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透明带的精子受体在ZP3的O—糖链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佐武 《生命的化学》2001,21(4):297-299
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主要包括几个步骤 ,精子与卵子相遇后 ,精子结合到卵透明带上 ,引起精子的顶体反应 ,随后精子穿透透明带与卵细胞融合受精。精卵结合具有种属特异性 ,这种特异性结合是由精子表面的特异蛋白和卵透明带糖蛋白通过受体配体模式进行的。但是 ,卵透明带上的什么物质与精子识别和结合呢 ?近 30年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很活跃 ,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 .小鼠透明带糖蛋白ZP3作为精子受体透明带是卵细胞膜外的一层特殊的非细胞结构 ,是精子与卵细胞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小鼠和其它研究过的哺乳类的透明带都是由少数几种糖蛋白组成 ,…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和透明带的初级及次级结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获能的精子穿过卵丘细胞层到达卵子透明带后,精子头部便结合在透明带的表面上.精子和透明带的结合可以分为初级结合和次级结合两个阶段,初级结合是指二者在顶体反应之前的结合,次级结合是指二者在顶体反应之后的结合.精子和透明带的结合是精子顶体反应和精子入卵的先决条件,是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涉及到精子以及透明带的多种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在其他哺乳动物中也有很多报道.本文将主要以小鼠为例,概述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和透明带结合的分子机制,并兼述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透明带糖蛋白ZP3对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4,(26):I0003-I0003
在精子和卵子受精之前。精子往往会结合并且穿过卵子外部的透明带结构。透明带(Zona pellucida)是包围在卵子与着床前胚胎外的透明胶质结构,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尽管研究者们为此进行了很多年的研究,但是其背后的生化机制依然并不清楚,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透明带上帮助精子和卵子成功受精的关键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受精是生命起源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辅助生殖的过程中,完全受精失败发生具有其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受精失败常伴随着一些胞间调控机制异常,其中,可能阻滞在与精子穿越卵冠丘复合体、精子-透明带结合/穿透、精子-卵膜结合、卵子激活、精子去浓缩或原核形成等任一阶段。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可以避免大部分受精失败现象,但某些患者仍无法成功受精,即使采用辅助人工激活也无法完全避免其发生。对于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完全受精失败患者,结合其卵子成熟情况、精子质量及相关检测结果,在后续周期调整临床方案可有效避免受精失败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三、家兔诱发排卵实验实验目的和原理雌性的生殖细胞称为卵子。卵子在卵巢中生长、发育,发育成熟时则由卵巢排出。卵子和其外所附着的透明带及放射冠等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排出的卵子被输卵管伞端捡拾进输卵管,一般经过2—3天后进入子宫。受精卵进入子宫后,经过几天即可植入到子宫内膜中,称为着床。若卵子未受精,则被吸收或排出体外。有些动物(如大鼠、小鼠、猴等)以及人类,具有周期性的排卵;但也有的动物,如家兔,需经刺激(如交配)才发生排卵。因此,常用人工方法诱发家兔排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精卵识别与精子质膜及卵透明带中所含糖蛋白有直接关系。在精卵识别中存在着精子受体和卵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配体相互作用的糖类识别机制及精子质膜与卵子质膜的糖蛋白识别。本文主要从结构功能上对与受精相关的精卵表面糖蛋白作一介绍。卵子表面受精相关的糖蛋白主要是ZP1、ZP2、ZP3。与卵子表面糖蛋白相比,精子表面参与精卵识别的糖蛋白种类较多,在SP56、SP95、PH-20、FA-1、甘露糖结合蛋白、顶体素、fertilin蛋白等。  相似文献   

7.
受精过程中,精子顶体蛋白酶在精子穿过卵细胞透明带并与其融合中起关键性作用。利用顶体蛋白酶的抑制剂抑制精子中的顶体蛋白酶活性,能直接影响受精。将其应用于避孕研究,已取得了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8.
卵细胞膜电学特性与受精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细胞受精是新生命的开端.已知,精子与卵相遇时,在卵周围的颗粒细胞上可同时吸附许多精子,但实际只能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进一步发育成胚胎.在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研究中,下述问题与受精过程密切相关: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融合的机制是什么?卵细胞在受精过程中发生那些结构的和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那些内部和外界因素能影响受精过程及其后果等.下面仅就卵细胞的电学特性与受  相似文献   

9.
一类具有广泛结构多态性的输卵管特异的糖蛋白-输卵管素,可与卵子的透明带和着床前胚胎相联系。本文综述了这种糖蛋白的合成,分泌,进化上的保守性及其在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透明带是哺乳动物卵子外周的一层特殊结构。1870年Waldeyer最早曾作过有关的描述,他认为所有哺乳类动物卵子外周都包有透明带。但当时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1948年Harter用特异的PAS方法显示了透明带主要由蛋白和多糖构成。六十年代随着电镜及化学酶法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一类具有广泛结构多态性的输卵管特异的糖蛋白———输卵管素,可与卵子的透明带和着床前胚胎相联系。本文综述了这种糖蛋白的合成、分泌、进化上的保守性及其在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助细胞     
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又称胚囊,通常由七个细胞所组成,包括在珠孔端的一个卵细胞二个肋细胞和在合点端的三个反足细胞以及在这两群细胞之间的一个大的含有双核的中央细胞. 在胚囊中结构最为复杂、并在受精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是两个助细胞.助细胞紧靠卵细胞,与卵细胞呈三角状排列,各细胞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进化蕨类受精作用的特点和细胞学机制,该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受精作用的主要过程,观察结果显示:(1)蕨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细胞,多数情况下,该精子的螺旋运动先在受精孔的下方产生一个受精腔,然后精子再与卵细胞质融合。(2)第一个精子的这种延迟的螺旋运动和因精子的钻入而引起的卵细胞固缩反应可能是阻止多精受精的重要因素。(3)卵发育时期产生的核外突在受精后仍能持续12h,然后与核本体分离,逐渐在细胞质中消解。(4)合子通过其后方细胞质的液泡化而建立了水平极性,此后再进行细胞分裂。该研究观察到了进化蕨类受精作用过程中的一些新现象,包括产生受精腔、卵细胞固缩反应、核外突的命运以及合子极性建立等,这有助于理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机制及有性生殖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地区生长于池塘环境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性成熟日龄是110—130天,雄性比雌性普遍早熟20天。精细胞的发生能够完成由精原细胞到精子的全部发育过程,同样,卵细胞的发生也能完成由卵原细胞到卵子的全部发育过程。初级卵母细胞处于Ⅲ时相阶段时,可由包被卵周的滤泡细胞分泌产生放射膜,但放射膜不在动物性极形成受精孔,也无精孔细胞的分化,证实尼罗罗非鱼是属于非受精孔受精类型。初级卵母细胞由Ⅲ时相发育到Ⅳ时相是非同步性的,产后卵巢的组织学结构为第Ⅳ期,卵巢系数在繁殖季节可出现三次高峰,证实尼罗罗非鱼是属于多次产卵类型。通过对精巢组织学的研究,发现尼罗罗非鱼的第Ⅰ期精巢是自然两性嵌合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进化蕨类受精作用的特点和细胞学机制,该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受精作用的主要过程,观察结果显示:(1)蕨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细胞,多数情况下,该精子的螺旋运动先在受精孔的下方产生一个受精腔,然后精子再与卵细胞质融合。(2)第一个精子的这种延迟的螺旋运动和因精子的钻入而引起的卵细胞固缩反应可能是阻止多精受精的重要因素。(3)卵发育时期产生的核外突在受精后仍能持续12 h,然后与核本体分离,逐渐在细胞质中消解。(4)合子通过其后方细胞质的液泡化而建立了水平极性,此后再进行细胞分裂。该研究观察到了进化蕨类受精作用过程中的一些新现象,包括产生受精腔、卵细胞固缩反应、核外突的命运以及合子极性建立等,这有助于理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机制及有性生殖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胚,由植物的卵细胞经过受精发育而成。植株开花后,大约经24小时,就开始受精;48小时左右,一部分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60小时左右,大部分胚株里的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卵要经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精子经过雌性生殖道与卵子发生融合完成受精过程,需要正常的精子运动能力作为保障。超激活运动可以帮助精子穿透卵子透明带,与卵子发生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超激活运动的激发和维持是通过自身生理和雌性生殖道内生化环境共同调节完成的。"超激活运动"自发现起到现在已成为生殖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现对精子超激活运动与受精的关系、调节因子、鞭毛结构、技术手段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为男性不育及避孕等相关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类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是在卵泡发生过程中由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分泌的由ZP1-ZP4四种糖蛋白分子组成的高度有序结构,它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等预后紧密关联。许多生殖中心实验室发现有些患者的卵出现全部或部分的透明带异常,而且不同实验室发现的透明带异常类型各异。研究发现这些透明带异常与卵母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综述了关于透明带异常及其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动物繁殖子代主要是以卵子的受精方式进行的,但也有一些动物是行单性生殖(孤雌生殖),后者所产的卵子不必受精就能正常发育,这种自然的单性生殖主要见之于昆虫,如蚜虫、蜜蜂等。至于脊椎动物特别在哺乳类则甚为少见。为了研究卵子的受精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受精后的发育机制,许多学者往往采用人工激动卵子的方法来进行探讨,这就是人工单性生殖或称人工孤雌生殖。海胆和两栖类是研究这方面的好材料,特别在海  相似文献   

20.
动物卵原细胞形成成熟卵细胞的过程称为卵子发生。昆虫卵子发生在卵巢里进行,经历了卵原细胞的增殖、卵母细胞的生长和卵母细胞的成熟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昆虫卵子的发生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基因、细胞因子和环境等。卵子的发生影响着成熟卵细胞的质量以及卵细胞与精子的结合。本文就影响昆虫卵子发生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