,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卫河水系干流的11个水质监测断面多年水质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客观分析卫河的水质历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卫河干流河段的水质污染程度随河段空间位置变化而变化,个别年份水体污染严重。新乡市域卫河干流的污染程度随年际不同而变化,由于国家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和综合治理,近年来水质污染有减轻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6年8月19日、1999年8月10日和2001年10月17日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96年8月16日的TM影像、1999年8月1日的ETM+影像和2001年10月9日的ETM+影像数据,对湟水河干流新宁桥—乐都段水体有机污染进行了遥感监测,建立了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遥感信息模型,对湟水河干流水体有机污染进行了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新宁桥—乐都段清洁水体很少,95%以上的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其中轻度污染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 安徽淮河干流蚌埠、淮南市区段,由于工业和生活污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条件明显地有逐年恶化的趋势。据蚌埠水文实验站与淮委水保办水质监测中心今年3月对淮河干流水质监测的分析表明:淮河蚌埠市区段与淮南市区段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有机污染比历年同期有较大上升。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经初步分析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8.
西江下游流域水质与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江下游流域2005—2017年11个监测断面水质数据和2005年、2010年、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结构对西江下游流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7年西江干流、贺江及罗定江水质较为优良,新兴江、南山河水质恶化明显,西江干流汛期总磷浓度明显高于非汛期;流域尺度下,河流水质指标与城镇用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河岸缓冲区尺度下,河流水质指标与林地、水体呈负相关关系,城镇用地对河流中COD解释度较高,800 m缓冲区城镇用地对氨氮和总磷解释度最高,河流水质指标与旱地相关性在缓冲区达到 1 500 m后显著上升,800 m缓冲区内水田坑塘对河流水质指标影响较大。建议对西江下游流域河岸800 m宽度范围内城镇用地、水田坑塘以及1 500 m缓冲区外旱地加强污染管控。  相似文献   

9.
张升  盈尚轩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8):845-846,849
以淮河干流突发性污染现象为研究对象,利用SMS软件建立颍河口至蚌埠闸段的二维水质模型,研究中采用氨氮浓度为污染物指标,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突发性污染物的一般迁移规律,进一步模拟得出在不同来水量比和污染物浓度比情况下,颍河支流对淮河干流造成的污染程度,提出预防淮河干流突发性污染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辽河流域是吉林省人口及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流域内水质污染形势严峻,水污染治理日益紧迫。本文根据东辽河干流6个水质监测断面, 2016―2017年水质监测成果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南市缺水情况日趋严重,导致城市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泉水断流,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 成威胁。针对济南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水保泉措施,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太原市已形成的城市布局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了分类供水方案,分析了分类供水的可行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就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体系 ,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我国目前水资源、水环境的状况提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力图从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农村水权交易问题,通过对水市场、水价、水权价格、交易中介及在有水权交易制度下农户用水行为的分析,得出了在农村进行水权交易可促进节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供水合理水价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水工业企业(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要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城市供水水价结构,在研究城市供水的价格和构成中要考虑到各环节的合理补偿,价格制定合理的原则,结合国际通行的水价结构分析我国水价结构现状,制定合理的水价结构不仅是当前水价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而且关系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资源统一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水资源特点以及供需不平衡现状,充分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算清水账是基础,管理体制是保障,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目的。水资源管理应逐步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水资源分配管理应以流域为基础,逐步探索在水量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不权管理体制。水价问题附属于相应的水管理和水分配体制,水价不应完全市场化,但要符合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总量控制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针对区域来水、取用水分开统计,导致区域来水、取用耗排水、断面出境水量不闭合问题,本文从水量控制核算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水循环转化的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模拟区域水资源取用耗排过程下的水循环过程,以区域来水和出境断面水量双向控制方法核算区域水量取用情况。以天津市为例,在全境多年平均来水42.1亿m~3(其中外调水14.7亿m~3)情景下,2020年水平年天津市取用水、耗水和排水等总量闭合控制阈值分别为38.25、22.0和16.25亿m~3,出境水量为22.1亿m~3,根据水资源实际管理需求,模型给出了各区县不同水源和行业相应的控制阈值,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消耗双控行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跨流域调水水权分配与水市场运行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证调水工程正常运行,更有效地提高调水的利用效率,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是必要的。根据国内外水权管理及水市场应用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初始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及水市场运行机制和制度化建设框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初始水权分配方法、水市场的3级结构。讨论了交易价格、水市场的运行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秦皇岛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将逐步增加,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本地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城市供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进而分析得出解决秦皇岛市城市供水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我国节水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国用水总量持续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各行业节水取得显著成效。经统计分析,2016年较2010年总用水量、各行业用水量及占比变化不大,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6%,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1提高到0.5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了88.3%,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维持在15%左右。农业、工业、城镇各重点领域现状节水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节水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气候变化使得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障矛盾更为突出,节水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从法律标准、政策机制、科技创新、计量统计、管理体制、节水宣传等方面深层次探讨了现状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重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