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9,(13)
立足于传统文化中的简约观念来对竹制家具进行设计,设计出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具,能够帮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篇文章对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了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对竹家具进行设计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下来对竹家具进行设计,希望能够使传统文化的简约理念和竹家具的设计更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3)
中国素有"竹子之乡"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更是形成了悠久和丰富的竹文化。将竹文化充分运用到艺术设计中,不但能够给当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能够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可谓是一笔宝贵的资源。笔者从竹文化的含义谈起,分析了竹文化在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等多种设计形式中的应用,以期能够获得对竹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2)
针对竹子多,竹家具少的现状,在分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研发了基于竹文化的系列竹家具。从设计理念、造型和人机等角度分析"竹家具"的基本特点,并对市场前景与产品价值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竹家具"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是一款具有竹韵味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黄春华  王晓春  仇蓉 《中国园林》2012,28(4):105-108
扬州自古多竹,竹文化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竹与扬州意象、竹与扬州园林、竹与扬州画派、竹与扬州人居等角度,探讨了扬州竹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竹对扬州人居生活的诸多影响,总结出竹是古城扬州的特色意象,是扬州园林中贯穿始终的造景要素,更是扬州画派最擅长的绘画题材,并对目前扬州竹文化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从文化旅游等角度寻求扬州竹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策以及在城市绿地中加强观赏竹的配置与造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竹文化的审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丽芳 《园林》2003,(11):5-5
从远古时代女蜗用竹做笙簧,"羿射九日"使用弓箭的神话传说开始,中国人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中国竹文化以其内涵博大、深刻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伦理道德,对中国的绘画音乐、园林建筑、文学艺术、工艺美术、宗教民俗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优美的自然景观碧玉妆身,翡翠裁衣,明净深邃,四季常青,竹子以其挺拔秀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4)
东阳竹编在我国竹编艺术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推广至世界各地。东阳竹编独具特色,最显著的是其中蕴含的地方文化与美学特色,这是东阳竹编艺术的精华所在。将东阳竹编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商品包装设计,能够展现商品的设计理念,提升商品的魅力,丰富包装设计的文化意蕴。该文探索东阳竹编的工艺特点,分析东阳竹编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课程的探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博舍由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Make Architects担纲设计,设计理念糅合了成都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传统建筑元素,包括竹、木材、青砖、石材等,并以现代及独特的美学方式在酒店建筑中呈现出来。为突显当地的历史及文化传统,设计师把多个相互连通的中式庭院以及多栋历史建筑与酒店融为一体。博舍是成都大慈寺文化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大型综合发展项目包含六座历史建筑。坐落于综合体一角的清代  相似文献   

8.
正竹子作为一种形态优美、四季常青的植物,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喜爱。笔者从竹文化中的竹文学、竹绘画和竹园林入手,对竹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竹文化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竹子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具有不同类型的美。本文经过梳理,归纳了其中的三重美,分别是竹子的线型形态美,外在自然美和内在意象美。下面分别加以论述。第一重线型形态美"书画同法"在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中是一大特色,因为所书所画均使用毛笔,因此能够使用相同的技法,其在点、撇、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在《说文解字》中,竹部汉字有145个,涉及到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竹文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精神文化价值、生态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创作价值四种《说文解字》中蕴含竹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竹文化,从而发展竹文化产业,提高竹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谭楷 《建材与装饰》2007,(3X):34-37
当我沉浸在成都文化史的阅读时,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说,成都是中国文化的“百慕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