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胃双对比造影、胃纤维镜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胃癌45例,导管治疗前均进行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造影结果表现为异常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血管移位、狭窄、截断和(或)胃左、胃十二指肠动脉增粗者有24例。21例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正常,并就显示正常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腹腔动脉造影对确定病变范围及提供手术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30例恶性肿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结果表明:动脉造影对恶性肝肿痛、肺癌和骨肉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亦能显示胃癌肝转移,有助于确定胃癌的浸润深度。文章还解释了恶性肿瘤动脉造影表现的病理基础,阐述了动脉造影对肿瘤手术切除和血管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造影术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途径和围手术期特点.方法:1989年9月至2002年4月,我科二步切除经治疗的胃癌24例.胃左动脉栓塞化疗6例,经导管胃供血动脉热化疗8例,10例病人经胃供血动脉化疗1次~5次.结果:经化疗后,肿瘤范围从(10±1.6)cm缩小至(4±1.4)cm.手术方法为胃癌根治术.结论:经胃左或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其他供血动脉化疗或栓塞是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途径和围手术期特点。方法 :198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科二步切除经治疗的胃癌 2 4例。胃左动脉栓塞化疗 6例 ,经导管胃供血动脉热化疗 8例 ,10例病人经胃供血动脉化疗 1次~ 5次。结果 :经化疗后 ,肿瘤范围从 (10± 1.6 )cm缩小至 (4± 1.4 )cm。手术方法为胃癌根治术。结论 :经胃左或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其他供血动脉化疗或栓塞是胃癌获得二步切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为中晚期胃癌患者争取手术切除并巩固手术后疗效。方法:对2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均实施了手术切除并且手术前后均进行了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结果:男20例,女6例,病变位于贲门及胃体上1/3处5例,全胃癌6例,胃窦癌15例,均达到满意的灌注化疗栓塞和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通过股动脉穿刺经导管插入胃的供血动脉,控制肿瘤生长使病变范围缩小,肿瘤组织界限分明,减少出血机会,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后及时给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蔽区胃癌的影像检查技巧与诊断要点。方法:20例隐蔽区胃癌均行钡剂造影检查,发生于胃底后壁7例,胃底后壁小弯侧13例,其中贲门管受累9例。20例中16例术前行胃镜检查,全部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结果:20例胃底后壁癌19例手术切除,其中2例病变与脾脏粘连将脾脏一并切除。1例年龄大(74岁)心功能不全而保守治疗,随访2a肿瘤由隆起性病变形成巨大溃疡。20例病理报告均为腺癌。结论:隐蔽区胃癌因其发病位置相对特殊,前后左右相互重迭或病变位于贲门后上方,不论钡剂造影及胃镜检查均易漏诊或病变范围不易确定,因此,如何掌握本病的检查技巧是提高本病检出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检查了解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情况,探讨术前超声造影对胰腺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45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完整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显示的胰周大血管受侵犯情况、根据分型标准对肿块可切除性(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的评价结果以及最终手术方式选择情况,分析术前超声造影评估胰腺癌肿块可切除性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显示,45例患者共67条胰周大血管受侵,其中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肝总动脉的受侵率分别为31.1%、22.7%、22.2%和22.2%.术前超声造影评估可切除肿块20例,实际切除(根治性手术)17例,阳性预测值85.0%;评估不可切除肿块25例,实际未切除(姑息性手术)20例,阴性预测值80.0%(20/25);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3%和86.9%.结论 超声造影可较为准确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检查了解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情况,探讨术前超声造影对胰腺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45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完整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显示的胰周大血管受侵犯情况、根据分型标准对肿块可切除性(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的评价结果以及最终手术方式选择情况,分析术前超声造影评估胰腺癌肿块可切除性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显示,45例患者共67条胰周大血管受侵,其中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肝总动脉的受侵率分别为31.1%、22.7%、22.2%和22.2%。术前超声造影评估可切除肿块20例,实际切除(根治性手术)17例,阳性预测值85.0%;评估不可切除肿块25例,实际未切除(姑息性手术)20例,阴性预测值80.0%(20/25);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3%和86.9%。结论 超声造影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胰周大血管受侵犯情况,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12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姑息性胃切除组(远端或全胃切除),71例:非切除手术组(剖腹探查或胃空肠吻合),50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播散区域≤2时,姑息性胃切除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非切除手术组(P<0.05);肿瘤播散区域>2时,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当肿瘤播散范围较局限时,姑息性胃切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胃癌与非胃癌患者胃周动脉的变异及在临床手术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胃癌和92例非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分析测量胃周围动脉的变异和内径,比较胃癌与非胃癌患者的解剖学差异,并分析血管变异对临床手术难度和术后重大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在178例患者中,根据胃左动脉(left gastric artery,LGA)进行简单分类,Ⅰ型165例(92.7%),Ⅱ型11例(6.2%),Ⅳ型2例(1.1%)。而根据胃右动脉(right gastric arteries,RGA)进行分类,148例(83.1%)起源于肝固有动脉(proper hepatic artery,PHA),3例(1.7%)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gastroduodenal artery,GDA),16例(9.0%)起源于肝左动脉或肝右动脉,胃右动脉缺如者11例(6.2%)。LGA、RGA、胃网膜右动脉(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RGEA)和GDA的平均内径分别为2.50 mm、1.42 mm、1.73 mm和2.89 mm。其中,胃癌患者RGEA平均内径为1.87 mm,明显大于非胃癌患者的1.6 mm(P=0.001)。胃癌患者胃左动脉Ⅰc型手术时间[(254.0±54.0)min]和手术出血量[(113.5±43.0)mL]显著延长,未发现血管变异对手术重点并发症有影响。结论: 胃癌与非胃癌患者胃周动脉在解剖学上无明显差异。相较于非胃癌患者,胃癌患者的RGEA内径更宽。胃左动脉Ⅰc型(腹腔干不仅发出LGA、脾动脉(splenic artery,SA)和肝总动脉(common hepatic artery,CHA)同时还有其他分支发出)患者增加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1.
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再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并经介入治疗后再次出血1-6 h内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小肠、结肠出血或可疑出血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收缩剂,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出血或可疑出血直接栓塞。结果:24例阳性中第2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9例,小肠憩室3例,血管畸形2例,多发假性动脉瘤2例和肿瘤2例;第3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2例,肿瘤3例和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再次造影阳性和阴性出血控制率分别为79%(19/24)和53%(10/19),其中17例阳性1次灌注收缩剂或栓塞后止血,2例2次栓塞止血,4例小肠和1例结肠止血失败行手术止血;19例阴性患者采用灌注收缩剂后止血10例,7例失败行外科止血,2例死亡。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再出血的患者再次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不仅能提高血管造影的阳性率,而且也能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腹部动脉造影表现揭示长期反复黑便患者的少见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8例长期反复黑便患者的腹部动脉造影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胃动脉畸形6例,胃间质瘤3例,空肠动脉畸形1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十二指肠转移瘤1例,动脉造影阴性5例;动脉栓塞17倒,手术切除8例。结论长期反复黑便患者病因以血管畸形和消化道间质瘤多见,动脉造影多有特征性表现。对确定治疗策略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对3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插管法,依据肿瘤部位与侵犯范围,选择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为靶血管,以FM 方案进行化疗,研究了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插管方法及该疗法的近期疗效。结果表明:本文胃癌主要供血动脉的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高,全身毒性反应轻,近期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贲门癌的血管形态及转移情况,指导贲门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43例贲门癌病人在介入治疗前行腹腔动脉DSA,其中5例同时作了胃左动脉DSA,并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①35例贲门癌的主要血供来自胃左动脉;②供血的胃左动脉增粗,管壁不规则狭窄;③出现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④少数病例可见静脉早期显影,实质期造影剂聚集;⑤肝转移和胰腺转移。结论贲门癌的主要血供来自胃左动脉,血管造影不仅能反映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特征并能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的急性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患者10例,采用Se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常规腹腔动脉血管造影,根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分别行出血动脉的栓塞或缩血管药物局部灌注治疗,对不能明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者行灌注治疗.结果:本组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8例,其中7例见造影剂外溢.6例行栓塞治疗,3例行灌注治疗,1例血管痉挛自行闭塞.10例均在介入治疗后止血,其中7例即刻止血.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在急诊血管造影的基础上行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血管查找的方法。方法:对35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常规分别作腹腔动脉造影,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2例加作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2例加行胆囊动脉造影,16例加作节段性腹主动脉造影。结果:24例显示出血血管,其中单独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变异血管5例,胆囊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结论:在按规范血管造影流程的同时重视变异血管及少见部位血管造影,有助于对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7.
陈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9):124-12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GIST患者术前1周行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区2例,空肠5例,回肠1例。良性者5例,恶性者3例。肿瘤供血动脉明显增粗者8例,静脉提前显影者3例。结论:血管造影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黑便患者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栓塞术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给予动脉造影术,部分患者联合栓塞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血管内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血管造影中发现假性动脉瘤8例,动脉节段性狭窄3例,同时有假性动脉瘤和狭窄2例;发现动脉增粗和肿瘤染色2例;造影剂外溢9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24例给予血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22例,有效率为91.7%。栓塞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8.3%;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死1例。未予栓塞直接行外科手术4例,2例为小肠间质瘤,1例为胃癌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残胃弥漫性出血;1例为吻合口残端瘘,手术后出血停止。2例保守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动脉造影和血管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外科术后出血的患者阳性率更高,具有微创、安全、迅速的特点。对于部分栓塞后再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结合外科手术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用于胃癌分期判断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胃癌患者及31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比较不同造影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窗超声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为55.5%、66.7%、66.7%、66.7%.超声双重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94.4%、88.9%和83.3%.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对胃间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3.5%和74.2%.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T分期诊断准确率低于双重超声造影(P<0.05),双重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胃窗超声造影(P<0.05).结论: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和对胃间质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102例中晚期肝肿瘤患者共进行256次碘化油和明胶海绵肝动脉栓塞。栓塞后患者一般情况迅速好转,体重上升,肝区疼痛缓解;肝动脉造影见肿瘤血管网明显减少,CT复查肿瘤内有大量碘油聚集,栓塞后肿瘤明显缩小,AFP下降,生存期延长。栓塞后18例患者行二期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肿瘤全部或大部坏死,病人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