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正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和重大理论课题。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减贫实践不但精彩、生动,  相似文献   

2.
《求实》2021,(4)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扶贫工作的政策供给将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老年贫困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消除农村老年贫困,系统构建农村老年反贫困制度,不仅契合了贫困治理的底线思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构建新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迫切需求。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表现为物质收入的相对贫困、基本能力的相对贫困与基本权利的相对贫困。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治理路径有赖于加速提供建立普惠式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健全社会资源整合制度、激发农村老年人反贫困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贫困问题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也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特点。帮助贫困家庭解决贫困问题,改善民生,使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家庭贫困出现的原因,贫困家庭的特点以及家庭扶贫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消除贫困并不意味着反贫困任务的终结,相对贫困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减贫工作的历程,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分析脱贫攻坚后相对贫困的新特征,从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低收入群体救助制度、推进公共产品均衡化供给等方面,实现国家扶贫减贫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而环京津贫困带与首都相邻,其发展关系到首都未来周边经济的发展,因此,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治理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核心提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使命。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未来的贫困治理面临全球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贫困治理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要求更高,贫困治理的难度更大。如何完善贫困治理体系,提升可持续的内生动力,确保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消除贫困是我国在新世纪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农四师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一部分城镇职工的生活遇到了困难,成为困难职工群体,同时群体性上访时有发生。仅2002年1至3月份,赴师集体上访4批共157人,群体上访8批共24人,比去年同期有增无减。如何正确分析判断师直企业部分职工的贫困问题,把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好,这不仅仅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周金玲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以分税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它是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次重大尝试。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格局的一次调整。在分税财政...  相似文献   

9.
正贫困问题自古存在。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贫困治理不仅需要各国自身努力,而且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助。全球贫困治理成绩显著,但也面临重大挑战。中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贫困治理任重道远联合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主要机制。自从联合国大会于1961年决定设置联合国"发展十年战略"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全球贫困治  相似文献   

10.
杜红川 《实践》2002,(11):32-34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大规模扶贫工作,使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旧的贫困(极端贫困)问题获得极大缓解,但现阶段仍呈现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贫困程度相对深刻和多种贫困现象并存的格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致贫因素亦更加复杂,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明显.因此,贫困问题依然是中国在现阶段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均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竞争上岗作为用工形式上的变革,代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面对竞争上岗,首先应该认识自己,增加竞争上岗的信心;其次,要改善自己,夯实竞争上岗的基础;第三,协调人际关系,优化竞争上岗的环境;第四,关心企业发展,注重自身价值与企业需要的结合.总之,要做竞争的主人,调适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辩证看待竞争上岗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徐志远  彭玉海 《探索》2003,2(4):84-86
言教与身教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言教与身教这对基本范畴反映和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把言教与身教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发端于他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思考,脱胎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说法",根源于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他科学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正确指明了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并且不断为实现小康目标鼓劲加油,排忧解难,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  相似文献   

14.
邵广侠 《探索》2006,1(5):83-86
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知识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反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们无视人的生命需要。当前,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追求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顺应人性,注重尊重人、关爱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自其产生之日起 ,就不断地进行着两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为了有效地组织生产以及便于人类的不断繁衍 ,管理活动一直是人类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自身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因此 ,任何管理思想的提出 ,都是离不开人们对于人类自身本质的认识的。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自身本质的不同认识 ,都是那一时代、那一民族的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着重点。因此 ,对于人性、人类本质的认识是我们进行社会管理活动的前提。那么到底有没有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信人民群众 ,依靠人民群众 ,宣传和组织群众 ,不仅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而且培育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形成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为我们党执政后赢得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成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今天 ,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 ,胜利完成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深刻认识保持党同人民…  相似文献   

17.
高兰  李娟 《学习论坛》2008,24(2):15-17
党内民主意识是全体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的主观反映,是党内民主认知、党内民主情感与党内民主意志的统一.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提高党内民主主体素质,坚持党内民主的理念和目标是党内民主良好运行的根本要求,强化党内民主意识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给水利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它也要求水利改革必须融入市场经济。山西引黄工程提前“入世”的实践 ,更进一步论证了入世对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与此同时,党中央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潘佳铭 《探索》2003,3(2):71-73
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我国古代有尚义的优秀道德传统,但是,却没有正确对待利,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不能正确对待尚利的个人主义。离开义,无道德可言;不讲利,无法律之根。尚利的个人主义作为社会政治理论,在私有制条件下,不但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而且对于西方的现代文明,特别是其制度建设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