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常规凝析气井产能分析常沿用单相气井的产能分析进行经验性修正或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烃类流体相态研究方法建立的考虑地层油气两相相态变化的产能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地层凝析水对产能的影响。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向地层深部的发展,一些特殊的如异常高温、高压富含气态凝析水的凝析气藏不断涌现,并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当温度较高时,地层束缚水、边底水和可动间隙水与烃类流体的互溶能力就较强,烃类流体中含水量就会增加,再用常规的烃类流体相态研究方法去指导开发这些特殊的凝析气藏,就致使凝析气藏在开发方式、油气藏工程设计和动态分析方面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有必要建立考虑多相流体复杂相态变化的凝析气井产能分析新方法,以便得到更为精确的凝析气井生产动态。文中结合气-液-液三相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建立了考虑近井地带反凝析液饱和度分布以及动态污染影响的凝析气井产能分析新方法。根据文中给出的凝析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准确预测不同时期凝析气井的地层流入动态。  相似文献   

2.
在稳态条件下推导了考虑油、气、水三相流动区及油、气、水、硫四相相态变化影响的气井流入动态模型,建立了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模型、井筒携固模型、井筒携液模型.结合地层流入、井筒流出、井筒携液、井筒携固等模型.提出了更为综合、全面的气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进行考虑凝析水、元素硫多相流体复杂相态变化影响的气井生产系统敏感参数分析,指导该类气井实现最优化生产,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部凝析气井流入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天然气和反凝析流在地层中渗流特点,结合凝析气体系相态理论及闪蒸计算方法,运用状态方程进行模拟,考虑流体相态和组分的变化以及凝析及气井的表皮系数,引入稳态理论的两相似压力函数,建立适用凝析气流入动态预测的方法,并根据凝析汪的临界压力和临界饱和度渗流的关系,给出了预测凝析气井井底流压的数学模型;(1)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的渗流数学模型;(2)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且凝析油饱和度小于临界和度时的渗流数学模型;(3)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且凝析油饱和度大于临界饱和度时的渗流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思路编制了完整的计算软件,该方法适用于凝析气井流入动态预测。参9(喻西崇摘)。  相似文献   

4.
根据天然气和反凝析液在地层中的渗流特征, 结合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理论及闪蒸计算方法, 考虑流体相态和组分变化, 引入稳态理论计算的两相拟压力函数, 建立了凝析气井油、气两相均服从达西渗流的产能方程和气相服从非达西渗流、油相服从达西渗流的产能方程以及油、气两相均服从非达西渗流的产能方程。通过实例得到: ①考虑相态变化的产能方程所得的流入动态曲线在井底压力为露点压力处均有一拐点, 符合凝析气井的特点; ②凝析气井流入动态预测应采用气服从非达西渗流、油服从达西渗流的产能方程。  相似文献   

5.
高温、高压凝析气井井筒动态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分流态综合利用垂直管流公式,根据井筒内气液比高低将凝析气井井筒动态分析分为高气液比和低气液比2种情况,结合气-液两相、气-液-液三相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对其中的偏差因子、气液界面张力、粘度等进行修正,这样考虑了多相流体复杂相态变化的井筒动态预测方法就比常规方法更适用于凝析气井,特别是对于高温、高压富含气态凝析水的凝析气井,能得到更为精确的预测结果。根据给出的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模型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准确预测不同时期凝析气井的井筒动态,改善数值模拟一体化动态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凝析气井井筒动态分析方法及软件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凝析气井井筒动态分析仍多沿用单相气井的节点分析进行经验修正的方法去近似分析,忽略了井筒中流体相态变化和组成变化的影响。特别对于富凝析气井,更应该考虑井筒中相态变化的影响。文章在常规方法基础上,按流态的不同综合利用垂直管流公式,根据井筒内气液比高低将凝析气井井筒动态分析分为高气液比和低气液比两种情况,结合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对其中的偏差因子、气液界面张力、粘度等进行修正,该预测方法就比常规方法更适用于凝析气井。同时根据文章给出的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采用VB语言结合Access数据库,编制了相应的凝析气井井筒动态计算软件包,运用该软件,可以准确预测凝析气井的井筒动态,改善数值模拟一体化动态分析效果。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垂直管流公式,结合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给出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新方法.根据该方法.结合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准确地预测不同生产时期凝析气井的井筒动态.  相似文献   

8.
凝析油析出是凝析气藏开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而常表现出与干气流入动态不同的特性。理论和现场应用表明, 直接利用干气或折算方法进行凝析气井动态预测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忽略了反凝析液对凝析油气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利用凝析气相态理论和闪蒸计算方法, 考虑流体相态和组分的变化以及凝析气井的表皮系数, 引入稳态理论的两相拟压力函数, 考虑毛细管数效应对凝析油气体系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建立了拟稳态条件下的凝析气井流入动态预测方法。实例应用表明, 采用考虑毛细管数效应的凝析油气两相拟稳态流入动态方程, 弱化了凝析油的堵塞作用, 有助于正确评估凝析气井的产能, 准确把握凝析气藏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垂直管流公式,结合流体相平衡热力学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给出凝析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新方法,根据该方法,结合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准确地预测不同生产时期凝析气井的井筒动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向地层深部的发展,一些特殊的如异常高温、高压富含气态凝析水、元素硫的气藏、凝析气藏不断涌现,并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富含凝析水、元素硫的特殊类型气藏、凝析气藏,当温度较高时,地层束缚水、边底水和可动隙间水与烃类流体的互溶能力就较强,烃类流体中含水量就会增加,且随开采过程温度及压力的降低,元素硫会从烃类流体中析出,再用常规的烃类流体相态研究方法去指导开发这些特殊的气藏、凝析气藏,就致使该类气藏在开发方式、油气藏工程设计和动态分析方面产生一定的误差。在总结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垂直管流公式,结合气-液-液-固四相相平衡闪蒸计算,运用状态方程模拟,对其中的偏差因子、黏度等相关参数进行修正,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气井井筒动态预测新方法;最后结合地层流入、井筒携液、携固模型,建立了更为综合、全面的气井生产动态分析新方法,该方法更适用于异常高温、高压富含凝析水、元素硫的特殊气井、凝析气井。根据文中建立的气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准确预测不同时期气井生产动态,改善数值模拟一体化动态分析效果,进行最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凝析气井产能分析方法以及流体相态、组分变化、渗流特征的研究,结合状态方程理论及相平衡闪蒸计算方法,引入反映地层中凝析油气体系变化的两相拟压力函数,提出了考虑近井带反凝析液饱和度分布以及动态污染影响的凝析气井产能分析新方法。通过实例计算认为该产能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近井带地层凝析油析出时造成的动态表皮伤害对产能的影响;当地层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预测方法所得的流入动态曲线在井底压力为露点压力处有一拐点,这与实际情况符合,反映了凝析液析出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ϵ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凝析气井的试油试采工作中,需要对即将测试的高温高压井的井口压力进行预测;从而根据井的基本情况设计生产压差,制定试油工作制度,并根据试油情况调整生产压差,以保证试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及时分析气井动态,获取准确的气层信息。分析了现有高温、高压凝析气井试油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系统分析对凝析气井试油时各部分的压力进行预测的方法。在分析凝析气井试油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相态影响的流入、流出模型,介绍了温度计算模型和两相垂管流计算。针对试油测试管柱流道的复杂特点,提出了地面测试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ѹ��������̬ģ���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凝析气藏是最复杂、最特殊的一类油藏,生产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会引起重烃相间传质、相态变化,使得研究与认识凝析气藏压裂井产能更加复杂化。文章假设储层内烃的流动为等温的达西渗流,且组成油气烃类的各个组分在渗流过程中相间传质及相态变化是在瞬间完成的;应用物质平衡原理和运动方程建立了总烃和第i组分烃的渗流方程,结合相平衡计算理论、初始条件和定压边界条件,提出了预测压裂后凝析气井生产动态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凝析气藏可能存在的不同渗流区域与相应的渗流特征,应用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IMPES)方法分别进行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给出了压裂后凝析气井凝析液、天然气产量动态,不同时刻地层中的凝析液饱和度分布曲线。由于凝析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的性质差异,其生产动态也明显不同,这为准确进行优化压裂设计提供了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