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油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和学业求助量表对296名油区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油区初中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求助行为(t=-2.421,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工具求助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F=4.537,P<0.05),在执行求助行为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15.269,P<0.001),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初一学生工具求助行为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执行求助行为极其显著高于初一学生;②油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对工具求助行为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73,P<0.001),对执行求助行为和回避求助行为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20,-0.321,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执行求助行为和回避求助行为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06,-0.203,P<0.001)。结论油区初中生工具求助行为受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执行求助行为受年级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容易表现出求助行为,而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避免求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星网上随机取样的方式,招募成人被试,运用求助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污名量表、公众污名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量。结果:618份有效问卷中:总的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比率为6%,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1.5%,问题组中进行过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比率为12.8%。求助行为受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污名、他人污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因素影响。求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r=-0.162,P0.01)和社会支持(r=0.273,P0.01)正相关。结论: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能够预测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因素,以促进有积极求助意愿但未采取行动大学生的求助行为.方法:在4所心理咨询中心建设较健全的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并且愿意寻求心理帮助,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高意愿未求助组(n=138);同时在高校咨询室调查99名主动求助的学生,组成主动求助组.采用寻求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量表(DES)、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版、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和自编间接求助经历问卷评估与求助行为相关的因素.结果:高意愿未求助组的SSOSH、DES的预期风险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得分均高于主动求助组[(12.4±3.0)vs.(11.3±4.0),(12.9±3.0) vs.(11.0±3.4)),(4.4±0.8) vs.(3.7±1.0);均P<0.05],而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和间接求助经历问卷得分低于主动求助组[(27.7±4.2)vs.(30.0±4.0), (0.3±0.5)vs.(0.9±0.8);均P<0.001)].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题、问题可控性归因和间接求助经历量表得分进入回归模型,可解释求助行为变异的47.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间接求助经历通过自我效能和预期风险的中介作用影响求助行为,该模型可解释行为变异的3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4%.结论:高意愿心理求助行为可能与个体的自我表露预期风险、自我效能、问题可控性归因和间接求助经历密切相关.个体遭遇的心理困扰越不可控就越可能求助,对咨询的预期风险越小、自我效能越高、间接求助经历越丰富的个体越倾向于求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求助的影响。方法:从长沙市两所中学分别选取24名和20名学业不良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使用学业求助态度问卷和学业求助行为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求助态度(P<0.001)和学业求助行为(P<0.001)有明显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学业求助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作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业作弊现状,并探讨其与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作弊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对806名大学生测量.结果:①只有3名被试报告自己不存在任何类型的学业作弊行为,男生的学业作弊要显著多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作弊行为显著增加.②学业作弊与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学业自我效能显著负相关,与成绩回避目标显著正相关.③性别、年级、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业作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学业作弊是大学校园十分普遍的问题,并受到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决策的特征,比较男女生决策时所考虑的心理咨询情境因素的异同,从性别相关视角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京5所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从未求助组(n=352);同时在心理中心建设较健全的4所高校的咨询室中调查主动求助的学生,组成主动求助组(n=99).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量表(DES)、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版、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问卷、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和自编间接求助经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被试对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1).从未求助组女生的DES得分均高于男生[(13.8±2.4)vs.(12.7±2.7),(13.0±3.2) vs.(11.7±3.0),均P<0.001],但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得分低于男生[(26.9±4.5) vs.(28.1±4.6),(4.2±0.8)vs.(4.5±0.8),均P<0.01].主动求助组男生的SSOSH和DES的预期风险得分均高于女生[(12.4±4.2)vs.(10.6±3.9),(12.3±3.7) vs.(10.2±3.0)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与男、女生的求助行为均负相关(B=-0.86、-1.31),而间接求助经历与男、女生求助行为正相关(B=0.80,1.36).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与女生求助行为负相关(B=-0.31),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与女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4);自我表露的预期效用和态度与男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8、0.10).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可解释女生求助行为变异的37.6%,解释男生求助行为变异的23.9%.结论:男女生对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态度都较为积极,心理问题的归因越不可控,间接求助经历越丰富,他们越可能求助.女生在预期求助情境中的自我效能感越高,预期风险越低,越倾向于求助;而男生的求助行为的发生与积极的预期效用和积极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求助意愿量表,对884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心理行为问题可以直接预测求助意愿,也可以通过求助态度间接影响求助意愿,间接效应占总效应61%。结论:求助态度在心理行为问题和求助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维语为母语的大学生学业求助、创造性问题解决和考试焦虑的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某民族院校79名以维语为母语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业求助问卷、创造性倾向量表和考试焦虑问卷(翻译成维语)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在"求助收益"和"想象性"维度上,维族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维族大学生(t=3.154,P<0.01;t=4.191;P<0.01),维族大学生在一般性焦虑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维族大学生(t=-2.129,P<0.05);考试焦虑和学业求助之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r=0.446,P<0.01);学业求助行为对考试焦虑的回归作用显著;想象性因子对考试焦虑维度贡献最大。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求助行为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对考试焦虑都会产生影响;要降低考试焦虑水平,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业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积极学业情绪和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情绪问卷(AEQ)、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成就目标量表对42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 19.0和MPLU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就目标定向对积极情绪的直接效应为0.129,自我效能感对积极情绪的直接效...  相似文献   

10.
医学院男女大学生学业成绩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院男女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期末平均成绩、成就动机量表(AMS)、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随机抽取测量某医学院192名男女大学生,研究学业成绩与成就动机、学业求助行为及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执行性求助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女生的成就动机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结论男女大学的学业成绩差异显著且预测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业受挫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方法:以365名广东某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学业受挫学生73名,一般学生292名,采用CIAS、OCS、网络使用调查表等测验,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受挫的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目的、自知网瘾程度、求助心态、学习态度、专业兴趣、上网后学业成绩等方面与一般学生相比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2)学业受挫学生在时间管理、人际和健康、逃避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一般学生。结论:过度使用网络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业受挫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较一般大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成就目标、社会目标和自我效能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就目标、社会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目标、成就目标和自感效感量表对220名高职生进行测量。结果①成就目标和社会目标存在性别、年级差异。②除了消极同伴赞许,社会目标和成就目标中的其它维度与自我效能感都存在显著性相关。③成就目标是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社会目标是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结论高职生成就目标、社会目标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关联,成就目标在社会目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取问卷法,对53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成绩回避目标年级差异显著(F=4.403,P<0.05),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年级差异显著(F=4.315,P<0.05),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其它两维度年级差异不显著;②掌握目标与学业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r=0.150),成绩回避目标和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r=-0.156);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7);③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在成就目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结论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求职行为问卷》、《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求职意向量表》、《求职态度量表》和《求职主体规范量表》,测试1014名毕业生的求职态度、主体规范、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意向和求职行为,然后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控制了性别、专业、家庭经济地位、家庭居住地和平均绩点后,求职态度能正向预测求职意向(β=0.25,p0.001)和求职努力(β=0.13,P0.001);主体规范能正向预测求职意向(β=0.9,P0.01)和求职努力(β=0.14,P0.001);求职自我效能感能正向预测求职努力(β=0.11,P0.001),但对求职意向没有预测作用(β=0.05,P0.5);②求职意向是主体规范与求职努力的部分中介变量,是求职态度与求职努力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态度、主体规范和求职意向促进积极的求职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初中生成就归因、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归因量表和学业情绪量表对3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学业情绪既是努力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部分中介因素,也是情境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其中,学业消极情绪是能力、运气归因与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结论:学业情绪在成就归因与学业成绩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社交焦虑问卷(IAS)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理科、文科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和求助应对方式中差异显著。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自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合理化应对方式三变量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上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为中学生提升学业成就提供依据.方法 对311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的测查,并要求其对学业成就进行自评.结果 ①中学生心理韧性因子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及人际协助年级差异显著(F=3.88,2.86;P <0.05;F=8.91,P<0.001;F =5.90,P<0.01);②自评学业成就年级差异显著(F=15.14,P<0.001);③自评学业成就与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及心理韧性总分正相关(r=0.31,P<0.001;r=0.17,P<0.01:r=0.18,P <0.01;r =0.26,P<0.001);④中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预测因子是目标专注(R2 =0.22,P<0.01).结论 中学生心理韧性对学业成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