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活动处于低潮的估计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于1985年11月11日在仙台市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提出:在估计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静冈县、骏河湾地区,大约已有30年时间很少地震活动,很可能形成了大地震前兆的“空区”。众所周知,同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地震学界把地震活动的低潮看作是大地震的前兆。大竹在地震学会上提出的结论,支持了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论点。他指出:“不久的将来,在骏河湾地区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2.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2005年2月15日乌什6.3级地震前乌什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乌什6.3级地震前,乌什-柯坪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增强-平静过程,符合柯坪块体6级地震轮回规律。研究表明,震前乌什附近地区有5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且存在阿合奇台地倾斜EW分量年变形态改变、固体潮汐畸变和巴楚地应力观测值大幅度波动等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下水化学预报地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炜  林颐耀 《地震学报》1981,3(1):55-60
我国利用水化学组分变化预报地震已有十年实践历史,通过多次强震的检验,说明地下水化学方法是一种可用的中短期预报手段.本文以华北地区三次大地震为重点,试图通过总结我国近期几次七级以上强地震的水化学前兆反映特征,探讨地下水化学在地震预报过程中的作用及前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水化学预报地震的前兆机制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7.
一、对东海地震的反应地震学者已经指出了以骏河湾为震源的地震和东京地区地震的危险性以及制定地震对策的必要性,本刊也曾从各个角度刊载了有关地震对策的文章。可是,最近仍有一种错误认识在广为流传,似乎认为除东海地震之外,“现在已可以预报其他大地震,并发布警戒宣言”了。其实,纵然预报了以骏河湾为震源的8级大地震并发布了警戒宣言,家庭和单位也尽可能地采取了对策,但对以静冈县为中心的“地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测失败,地震学家便尝试更加模糊的预报,但最近发生在日本的超大地震再次提醒人们,这种方法也存在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9.
丁鉴海  张国民 《地震》1996,16(1):9-16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资料,探索区域应力场应力增强标志和动态监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地震前月相效应的变化;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场时空演变特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群体的空间转移;大区域前兆场短期动态突变;大地震发生后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追踪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区域应力场的动态监视,对开展地震形势预测,提供大地震发生的有利背景乃至地震的中短期预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言     
为了便于在我省各级地震监测预报部门推广本省的地震预报经验,并能更集中地反映我省广大科技人员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经研究决定,以《四川地震》专辑的形式,汇总出版我省承担的地震前兆预报实用化攻关研究的各项(地震学、大地测量、定点形变、地下水动态、水化、地电、重力、地磁、地应力和综合预报)三级课题成果。由于篇幅所限,分两期发表。本期集中反映综合预报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下一期将汇总各单项预报方法及有关预报评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目的,是把模糊数学中发展起来的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试用于地震综合预报.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就是直接由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来估计地震危险性并进行预报,其效果依赖于建立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的技巧.文中以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波速等前兆资料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主要依据前兆变化速率及相关系数,并使用其它途径来建立从属函数的具体方法与公式.使用这样的从属函数之后,可以更好地识别出前兆异常,并且更容易区分出异常的起始、终结或发生明显转折的时期.模糊识别的间接方法,本文中采用的是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它与选取表示型类区别的相似系数或距离有关.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分析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系列样本按彼此间的相似程度建立一个模糊相容关系;通过合成运算把这个模糊相容关系改造为一个模糊等价关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数的数值,并对原始样本进行分类.选取某一给定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统计指标,或者选取由多手段单台或单手段多台得出的一些前兆数据(地形变、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等等),就可以使用上述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地震综合预报.作为说明此方法的例子,文中给出了对我国西部强震及中强震得出的一些初步结果.由所得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992年福建省南日岛5.2级地震序列特征,认为这是一次孤立型地震,震前存在多学科的前兆异常,异常群体特征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及形态复杂性.地震学异常持续时间长,前兆学科短临异常突出,可能是少震区地震前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莱蒙特观象台于1980年5月12~16日举行了一次地震预报讨论会(会议概况见本刊1980年第8期),参加会议的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地震活动图象;(2)大地震的长期和中期前兆:地震学的和非地震学的;(3)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从若干小时到若干天)前兆;(4)沿主要断层带大地震重复时间的地质论据;(5)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震源理论和前兆效应的物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震带未来半年内是否能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多因子模糊聚类分析。介绍了应用系统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根据各单项预报手段预报效能的清理结果,选用了9项地震活动性及前兆手段为指标,分别建立了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震带31个时段的半年预报样本。利用这些样本分别对两地震带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判断,并对其预报效能作了评分。结果表明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预报的预报评分值明显高于各单项手段的预报评分值。  相似文献   

15.
综合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GPS观测得到的国内外10多次6—9级,不同构造、不同类型的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震例: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级巨震、2013年芦山7级,直至2020年6月墨西哥7.4级地震和7月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等。利用GPS连续观测站区域参考框架水平位移时间序列和水平位移场,特别是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的研究证明,同震水平位移是研究地震前兆形变存在的关键;利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同震垂直位移及同震水平位移向量的分解,揭示地震弹性回跳真实方式;提出了符合GPS观测和岩石破裂试验结果的地震压-剪弹性回跳模型;根据已有震例,提出预报不同震级地震的可能性和监测临震前兆形变的GNSS站布设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地震有前兆,已被多数地震学家接受或证实。地震前兆的探索和研 究是地震科学中最活跃和最广泛地被实践的一个分支。一般讲,前兆往往与预报相联系,所以研究地震前兆是突破短、临预报的关键。但前兆现象是复杂的,一次地震的前兆不一定表现为单一的物理量,而是几个物理量的综合反映。有时有异常没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级模糊评判综合预报地震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把多级模糊评判数学模型应用到地震综合预报工作中,选取地震活动性和定点前兆共14个因子作为因素集合,把地震强度分为四个范围作为评语集合,以华北8次5级以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各个因素和地震强度的统计经验和前兆异常的形成过程建立综合评判矩阵和综合预报地震强度的评判模型,用20个样本检验的结果为:内符合检验报准的概率为87.5%,外推检验报准的概率为81.9%。通过可靠性分析得到用该方法预报地震强度的信度。本文的方法在1989年10月19日大同6.1级地震的预报过程中见到了实效。结果证明多级模糊评判方法在综合预报中具有定量化和实用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保山5.0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八五”、“九五”地震预报攻关成果和长期的研究与经验积累,论述了2004年10月19日保山5.0级地震的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详细研究了地震前的中短期及临震前前兆异常特征,中期表现为地震学空间分布异常,短临表现为前兆出现突变异常,形态出现加速、转折,由远致近向震中区收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地震监测     
起伏波动的地幔的一种新理论能帮助地震学家预报何时何地将发生地震。现在在加利福尼亚是令人担忧的时刻。沿圣安德烈斯断层安置的地震仪器台网,不祥地显示了地壳正在隆起,并且叽叽嘎嘎地作响,就象一台有毛病的旧的辅助发动机一样。监视圣安德烈斯的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真有点担心。虽然这里里氏8级以上的大地震不会经常发生,但是科学家们知道大地震将会发生。圣安德烈斯断层北段自1906年旧金山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7年后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引人注目的地震。震前曾提出中期预报意见,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预报时间偏长,地区偏大。震前还发现少量短期异常,但难以肯定其是否为前兆;临震微、宏观异常集中在1天至1小时,未能及时发现。据此分析认为,对于中等强度地震,中期预报的主要判据是地震活动性异常;并且只有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优化台网,努力扑捉短临信息;改善通讯条件,及时传送短临宏微观异常信息才有可能实现短临预报;中等强度地震的中、短期预报一般宜在地震系统内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