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前BMI及孕期BMI增长(BM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观察1530例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产妇孕前BMI及孕期BMI△不同组别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超重肥胖组及孕期BMI△≥6 kg/m2时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 kg/m2组(P<0.05),消瘦组及BMI△<4 kg/m2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kg/m2组(P<0.05).结论 孕前BMI及孕期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直接关系,要重视孕期体重增加的情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增幅对母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珊  沐朝阳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99-110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增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6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妊娠前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A1组)、超重组(B1组)、肥胖组(C1组),按孕期BMI增幅分为A2组(增幅〈4)、B2组(4≤增幅≤6)、C2组(BMI增幅〉6),比较各组间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GDM孕妇C1组较A1组、B1组早产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P〈0.05);C2组的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妊娠前肥胖及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增加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1 月—2019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2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 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5.0 kg/m2)、超重和肥胖组(BMI>25.0 kg/m2);根据孕期体 重增加(GWG)情况分为GWG不足组、GWG正常组及GWG过度组3组。比较各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妊娠结局。结果 消瘦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正常组(P <0.05),GWG高于正常组(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正常组(P <0.05),GWG 低于正常组(P < 0.05)。GWG不足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GWG正常组(P <0.05);而GWG过度组 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均高于GWG正常组(P <0.05),新生儿体重低于GWG正常组(P <0.05)。与正常 组比较,消瘦组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低,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 高于正常组(P <0.05),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正常组(P <0.05)。与GWG正常组比较,GWG不足组胎膜早 破、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0.05);GWG过度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膜 早破、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高于GWG正常组(P <0.05)。结论 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可导致妊娠 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孕妇营养评价和体重管理,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 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极其适宜增重范围。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产检、分娩的897例孕妇,收集一般资料、孕前体格资料、孕期资料及新生儿资料等,根据孕妇BMI分级、新生儿体重分级分组,统计适宜孕期增重范围。结果: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高BMI组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明显多于正常、高BMI组,高BMI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三组巨大儿发生率随孕前BMI增加而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低、正常、高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3.0~18.0kg、12.0~16.5kg、8.0~13.5kg。孕期增重值分级与新生儿体重:不同孕期增重值分级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增长过多组的巨大儿比较明显高于增长不足、正常组;增长不足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增长正常、过多组;增长不足、正常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比例明显高于增长过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明确适合我国妊娠健康的孕妇孕期增重范围,可为备孕、孕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及临床指导提供依据,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小于胎龄儿(SGA)和大于胎龄儿(LGA)的高危因素,为今后孕期保健咨询和孕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募集693例孕妇及其子代716例,采用问卷方式收集父母年龄、身高、体重和孕期母亲情况等资料,新生儿出生时产科医师填写出生资料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产次、胎龄、出生体重、胎数、性别等。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将新生儿分为SGA115例,AGA330例,LGA271例,比较分析与出生体重相关的因素。结果3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早产/足月/过期例数、胎数和产次,父亲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量百分比、孕前BMI、产前BMI、孕期BMI增量、孕期BMI增量百分比和患妊娠期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胎龄别出生体重与父亲年龄、身高、体重、BMI,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量百分比、孕前BMI、产前BMI、孕期BMI增量、孕期BMI增量百分比和产次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新生儿性别和胎数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别出生体重与新生儿性别、胎数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父亲身高、孕期BMI,母亲年龄、身高、孕期BMI增量百分比、产前BMI和产次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胎龄别出生体重与母亲年龄、身高、孕期BMI增量百分比、产前BMI,父亲身高、BMI及产次、新生儿性别、胎数相关。合理控制孕期营养,避免孕母营养不良和体重增量过快,对婴儿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蓓 《当代医学》2012,(28):42-43
目的谈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前体重指数以及妊娠期体重指数增幅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妇产科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50例,详细记录其孕前体重、身高和产前体重值,并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幅.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分组,比较分析各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妊娠前BMI对孕妇终止妊娠周有显著影响;孕期肥胖组和超重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危险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孕妇的羊水过多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低体重儿和低血糖的概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新生儿发生窒息和湿肺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M孕妇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均可增加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因此应控制GDM孕妇孕期体重指数总增幅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汪春芬  夏宝琴  董燕君  吴丽肖  陆洁 《浙江医学》2023,45(12):1311-1313
目的 探讨持续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体重增长情况、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杭州市临安区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参加营养干预的 250 例 GDM 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营养指导)150 例和干预组(除常规营养指导外,还进行持续个性化营养干预)100 例。比较两组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5 kg的比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孕妇高脂血症、羊水过多、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持续个性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控制 GDM 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减少孕妇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孕期异常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彩红 《广西医学》2005,27(9):1343-1345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异常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112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异常体重指数(BMI)、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异常增长幅度(A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低BMI组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当ABMI〉6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胎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当ΔBMI〈4时出生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异常的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是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志红  曾蔚越 《四川医学》2005,26(9):950-951
目的 探讨妇女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孕期BMI变化和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择513例单胎产妇,测量孕前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BMI,按孕前BMI分为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高于标准体重3组。按分娩孕周分为足月产(≥37周)、早期早产(≤32周)和早产(〉32周)3类。分组分析不同孕前BMI、孕期BMI增加与早产的关系。结果 3组中早期早产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及BMI增加均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于标准体重组早产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及BMI增加小于足月孕妇,有显著差异(P〈0.05)。标准体重组和高于标准体重组早产与足月孕妇相比孕期体重增加及BMI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孕前低于标准体重、孕期低体重增加与低BMI增加与早产的危险性增加相关。尤其以早期早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熊霞鹂  朱云霞  魏宏  赵志强  高翔  张志红  孟君 《西部医学》2022,34(8):1199-1203+1208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6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HBV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GDM合并HBV感染,96例)和对照组(单纯GDM,64例);观察组根据孕期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分为肝功能异常组(42例)及肝功能正常组(54例)。分别比较观察、对照组以及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正常组孕妇孕期胰岛素使用率,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产后出血(PPH)、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在分娩时的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SGA) 、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孕期胰岛素使用率,母体并发症如ICP、PPH、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SGA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者孕期胰岛素使用率、母体并发症如HDCP、ICP、PPH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SGA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V感染可增加GDM孕妇孕期胰岛素使用率,导致GDM孕妇不良母儿结局增加,且胰岛素使用率及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可能与肝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23.9kg/m2,n=5885)、超重组(BMI为24~27.9kg/m2,n=1081)、肥胖组(BMI≥28kg/m2,n=237),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小于孕龄儿、大于孕龄儿定义为不良妊娠结局,分析比较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别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和发生风险。结果低体重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4% vs 3.62%,AOR=0.28,95%CI 0.15~0.52,P<0.01)、妊娠期糖尿病(6.40% vs 8.73%,AOR=0.75,95%CI 0.57~0.99,P<0.05)、大于孕龄儿(2.58% vs 5.68%,AOR=0.45,95%CI 0.30~0.69,P<0.01)的风险均低于正常组,发生小于孕龄儿(7.12% vs 4.45%,AOR=1.55,95%CI 1.17~2.05,P<0.01)的风险高于正常组,发生综合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不高于正常组(18.78% vs 22.92%,AOR=0.74,95%CI 0.62~0.89,P<0.01)。结论孕前低体重指数不影响综合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体重指数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萍  罗来敏  吴氢凯 《上海医学》2004,27(11):840-842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 (BMI)、孕期BMI增加值 (ΔBMI =分娩期BMI -孕前BMI)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糖耐量异常 (GIGT)、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333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随机分为消瘦组 (15 8例 )、正常组 (15 2例 )及肥胖组 (2 3例 ) ,对GDM、GIGT、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作前瞻性分析。结果 肥胖组妊娠期GDM +GIGT及PIH发生率较正常组及消瘦组明显升高 (P值均<0 .0 1) ,肥胖组及消瘦组的GDM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阴道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发生GDM、GIGT及PIH孕妇的孕期ΔBMI与无并发症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终止妊娠者孕期ΔBMI的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发生巨大儿与未发生巨大儿者孕期ΔBMI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值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孕前BMI与妊娠期GIGT、PIH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 ,孕前控制体重可减少PIH、GDM和巨大儿的发生 ,而控制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更可减少巨大儿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饮食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90例和确诊为GDM的孕妇(GDM组)92例(血糖控制组78例,血糖控制不良组14例),测定早孕期和晚孕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记录饮食三大营养素摄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早孕期GDM组LDL C、apoB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0.05);GDM患者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量多于正常组(P<0.05);饮食控制后,血糖控制组LDLC、apoB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TG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TC、TG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 <0.05);血糖控制不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血糖控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P<0.05);晚孕期TG、TC、LDL 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饮食治疗可使其某些血脂指标优于正常妊娠妇女,并且通过饮食指导控制血脂水平,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57-59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PCOS合并GDM患者54例(GDM组)及未合并GDM的PCOS孕妇60例(非GDM组),收集受试者年龄、孕周、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前睾酮、孕期增加体重、糖尿病家族史,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GDM组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前睾酮、孕期增加体重均高于非GDM组(均P0.05)。两组间糖尿病家族史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期增加体重为PCOS患者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OS女性孕前适当减重,控制高胰岛素血症,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增加,对于预防GDM的发生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3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和胎盘功能不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P〈0.05)。孕期△BMI与剖宫产率、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关系比较,C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均〈0.05),C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P〈0.05); A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P均〈0.05)。结论:孕前咨询、孕期体重检测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孕前应对妇女的身高、体重及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给予科学的指导,以达到标准BMI。孕期应作好营养指导,监测体重变化,提高围生质量。  相似文献   

19.
罗红玲 《广西医学》2012,34(3):309-311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分析47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不同孕前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前BMI增加及孕期体重增加值增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均会影响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 < 110 g/L)、中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30 g/L)、高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130 g/L);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分为3组:孕前BMI过低组(BMI < 18.5 kg/m2)、孕前BMI正常组(BMI为18.5~24.9 kg/m2)、孕前BMI过高组(BMI≥25 kg/m2);根据妊娠期体重增加分为增重不足、增重正常、增重过度3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低Hb组、中Hb组、高Hb组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前BMI过低组、孕前BMI正常组、孕前BMI过高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期增重正常组、孕期增重过度组的新生儿体重、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期血红蛋白、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均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