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急诊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同时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阳性率87.5%,阴性结果2例,再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接受以溶栓为主的非手术治疗,12例行急诊手术。结果非手术治疗的4例症状、体征均消失,肠管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12例手术患者中11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MODS。结论AMI早期诊断意义重大,128层加强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早期溶栓和及时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 2例肠系膜上动脉(SMA)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 1例有明显的诱因,包括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等;2例行导管溶栓、支架植入,8例行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抗凝治疗.死亡8例,病死率为66.7%.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SMA急性闭塞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0-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其中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等抗凝治疗.4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7%.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5年间诊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发生在肠系膜动脉30例,肠系膜静脉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94%);51%的病人有血清酶谱异常。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手术得以证实。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5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6例行肠管切除。总病死率为23%,肠管坏死病例病死率为50%,多例病人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酶谱变化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术后再灌注损伤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确诊率为77.3%,2例非手术治疗者均死亡(病死率100.0%)。20例经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死亡(病死率60.0%);1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5例死亡(病死率33.3%)。总病死率为45.5%。结论: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CTA是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早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5~2002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全部经手术治疗,3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9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7例痊愈,5例死亡,死亡率42%。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 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例全部经手术治疗 ,3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 ,9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 7例痊愈 ,5例死亡 ,死亡率 4 2 %。结论 增强对本病的认识 ,及时诊断 ,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2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从发病到手术间隔的时间长短分为2组:Ι组为发病后6h内进行手术治疗者,9例;Ⅱ组为发病6h后进行手术治疗者,12例。所有取栓患者术中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术后应用肝素抗凝。结果:取栓和局部应用尿激酶后,观察30min,发现12例小肠血运恢复正常,其中Ι组9例全部恢复,Ⅱ组有3例恢复。Ι组无行肠切除者;Ⅱ组中有9例(75.0%)进行了肠切除,4例为局部切除,5例为长段肠管切除。Ι组病死率为0,Ⅱ组为41.6%。结论: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肠坏死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2例(35.5%)。62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58例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5例患者行多次肠管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死亡(25.8%)。术后随访3~24个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心脏瓣膜病及既往有急性动脉栓塞病史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缩小肠管切除范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16例SISMAD(Yun血管影像学分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9例)经多穿刺入路,导丝通过病变段,然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结果 16例接受介入治疗,其中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100%。16例共植入21枚自膨式裸支架,其中植入单层支架11例,双支架重叠术5例,术中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真腔血流通畅。16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8.8月),均无腹痛症状发生,肠系膜上动脉CTA显示夹层动脉瘤不显影,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经皮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