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探讨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41例,血液灌流加透析组31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加透析治疗3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尿毒症患者P300异常率为84.6%,高于健康对照组.表现为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加透析组患者治疗后P300的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上述改变血液灌流加透析组较血液透析组更明显.结论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血液净化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液灌流加透析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稳定期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透析治疗组(A组)患者50例,腹膜透析治疗组(B组)患者41例。血液透析组按患者治疗模式中有无血液灌流或血液滤过治疗再分为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27例)和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23例)。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调查表对每位透析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同期的生化指标。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率及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5)。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1),而普通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比较在瘙痒发生率和瘙痒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全体透析患者中瘙痒的发生与透析方式及尿量、甲状旁腺素(PTH)和β2微球存在明显相关;在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透析方式、β2微球相关,腹膜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PTH相关。结论: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降低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瘙痒发生以及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 (DN)尿毒症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 :对 3 1例作血液透析 (HD)和 17例作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的DN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死亡原因、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 60岁者 ,行CAPD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 (P<0 .0 5 )。结论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 60岁的DN尿毒症患者选择CAPD治疗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透析频率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以每周2次频率透析治疗,观察组以每2周5次频率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  相似文献   

5.
王铁萍  张普生 《四川医学》2009,30(10):1599-160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的动态监测在尿毒症血液透析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与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对照组)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作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前其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E/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随访UCG多次异常者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超过体重的9%)、高血压、严重贫血及营养不良有密切相关。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的异常,透析是否充分与UCG的表现有一定关系。提示对有UCG异常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在加强透析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其它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卢旭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08-140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作用。方法: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透析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透析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治疗组有1例退出,只有16例的数据纳入统计。治疗组的透析时间、透析后心脏泵功能Killip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而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入院后3d内死亡或放弃治疗情况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NIPPV能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对早期尿毒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早期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8例药物治疗组,24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透析对早期尿毒症患者肾功能改善更明显,能更有效地延缓病程进入尿毒症期。结论透析对早期尿毒症患者肾功能改善和稳定起到一定作用,能有并行延缓病程进入尿毒症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1 0例患者分为 AB两组。A组 5例为肿瘤患者继发尿毒症 ,B组 5例为透析患者在治疗中发现肿瘤 ,分别观察透析效果生存期。结果 :AB两组的透析效果良好 ,KT/ V值均 >1 .0。A组生存期 1~ 8月 ,B组 2例 1 2月 ,3例存活。结论 :透析对肿瘤患者疗效较好 ,对延长生存期有一定帮助肿瘤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于平$北京国际血液净化中心!北京100029 @田钧$北京国际血液净化中心!北京100029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指导其治疗.方法 将尿毒症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T3、T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病人中血液透析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少于非透析组(P<0.01),而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毒症患者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液透析治疗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贫血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其中32例患者为高通量血液透析,为观察组,另32例为选择低通量血液透析,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对比血液透析期前后两组的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贫血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BUN、SCr、B2-MG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Hb、Hct较透析前均有上升,而观察组以上各自指标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贫血亲症状,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尿毒症性脑病与透析性脑病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在商丘市中心医院行常规血液透析出现尿毒症性脑病与透析性脑病62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A组尿毒症性脑病32例,B组透析性脑病30例。结果:62例患者中11例出现精神异常症状,其中透析性脑病组(B组)占9例,较尿毒症性脑病(A组,2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衡综合征、进行性长期透析、脑血管器质性病变等情况是透析性脑病的常见病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神经、精神紊乱症状与多因素有关,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止痒汤液擦洗并高通量透析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 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止痒汤液擦洗并高通量透析,对照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程度明显减轻(P<0.0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1).结论 止痒汤液擦洗并高通量透析可以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其总血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所有尿毒症患者治疗前TCH,TG,LDL,ApoB显著上升,而HDL和ApoA明显下降,其中腹透治疗后明显升高,而血液透析组血脂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脂质代谢已发生紊乱,腹膜透析后会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紊乱,降脂治疗对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同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指标的改变.方法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组);健康体检者(F组),分别测定其血清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组)分别按照并发症和透析龄划分四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并发血栓、栓塞组(B组);并发血栓、栓塞组(C组);长期组(D组);短期租(E组).结果 A组和F组的血清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血清脂联素指标明显低于B组(P<0.05);而D组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明显高于E组(P<0.01).结论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血栓、栓塞后血清脂联素可能是一种保护因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透析龄紧密相关,随着透析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7,(10):959-960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医院血液透析科从2015-06—2017-06间收治的98例尿毒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与微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透析治疗后较治疗前各营养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透析治疗后较治疗前各炎症指标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尿毒症患者采取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两种透析技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减轻微炎症状态,腹膜透析技术优势更明显,特别是对于大分子炎症因子的过滤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6.
心脏病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肾脏替代治疗的发展,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延长,心脏受尿毒症状态和血液透析影响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心血管并发症显得日益突出.我们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测指标,探讨血液透析前血压、体重增加情况、血红蛋白水平、每周平均透析时间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程高潮 《包头医学》2007,31(2):75-76
目的: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者适应腹膜透析治疗的原因.方法:对 10例血液透析失败, 5例首次放弃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行腹膜透析治疗.结果:腹膜透析适合老年人.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可首选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50例,分别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两组透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钙、磷代谢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透析患者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低,高甲状旁腺激素、高磷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高(P0.05),而两组低磷、低钙、高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磷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膜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腹膜透析能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透析方式,合理饮食,以此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压急症的原因,探讨提高防治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从1995年12月-2010年12月间在血液净化中心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且门诊病历齐全的52例并发高血压急症的尿毒症患者。应用硝酸甘油的24例患者为A组,应用硝普钠的28例患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经紧急降压、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血液透析治疗后高血压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另2例死亡,其中,A组中1例死于脑出血,B组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结论紧急降压、充分透析、超滤脱水和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维持透析间期血压稳定,病情观察及护理,是防治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入院的尿毒症患者 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除采取一般治疗外 ,均采取血液透析 ,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 ,1日 1~ 2次 ,并延长透析时间间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 2个月后 ,两组透析效果、生活质量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治疗组较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治疗前后残余肾功能 ,治疗组相对稳定 ,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 ,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透析效果的情况下 ,可以延缓残余肾功能的进展 ,显著延长透析时间间隔 ,并能预防长期透析带来的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