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成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仍然是目前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一项艰难挑战,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术前身体状况等,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目前临床上经典的成年人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主要有Garden分型、AO/OTA分型及Pauwels分型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从而出现了新的分型方法,但各自都存在不足,有待于完善。本文就成年人股骨颈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原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赵勇  崔秀仁  王雷  闫安 《中国骨伤》2008,21(10):800-8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目前,其分型方法多样,往往会造成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上的混乱,不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本文就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状况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0%[1],老年人较多,大多是低能量损伤所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日趋上升,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股骨颈骨折后的生物力学环境影响骨折愈合及预后。Pauwels分型[2]是首个基于生物力学提出的股骨颈骨折分型,直观地描述了骨折的稳定性,Pauwels角越大,垂直剪切力就越大,骨折就越不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就越大,对治疗方式、内固定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该分型根据Pauwels角(股骨颈骨折线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30°为Ⅰ型,30°~50°为Ⅱ型,>50°为Ⅲ型。PauwelsⅠ型最为稳定,大多主张保守治疗。年龄<65岁的青壮年,骨质坚硬,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移位较为严重,以PauwelsⅡ、Ⅲ型居多,并发症多,预后差,目前公认的治疗是内固定手术,但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就青壮年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分型及治疗的特殊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Pauwels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Ⅰ型9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结果]31例获得随访,随访2年3个月~5年,平均40.5个月,根据Harris疗效评价标准,PauwelsⅠ、Ⅱ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auwelsⅢ型。[结论](1)Pauwels分型对指导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及评估其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尽早手术、解剖复位、关节囊切开减压、稳定内固定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治疗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与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治进展,进一步研究其分型并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依其骨折类型和全身状况施行外固定架、钢板、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术式治疗,并评价其手术疗效,提出本院分型方法,寻找各种分型方法对指导术式选择的意义。结果随着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治认识的提高、内固定器材的进展,原骨折分型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渐显不足。由此导致术式选择不当将影响手术疗效。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以DHS、PFN术式为首选,本院提出的新的骨折分型有利于判断骨折稳定性,预防髋内翻和指导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选择血管造影拟定股骨颈骨折分型标准。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采用高选择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对70例不同年龄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男32例,女38例;年龄26~44岁15例,45~55岁11例,56~70岁44例,平均年龄62岁;左侧40例,右侧30例;摔伤34例,高处坠落及交通伤36例。读取DSA显示越过股骨颈骨折线支持带动脉的数目,根据DSA结果拟定骨折分型标准。结果 DSAⅠ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3~6支支持带血管影。DSAⅡ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1~2支支持带血管影。DSAⅢ型:造影显示无支持带血管影越过骨折线。结论 DSA对股骨颈骨折分型、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采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15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性别、年龄、外伤至手术时间、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以及基础病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和顺序依次为骨折Garden分型、患者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指数、基础病,性别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不大。结论骨折移位是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预后最为关键的因素。可控因素中,受伤至手术时间及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明显影响预后。老年人年龄及其基础病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常见于外力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众多,依据提出时间,临床运用广泛度以及影像学数据种类,分型差异较大。发表于20世纪的分型主要基于X线数据,目前临床较为常用,包括Evans分型、Jensen分型、Boyd-Griffin分型等。最近5年提出的分型主要基于CT数据,临床使用并不普及,包括Nakano分型、Shoda分型以及Kijima分型等。粗隆间骨折分型对指导内固定治疗以及估计预后方面均有较大的价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20世纪左右提出的分型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修正和验证。近5年提出的新式分型需要在临床上继续接受实践检验。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骨折程度,指导临床内固定治疗以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采用尽早使骨折复位并钛制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由于内固定治疗仍有较高的不愈合率和坏死率,各种治疗方法仍在不断改进中,骨折后复位好坏直接关系到骨折预后。对2003至2007年收治的移位般骨颈骨折,进行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714-1717
[目的]探讨应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入组的46例65岁以下单侧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越过骨折线动脉数目,并予以分型。[结果]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与越过骨折线支持带动脉血管显影数目无关联(P>0.05),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越过骨折线支持带动脉血管显影数目成反比(P<0.05)。DSA支持带动脉显影与Garden分型成反比(P<0.05)。[结论]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为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