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 《职业》2016,(19):34-34
1.双倍工资罚则设置的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负有主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劳动者也应积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石井川  王景龙  曲涛 《职业》2013,(31):61-62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2009年开始实施,其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对劳动者劳动合同签约率低这个问题,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但“我行我素”不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又到一年清算“双倍工资”的时候了,用人单位如何处理“双倍工资”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鲁志峰 《职业》2005,(11):31
Q.我的一位朋友因与领导关系不合,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但尚未来得及办理完相关工作的交接手续,就忙着找工作了,他在离职的时候要求公司支付当月工资,公司以尚未办理完交接为由,拒绝支付当月工资,请问公司的理由是否有法律依据?广州JasonA.《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你朋友递交了辞职信后,未过30天就忙着找工作,这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单位有权不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9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由于你朋友在递交辞职信后并未办理相关工作的交接手续,因此单位有权拒绝支付当月工资。  相似文献   

4.
邢新民 《职业》2002,(3):35
《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于这一规定,不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并不完全理解,因而在约定试用期时违反有关规定。那么,什么是试用期,它有什么作用,劳动合同中如何才能正确约定试用期呢?所谓试用期,又叫适应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可以”二字表明,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不是必备条款,而是协商条款,是否约定由劳…  相似文献   

5.
邢新民 《职业》2003,(2):46
加班加点应有补偿加班加点,在劳动法里称作延长工作时间,是指用人单位在正常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应当休息的时间内,安排劳动者工作。它表现为两种形式:(1)加班,指在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周六、日)进行工作,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企业,工作日为节假日的,才视为加班;(2)加点,指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如提前上班或推迟下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犤1994犦489号)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7,(22)
员工辞职权利受法律保护[重点法条]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辞职权是指劳动者享有的法律规定的解除与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的权利。不少人误以为员工辞职必须经用人单位批准,用人单位未同意,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而有些用人单位在职工行使辞职权后,也迟迟不予审批,想以  相似文献   

7.
周斌 《职业》2007,(28):32-33
员工辞职权利受法律保护 [重点法条]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7,(28)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的原则。A.协商一致、诚实信用B.合法、公平、平等自愿C.自愿协商、诚实信用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A.书面劳动合同B.口头劳动合同C.书面或者口头劳动合同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是。A.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B.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  相似文献   

9.
荣凤娟 《职业》2008,(2):96-97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1项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相似文献   

10.
赵杰昌  杨泞瑕 《职业》2014,(34):70-70
近年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双倍工资案件占到一定的比例,且在部分案件审理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入职一段时间后补订的,且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又要求劳动者将合同订立日期写到入职时,那么在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否能以已倒签合同为由免除其支付双倍工资的责任呢?  相似文献   

11.
王妹  景洁 《现代交际》2010,(5):13-14
依法解决工资支付问题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实利益,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通过和谐对工资支付中国家立法不完善,用人单位为牟取暴利和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拖欠和克扣工资等违法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完善立法,用人单位自律和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等措施,杜绝恶意欠薪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权,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迎春 《职业》2010,(5):62-63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目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法律义务,使劳动关系处于一种不明确的状态,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让劳动者无据可查或者为了能够随时终止劳动关系,不愿意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3.
Q:我在一用人单位工作了2个月,单位和我口头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后因企业效益差精减人员时,我被辞退。没有书面的劳动合同,我是否仍然有权要求单位就辞退我进行补偿,并补缴社会保险?佛山孙先生A:首先应当肯定的是,单位应当依法向你支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增加。究其原因,大都与当事人未能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有关。根据《劳动法》第三章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才算确立了劳动关系,才能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因此,劳动者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要使所签合同能够确保不侵犯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就必须了解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及订立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高订立劳动合同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7,(1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各自权利的法律依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逃避义务,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办理续签手续,从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极大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07,(25)
用人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重点法条]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17.
周斌 《职业》2007,(31):30-31
用人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 重点法条]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18.
律师援助     
政策法规:企业不得单方更改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一经签订,该合同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劳动合同的任何变更,均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但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仍然必须履行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相似文献   

19.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徐丹 《职业》2011,(2):67-69
根据《高级汉语词典》的解释,“试用”是使某人受到一段时期的检验或试工以便能确定这个人是否适合于做某事,“试用期”是指在正式使用之前的应用期间,看是否合适。换言之,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进行相互了解、相互考察的期限。在此期间,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式状态,试用期制一度的设立有助于用人单位防范用工风险,也有利于劳动者防范劳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