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可行走性腰-硬联合麻醉运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镇痛效果.方法 对130例自愿接受可行走性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实施麻醉后助产士协助产妇选择自由体位行走活动.并与未行分娩镇痛产妇131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下肢活动情况、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我科273例自然分娩产妇,其中自愿接受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111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期未实施分娩镇痛的162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程、产后出血、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科人次及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较对照组延长(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新生儿科人数及羊水性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镇痛后疼痛程度降低(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对第一、第二产程有一定的影响,对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无影响,对羊水性状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7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产妇未选择镇痛分娩。观察组产妇自愿接受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且第一产程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加强产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可确保镇痛分娩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4.
总结55例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与55例正常未干预组产妇比较,结果镇痛组对第二产程、分娩方式及胎儿、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有应用价值。助产士在镇痛前的宣传教育、镇痛后的观察、护理评价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情况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00例产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100例产妇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分别观察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p<0.01),第一产程缩短,第二产程观察组较对照组稍延长,总产程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分娩方式2组无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活动自如,镇痛及时有效,加速产程,对母儿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腰硬联合及自控硬膜外镇痛在产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因恐惧剧烈分娩痛而放弃自然分娩,采用剖宫产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一直占据一定比例。因此,如何缓解产妇分娩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腰-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娩效果进行观察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8月我科收治的74例足月初产妇,年龄20~35岁,孕龄37周~42周,体重40~80 kg,均为单胎、头位,未使用镇静药,无产科及麻醉禁忌症。无痛分娩组34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对照组37例。两组年龄、孕龄、体重及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1)无痛分娩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腰-硬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不同分娩阶段实施硬膜外镇痛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产妇8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产妇规则宫缩时(在潜伏期)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在产妇分娩活跃期(宫颈扩张≥3 cm)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手术例数,第一产程、第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娩的产妇200例,按自愿要求分为2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采用自然的传统分娩方式。对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总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妇疼痛程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6-04~2007-03共开展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术(PCEA)行分娩镇痛30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ASAI~级足月妊娠、头位、单胎、无产科并发症及麻醉禁忌证、临产后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娩。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似、未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1.2麻醉方法两组产妇有规律性宫缩后由专人进行产程观察和护理,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开放静脉通路,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为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产妇取平卧位,0.2%的罗哌卡因5ml…  相似文献   

10.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ASA1~2级的产妇50例做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50例未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观察镇痛效果、产程、不良反应、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痛明显减轻,其中无痛44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均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方法给予低浓度局麻药加入舒芬太尼0.5μg/ml,对新生儿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镇痛效果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1.
韦秀芬 《全科护理》2012,10(26):2430-243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行分娩镇痛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分娩镇痛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宫缩乏力、皮肤瘙瘁、恶心与呕吐、胎心异常、低血压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181例产妇用于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镇痛分娩组),与同期条件相当、采取自然分娩的206例产妇(自然分娩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结果、产程总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基本达到了无痛和轻度疼痛,镇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2006年6~12月要求行镇痛分娩的产妇134例,采用CSEA,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产程产妇感觉无痛133例,中度痛1例,总有效率为99%;产妇满意133例,占总数99%;4例中途改为剖宫产。第二产程42例产妇在胎儿娩出时感到轻微痛,占总数32%。所有产妇在麻醉过程中及麻醉后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未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产道乏力及新生儿窒息。结论分娩镇痛术中应用CSEA,镇痛效果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用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与相当条件的政治究娩的产妇30例作对比,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镇痛效果等情况。结果:两组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镇痛效果确切。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确。加速了产程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2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2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的分娩产妇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120例未行任何麻醉的产妇相比较,观察其产程、产后情况及胎儿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窒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分娩方式及产程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方法能够加速第二产程快速进展,降低了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对胎儿情况及产妇产后情况无明显影响,是消除分娩疼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丹  瞿琴  刘小俊 《当代护士》2017,(12):93-9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仪在临床分娩过程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2月在本院使用分娩镇痛仪分娩的初产妇40例为观察组,同期分娩而未使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初产妇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总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阴道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产程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仪能明显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自然分娩的产妇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通过非药物性分娩镇痛,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在0~III度各个水平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宫口扩张速度要快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以延长第二产程,缩短活跃期时间、第三产程。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开展自控式硬膜外镇痛分娩(PCEA)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探讨PCEA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推进作用。方法回顾接受PCEA镇痛分娩产妇50例(观察组),均系无麻醉禁忌,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同时选择同期同条件下未行镇痛分娩的产妇50例(对照组)。观察PCEA镇痛的效果,并记录产程时间、产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LApgar评分等评估指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仅有轻微痛感,镇痛前VAS的评分为8.5±1.4,在镇痛后宫口7—8cm时,VAS评分为3.5±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0.7,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血压、脉搏、呼吸、活跃期、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L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技术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不影响产程,且安全可行,便于操作,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产妇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产妇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为镇痛组,42例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在宫口开至2~3cm时和产后24~48h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评定焦虑程度。结果:镇痛组产妇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前焦虑程度、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实施镇痛后焦虑程度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可减轻产妇产后焦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足月初产妇200例,单胎、头先露、无妊娠合并症,估计能行阴道分娩,自愿选择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100例产妇为观察组;自愿选择只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100例产妇为对照组。并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产程时间短,镇痛效果满意。因此,“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